1. FOREWORD TO THE FINAL ORDER BY DR. KIM KNOTT, UNIVERSTIY OF LEEDS, UK
  2. 第 四 版 前 言
  3. 简   介
  4. 证  据
  5. 关于“最后的训令”之产生及前后原委所引起的 异议
  6. 关于“任命继承人”磁带
  7. 其 它 相 关 的 异 议
  8. 结  论 
  9. 何为“维特维克(Åtvik)”?
  10. 启迪(Dékñä)示意图
  11. 附  录
    1. 古茹(Guru)是否必须亲身临在?
    2. 遵循训示,不是遵循肉身
    3. 书籍足矣
    4. 圣帕布帕是我们永恒的灵性导师
    5. 一九七七年七月九日 书信原件
    6. 一九七七年七月十日 书信原件
    7. 一九七七年七月十一日 书信原件
    8. 一九七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书信原件
    9. 一九七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书信原件
    10. 圣帕布帕的遗嘱原本
    11. 室内谈话
    12. 金 字 塔 屋 忏 悔 录






FOREWORD TO THE FINAL ORDER BY DR. KIM KNOTT, UNIVERSTIY OF LEEDS, UK

英国 利兹Leeds)大学金诺特Kim Knott)博士

本人正埋首研究一篇题为《局内人与 局外人心目中的帕布帕Çréla Prabhupäda的论文的同时,亦试图略尽绵力,对 奉献者们所持的就一九七七年圣帕布帕隐迹后,由此而来的关于使徒传系及 灵性导师guru古茹的角色等各种不同的观点,予以公正 的裁决。很自然,本人过往曾对这段危机略有所闻——其中,ISKCON个别灵性导师的堕落,曾令其启迪的 门徒及神兄弟、姐妹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振撼,饱受了莫大的悲伤。像很多人那样,本人一直希望ISKCON八 十年代末对灵性导师体制所进行的改革,可以解决该机构在领导阶层及启迪方面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下笔前,本人再次对此题旨作了深入的回顾,不仅阅读了其他学 者关于古茹及使徒传系方面的著作,而且也看过一些对现时体制存有异议、褒贬不一的文章。这显然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最新一期《外士纳瓦Vaisnava研究》(第五册)中,一篇关于《使 徒传系(Paramparä)制度》的学术性论文里,赞 勃列兹辛斯基(Jan Brzezinski)从多个不同的角色讨论了这个问题, 并强调将来ISKCON发展出品格优异、魄力超凡的领导人 物的重要性。此君所陈述的观点不过是一家之言,但他表明,由此题旨而产生的动力足以引起这场运动内外人士的兴趣。

一九九六年底,本人应有关方面的要求对
“最 后的训示”作阅后评述,并对书中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边阅此书我边感觉到此事无疑对ISKCON意义重大;许多奉献者对此亦深有同感。在本人看来,此书似 乎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有关神学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灵性权威与权力的传递、奎师那 的代表与门徒间的关系、古
古茹及奉爱崇拜的正确对象等。作为旁观者,本人拙于裁决此事,亦无能力评估本书作为反对目前的阿查亚äcärya制度所提供的证据。然而,就本人亲 眼目睹并能够作出评论的,是它极其认真地尝试去辨明圣帕布帕曾经确立代理灵性导师åtvik guru维特维克古茹制度,并冀望这些灵性导师能代表他 本人启迪门徒。本人期望读者能细读此书并作广泛讨论(并非由于本人曾参与褒扬或贬抑其观点及立场之故,而只是因为它所提出的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着实需 要协会各方面加以评议)。此事对每位奉献者来说,有着极大的利害关系。

身为一名门外汉,本人竟妄为此书作 序,这实属不智。然而,这始终未改变我对这场运动的浓厚兴趣,也未改变我对奉献者们所致的良好祝愿。
金诺特Kim Knott 一九九七年二月

第 四 版 前 言

Preface to the Fourth Edition

《最后的训令》于一九九六年出版至今已过十载。我当初把本作称为“论圣 帕布帕关于ISKCON‘启迪’训示之探讨性著作”,而凡是对这场运动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否认本文已在人们当中引发出极为广泛的“探讨”这一事实。因 此,这就达到了本作的目的,即让所述题旨成为众人关注的对象。


圣帕布帕当年曾亲手签署相关法律文件,清楚宣布了他要在其所创立的这场灵性运动中,继续担任唯一的启迪(
dékñä)灵性导师的职位。因此,ISKCON的领导层目前若想声称他们已经 遗忘了这些法律文件,并想让人们相信其说法,这并非易事。

正 是这些法律文件构成了《最后的训令》一文的核心,不仅让本册子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派发,也可在我们的世界性网页上浏览。不过,《最后的训令》仍待以更 多国家的语言翻译出版(因为时至2006年2月,我们已经有了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俄文、中文、印度文、孟加拉文和(印度的)埃纳德文这些语种的译本, 而捷克文、荷兰文、泰米尔文以及意大利文等语言的译本也正在筹备当中)。此外,ISKCON的管理层也全面禁止本册子在其各个中心内广泛派发。出于这些原 因,尽管各媒体已对相关题旨进行了详尽的报道,也展开过深入广泛的辩论,但ISKCON内仍有为数众多的一般成员未能接触到本文。可是,至少对于 ISKCON的行政管理人员及灵性导师们来说,他们都不 再有籍口声称自己昧于圣帕布帕在灵性启迪问题上的那道训令。

在《最后的训 令》的导言中,我们曾这样写道:“我们并不认为谁在故意违反我们的始创阿查亚(导师)那道直接的训示,或令其他人违反该训示。”假如GBC对《最后的训 令》一文采取规避及含糊其词的态度,并对它强行封杀,以完全达到欺上瞒下之效,那么上述这点便需改写了。现时有一个称为“ISKCON复兴运动”(简称 IRM)的世界性机构,该机构以《最后的训令》为根本,其成立的目的尤其为了弘扬文中之结论。IRM不仅设有自己的网站(www.iskconirm.com), 其内的100多篇文章均为同一位作者所撰写,还出版有彩页季刊《回归帕布帕》 杂志,向全世界范围的上万位订户免费发行。世界性新闻媒体一直以来也对IRM的各类活动给予关注,包括有英国广播公司(BBC)所作出的大量相关新闻、采 访报道。IRM也在各大学术会议,包括国际宗派研究会、新宗教研究中心(CESNUR)以及美国宗教研究院等地发表演讲。此外,各大教育、学术出版社,包 括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福尔麽(Firma KLM)出版公司、统一国际出版社以及美国Facts on File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也出版了《最后的训令》一文的作者的小传。通过这些媒体的广泛宣传、介绍,IRM作为ISKCON改革力量的地位因而获得了学术 界的普遍认可。IRM成立以来,ISKCON越来越多的奉献者及其在全世界的传教中心都已开始接受《最后的训令》中的结论。

以下是关于ISKCON复兴运动(IRM)的常见问题解答:

(1)  IRM是什么?
 IRM是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的ISKCON奉献者所组成的机构。这些奉献者 的共同目标,是要看到整个协会都能回复到正常的轨道上去,在运作上做到与协会创办人圣帕布帕的各项训示保持一致。

(2)  何 为IRM的 存在之因?
自 从ISKCON的创办导师圣帕布帕于1977年11月14日离世后,协会的灵性纯洁度及整体声望随之大幅下降。作为呈献给世人的一份大礼,圣帕布帕在 1966年独力创立了ISKCON,而他去世后,该协会不仅成了人类社会一股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成了人类社会的启明灯塔。但令人悲哀的是,今天的 ISKCON正逐步溃散瓦解。时任GBC主席文德
斯瓦茹帕达斯 在2006年5月发出的一份备忘中承认了这一事实:

“因此,问题依然存在:我们 将如何是好?我们将如何处理我们这个正处于两极分化及四分五裂中的协会?”

ISKCON 衰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们对圣帕布帕所给予的各项训示及标准的背离,而最为严重的背离,当数人们取代他作为ISKCON唯一启迪灵性导师(dékñä guru)这一独特地位的行径。ISKCON复兴运动皆在重新确立圣帕布帕先前所发出的各项训示及其颁布的各项标准,籍此努力恢复协会昔日的荣耀、纯洁以 及哲学上的忠贞不二。而IRM在此方面的首要任务是:重新把圣帕布帕的角色确立为 ISKCON唯一的权威和启迪灵性导师。IRM的地位在《最后的训令》和《ISKCON的范例没有改变》这两 篇陈述我们立场的论文中得以确立。这两篇论文也刊登在我们的网站:www.iskconirm.com

(3)  IRM是 否与ISKCON分 离的机构?

IRM是“运动”中的“运动”, 由致力于改良 奎师那 知觉协会,复兴 奎师那 知觉协会的ISKCON成 员所组成。


 

(4)  IRM的目标是否要开拓一场新生的运动?
非也。其 目标皆在重新确立圣帕布帕所流传给我们的原本的ISKCON。目标一旦实现,IRM理当解体。

(5) 若把圣帕布帕重新确立为ISKCON唯一的启迪灵性导师,此举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区别呢?
首先,灵性生活的最为基本的原理是:只有完全遵循灵性导师的训示,我们才可不断进步。假如灵性导师要求我们给他牛奶,我们却拿水给他,他又怎会满意呢?而
灵性导师不满意,我们又怎可接近主
奎师那 呢?

ISKCON将 近30年都没有按照圣帕布帕的训示去行事。自从圣帕布帕去世以来,人们一直都不许他经由他本人所制定的代理启迪(åtvik)制度启迪门徒,哪怕(以 此 制度)启迪一个人也不行。然而,这是圣帕布帕当年授权我们必须在他的协会内继续执行的唯一启迪制度。ISKCON的全体成员如能再度遵守他的训示,就会自 然而然地取悦主 奎师那,而一切的灵性成就也自然 会随之而来。而假如大家都能以圣帕布帕的门徒这一直接身份紧密相连,派性之争便告结束。如此,将近 30年来协会内将首次出现相互一致的团队精神,大家将为一致的目标而共同努力——服务圣帕布帕,服务圣主 奎师那;荣耀圣帕布帕,荣耀圣主   奎师那。多年以来,ISKCON 的许多“古茹”都成了显著罪恶活动的受害者,他们离开协会时往往携带走大笔金钱及大量的追随者。人们一旦把自己的 信心建立在圣帕布帕身上,而不是在那些有犯错倾向的“替代品”身上,这种在财物、信心及人员上的持续损失将得以消除。这样,以“门徒捐款 (daksina)”形式滚滚落入现时那80名左右“古茹”口袋中的钱财将转由庙宇所得,从而强化他们的灵修,使其健康发展。

(6)  IRM
如何能真正确保自己的立场正确无误,而确证GBC的立场是错误的呢? 
IRM之所以认为自己的立场正确无误,是因为它将立 场建 基于当年那些颁发给整个运动的署名法律文件上。在另一方面,GBC表述了至少3个完全互相矛盾的官方立场(这些“立场”无一为法律文件所支持),因而从技 术上说,他们并无立场可言,更不用说还存在着什么“正确的”立场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这些说法不一的声言不仅互相矛盾,有时还自相矛盾。例如,就算我们 只是提出“圣帕布帕曾几何时想要授权人们可以取代他作为ISKCON的启迪灵性导师这个职位” 这一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们便可从以下这3篇出自GBC的官方文件中找到相关答复:
(a) 《对承我之命的见解》(GBC1995年出版):圣帕布帕命令奉献者代表他行事的同 时,也训示他们要当灵性导师。此事发生在1977年7月7日(详见1995年GBC出版的《关于ISKCON的灵性导师及启迪制度》之第28页)。
(b) 《我的门徒的门徒》(作者:乌玛帕缇斯 瓦米1997年):由于“维特维克(åtvik)” 一词的意思是“行使职权的阿查亚”,所以共有11位启迪灵性导师于1977年5月28日走马上任,并随时行使其职责。
(c) 帕布帕的训令》(作者:巴尊拿拉央达 斯1998年):从1977年7月9日这一天起,那11 个人已开始完全行使其灵性导师的职权,只不过在圣帕布帕临在期间,他们仍需遵行相关的礼节(暂且不收门徒)而已。

从以上三点我们看到GBC就人们所提出的“圣帕布帕何时认可自己可被取代启迪灵性导师的职位”这一点而 提供了三个不同日期的版本——a”指的是花园对话(与门徒间的问答);“b”指的是圣帕布帕与某些资深门徒之间的一次 会谈,而“c”指的是圣帕布 帕就协会启迪事宜所发出的公开署名训示,《帕布帕的训令》这本册子也只是在这一训示发出后才命名的。就这样, GBC针对这一问题而发表其见解的每一份论文,都告诉大家一个版本各异的声言。但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的是

GBC
于2004 年3月在印度 玛亚普 召开的年会上,正式收回了《对“承我之命”的见解》这篇论文,还私下承认该文含有“不实之词”及“曲解了事实的真相”。而这就是《最后的训令》一开始就予 以挑战的那篇文章了(请见“简介”)。 该文现在于极不光彩的情况下被撤回这一事实,只能进一步证明了IRM的立场是正确无误的。

很明显,GBC对圣帕布帕何时授权继任启迪古茹一事显得相当困惑。IRM的论点是:他们之所以感到困惑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圣帕布帕从 未任命过任何可以替代他本人的启迪灵性导师,相反,他当时只是任命了一些“代理人(
åtvik)”而已。而这个代理启迪 (åtvik)制度就是他留给 我们并要求后人继续执行的制度;并无训令要求终止执行这个制度。故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GBC必须先在某一立场上作出定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判断其是否 有效。

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就算时至今日,谁若对GBC那些前后不一的含糊陈述提出质疑,谁便会被无情地逐出协会(ISKCON)。

奎师那康特

2006
2

阁下如想 对IRM的情况作进一步的了 解,包括免费订阅我们的杂志,或希望就《最后的训令》的内容提出疑问,请通过电子邮件
irm@iskconirm.com

与本文作 者联系,或者访问我们的网站:
www.iskconirm.com

  

INTRODUCTION

本书力图呈现圣帕布帕(Çréla Prabhupäda) 嘱托GBC管理委员会执行他在国际 奎 师那 知觉协会今后如何继续启迪程序方面之具体意图及训示。虽然我们会参考ISKCON资深奉献者出版的若干论文及文章,但参考的重点将围绕GBC最新正式出版 的关于启迪问题的手册,即《关于ISKCON灵性导师及启迪制度》(后 称GII》)。

GII》 内,GBC确切希望删除ISKCON法规及惯例内某些不连贯及矛盾之处,其中牵涉到灵性导师(guru,古茹)、门徒及灵性“导师真理(guru- tattva,古茹•塔特瓦)”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从而确立出最后的“论断(siddhanta,希丹塔)”。我们真诚地祈祷,希望此书能实现同样的目 标。为了让问题得到高度的统一和达到哲学上的纯洁,我们认为GII》 内仍有某些显著的缺陷未被完全道出。对它们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探讨,也许可使人从中得益。虽然某些问题针锋相对,看似十分极端,甚至处理起来相当费 神,但我们觉得,只有趁热打铁,及早解决问题,才能大大减轻日后将会引起的混乱及潜在的偏差。ISKCON的古茹(guru)体制过去一直受到激烈的批 评,这并非前所未闻之事。自一九八七年起的十多年来,GBC及ISKCON的领导曾取消过不当的标志,降低过仪式的标准;终止在公共场合崇拜协会内某些古 茹及称其Paramahaàsa”(至尊天鹅)和 “Astotarasata” (此为解脱者才具资格接受的称号)等,以及更改协会的崇拜典范等,然而所有这些变故均无造成太长时间的混乱。   
总体来看,ISKCON无 疑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协会。故此,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确保它丝毫不违反我们的始创导师(阿查亚,äcärya)所制定的管理标准及哲学准则。圣帕布帕(Çréla Prabhupäda)恒常强调,我们千万不要改变、创新或推敲; 反之,我们只须将其呕心沥血、精心创办出来的基业继续发扬光大。适逢圣帕布帕显现的一百周年这可算是适当的时机去深究我们如何去履行圣帕布帕的使命。

我们坚决认为, ISKCON现时的古茹(guru)制度必须符合圣帕布帕就启迪事宜于一九七七年七月九日所最后签署颁发的详细训 令。有人偶尔质疑我们特别把这封信的内容凌驾于其它书信或教导之上,但我们的答辩是 :我们只应重申GBC本身在其编撰的GII》手册内所宣称的一条原 则:

在逻辑上,后来所作的声言在意义上大于前者。(《GII》,第25页)

正如“七·九”书信是向整 场运动的人士所明确宣示的那样,是一道关于ISKCON启迪方面的最后训示,那 么,我们便须以原本的精神来看待这封信。显然,完全接受及实行这道训示,绝不会在哪一方面与圣帕布帕的教导相抵 触。

我们对阴谋论说毫无兴趣,也无意挑剔某些不幸人士之令人痛心的灵修问题。因为米已成炊。当然,前车可 鉴。但与其过于长久地陷于评论那些丑闻,我们倒不如去为一个彼此谅解,重新统一的积极未来而铺路。对本书的作者们来说,ISKCON的大多数奉献者都在努 力真诚地取悦圣帕布帕。 因此,我们决不认为每个人都在故意违反,或使其他人违反我们始创阿查亚(äcärya, 导师)的直接训示。然而,不知怎地,在过往的十九年来,似乎 ISKCON普遍流行着某种缺陷及管理体制细节的某种偏离。为了澄清这些不清晰的问题,我们祈祷可尽一已之绵力帮助大家彻底清除奉献途上的障碍,从而能顺 利地服务圣帕布帕 奎师那 

我们将把圣帕布帕亲自署名 和发出的文件及谈话录音材料作为证据呈于本书。以上文件及谈话内容均被GBC和ISKCON接 受为权威性资料;然后我们也将细察这些材料的内容及其上下文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分析我们应否在字面上接受它们,或者它们是否还存在某些修改性训示(这些修 改性训示或许会相应地改变它们的本意或适用性)。我们也将对所出现的与此证据相关的哲学问题加以讨论,并对从字面上接受七月九日所颁布的有关启迪事宜的政 策性文件而产生的异议给予答复。最后我们将考虑“七·九”训示里所制定的“代理灵性导师(officiating 
äcärya)制度”,如何能够以最顺利的形式得以实施。

我们所有的辩论
应限于圣帕 布帕在其书籍、信件、演讲及谈话中所阐述的哲学及给予我们的训示。我们谦卑地乞求所有外士那瓦(Vaisnava)奉献者的仁慈,希 望我们不会冒犯任何人士,或损害这场由圣恩..巴提韦丹塔·斯瓦米·帕布帕A.C. Bhaktivedänta Swämi Prabhupäda)所开拓的充满生机的传道 使命。

 

EVIDENCE

任何认识圣帕布帕Çréla Prabhupäda) 的人常常察觉到他那严谨的处事风格,尤其是履行奉献服务中的每一个细节,他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这是他最显著的特征。他的近身侍从 无不深深地体会到他对圣主 奎师那 所 怀着的那份深厚的爱与无私的奉献。他献出一生去执行他的灵性导师 圣巴提希丹塔 的训令。为此,他时刻都极度警醒,从不怠慢。在呕心沥血创办ISKCON的过程中,他处事毫不含糊,从来不会让人有半点 推敲、猜测的余地。他还恒常指正、引导及责备门徒。他的使命就是他的生命,他甚至说过ISKCON便是他的躯体。

肯定地说,圣帕布帕绝对不会让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未来如何在其惜心培育出来的协会内继续执行启迪程序)给我们留下 一个令人费解及模棱两可的训示,以让我们作出种种的推敲或无休止的争论。这绝非他的性格。但这种情形与当年他的灵性导师在传教使命中所发生的事件特别相 似。正如圣帕布帕常常明确地指出的那样,那场使命之所以瓦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执行了一个并未被授权的古茹 (guru)制度所至。请谨记这点。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以下这些不会引起任何争端的事实:

一九七七年七月九号,也就是圣帕布帕隐迹前的四个月,他设立了一个启迪制度,通过任命“阿查亚的代表”进行启迪。圣帕布帕训示说:这个 “代理阿查亚(officiating 
äcärya)”制度应立即予以设立,并从即日起,即“从今以后 (henceforward)”开始生效(详见 “七·九”书信)。这管理训令当时曾发至国际 奎师那 知觉协会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及各庙宇主持的手里。训令表明,从该日 起,新门徒将由十一位提名代 表授予灵性名字,并从他们处获取念珠及嘎雅垂•曼陀罗(Gayatri Mantra)。代表们仅应代表圣帕布帕行事;新启迪者均应成为圣帕布帕的门徒。因此圣帕布帕已将决定新受启迪者资格的代理大权完全托付给那些代表,并明 确指出从那时候起,这类问题无须再向他作出咨询。(欲知这些代表职责上的详情,请见后文“何为åtvik”一文)。

一 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圣帕布帕隐迹后,ISKCON的GBC(管委会)却立即终止了上述制度。一九七八年主采 坦亚显现(Gaura Purnima)纪念日当天,那十一名代表正式担当了“区域阿查亚启迪灵性导师(Zonal äcärya  Dékñä Guru)”的角色,开始各自收门徒。据说,他们得以授权这么做,是“因为圣帕布帕曾 训示他们可独自继承他成为启迪阿查亚(灵性导师)”。然而,大约过了十年,这“区域阿查亚制度”又受到了自身缺陷的挑战,继而被另一制度取而代之——并非 恢复原已制定好的“åtvik(代 理启迪)制度”,而是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七、八十个)“启迪古茹”,变成了现时的“M.A.S.S.(众阿查亚 继任制度)”,且以一套苦心炮制的所谓“制衡体制”(美国政治的基本原则)去处理那些随时都有可能离经叛道的自选“启迪古茹”。ISKCON 管理层作此变化之理论基础是:“担任灵性导师的那道训示,并非如我们在先前(1978-1987年)被告知的那样仅适用于上述十一个指名代表,而只是一道 适用于协会内任何人士的总体训示;只要谁能够严格遵守各项灵修规范守则,并获得GBC三分之二的多数选票,谁就可以担任启迪古茹。”

以上记录并非政治舆论,而是大家(包括
GBC在内)所承认的历史事实
如上所述,“七·九”书信当时已下达至GBC全体成员及各庙宇主持的手里,而该信至今仍是圣帕布帕就今后“启迪” 问题而向整个协会所发出的唯一署名训示。佳亚兑塔·斯瓦米
曾对“七·九”训示作出如下评述: 
此训示之权威性毋容置疑 […] 很明显,此信确立了åtvik guru(代 理灵性导师)制度。 (摘自佳亚兑塔·斯瓦米 1996年所撰写的“åtvik们错在何处”一文)
争论源自GBC及ISKCON的领导事后所制定的两项修改内容,它们 的产生掩盖了这个本已清晰及极具权威性的训令:
第一项修改:任 命代表(åtvik, 维特维克)之举只属权宜之计,故特别应在圣帕布帕隐迹后予以废除。
第二项修改:
代 理者(åtvik) 结束其代理职能后,将自动成为启迪灵性导师(dékñä guru),并可启迪他人成为自己的门徒,而非圣帕布帕的门徒。

约于一九八七年,GBC把“区域阿查亚制度”改为“众阿查亚继任制度” (简称“M.A.S.S.”),却对上述两项“修改”没作任何更改。事实上,正是这两项同样的“修改”巩固了为其所取代的区域阿查亚制度。上述两项“修 改”既没有在“七·九”书信中出现过,也没有载于继“七·九”训示后,圣帕布帕所签发的任何其它政策性文件内。


然而,GBC所撰的
GII》一文却明显支持上述两项“修改”:
当问及圣帕布帕在 其隐迹后谁将继续启迪一事时,他指出他会就此推荐某些门徒及给予有关训示。(这些门徒将于其在世时代表他启 迪门徒,并在其去世后成为正式的古茹,而他们的门徒将成为圣帕 布帕的徒孙。GII,第14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奉献者开始对上述两项修 改内容的合理性及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在很多人看来,这些修改内容从未得到适当的证实,因而不免令协会内外人士产生不安、疑虑及不信任。目前,书籍、文件、 电子邮件及电脑网络等多种媒界,几乎每天都向人们提供有关ISKCON的最新动态,以及流传中之已歪曲了的“益世康”灵性导师制度”等详情。对于任何真正 在乎圣帕布帕所创立的这场运动的人来说,能够帮助解决这类争议的任何方法,肯定都具积极意义。


帕布帕是ISKCON全体成员的终极权威,大家都同意这一点。因此无论他想训示我们干什么,我们都有责任执行这 些训示。众人一致认同的另一点是:关于“益世康”今后“启迪”问题的唯一署名政策性声言,当年曾下达至协会内所有的领导人手里。而这个声言就是“七·九” 训令了。


尽管·书信是确切提及原本那十一位阿查亚的唯一证据,但GBC发表的《GII》一文却竟然没有承认此信的存在, 这着实令人深思。这种忽略令人感到困惑,因为当《GII》一文本应就整个事件给予最后的结 论(siddhanta)时,它却特地作出如此的省略

接下来让我们细察“七·九” 训令,看看里面是否真的有任何地方支持上述两项“修改”。

训令本身
如前所 述,“七·九”训令指出启迪代理(åtvik)制度应“从今以后”予以 执行。训示中所使用的特别字眼“从今以后(henceforward)”只有一个意思,即从今以后。此词的含义皆依据圣帕布帕本 人以前对其用法及英文对其所作出的解释。不像其它用词,“今后”一词的意思已非常清楚,别无它意,因为词典只给出一个定义。另外,我们从电脑资料内查得, 圣帕布帕有八十六次曾经使用过“今后”一词;此词除了含“从今以后”这一意思外,甚至没有谁会提出它还有可能含有 其它意思了。“从今以后”并非意味“从即日起直至我辞世为止”,它只是指“从今以后”而已。信内既没有提及应在圣帕布帕隐 迹后停止此制度,也没有指出仅应在他在世期间实行此制度。进一步说,认为整个启迪代理(åtvik)制度只是“死抱着”一个 字眼(“从今以后”)不放而作出的争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即使我们将此词从信中抽出,其中意思依然毫无改变,人们仍可拥有圣帕布帕隐 迹前四个月所设立的一个制度。原因是:随后再没有出现过任何可以推翻这个体制的训示了。既然没有任何与之相反的训示,这封信便须视为圣帕 布帕关于协会“启迪”问题上的最后训令,从而必须予以执行。
支持性训示:

 帕 布帕及其秘书继“七·九”书信之后又作出了其它声明,这些声明也清楚指出了åtvik制度应继续下去,不应终 止。
“…须在将来予以执行的启迪程序。(11/7/1977) (详见附录第135页,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代表圣帕 布帕致克伊檀阿南达·玛哈拉杰 的书信)
“…继续担任代理启迪者(åtvik并按照我的训示行事。(1977年7月19日)(详 见附录第140页,圣帕布帕与 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的 对话)
“…继续担任åtvik并代表我行事。(1977年7月31日) (详见附录第141页,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代 表圣帕布帕致罕萨杜塔·玛哈拉杰 的书信

在这些文件里面,我们发现诸如
“继续”及“将来”等字 眼。这些字眼连同“从今以后”一词全都指出了代理启迪(åtvik)制度的长久性。圣帕布帕并无作出任何声明,甚至没有暗示要在其隐迹后终止此制度。


随后的训示:
从确立及 实施åtvik制度之时起,圣帕 布帕从来未发出过进一步的训示去终止此制度,也未曾指出此制度应在其隐迹后予以废除。或许知道此事日后会有变故,故圣帕 布帕在自己遗嘱的开头便指出,ISKCON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继续执行,无须改变(详见附录第158页第2点)——在其隐迹前九天 所定立的补遗内,此训示仍然原封不动,未作任何改变。假如圣帕布帕有更改此训示的意图,那份补遗无疑将是终止代理 制度的绝好机会(请参考附录第163页)。委派代表将灵性名字给予新启迪者本身便是一个管理制度, 此制度可由以下资料加以证明:

  一九七五年,圣帕 布帕仍然在世,GBC所作的其中一项初步决议认可“GBC将独力负起管理事务上的一切责任。下面便是GBC当年所处 理到的一些管理上问题:
人 须连续六个月遵守四项基本守则,每天至少念颂十六圈,爱卡达茜至少念二十五圈,这样方可接受第一次启迪;在接受第 一次启迪后须至少相隔一年才能接受第二次启迪。 GBC9项决议,1975325
启迪托钵僧sannyäsés)的方法。GBC2项决议,1975327

这些决议均为圣帕布帕所亲自认可,也确实证明了“启迪”之法应该视为一种管 理制度。假如圣帕布帕把执行“启迪”程序的整套方法视为一种管 理制度,那么启迪的其中一个要素,即委派代表(
åtvik)授予灵性名字,同样也须被视为一种管理制度。

因此,改变代理(åtvik)制度就是直接违背圣帕 布帕的遗愿。

帕布帕遗嘱内的另一训示表达了他希望代理制度得以长期执行的意愿,即负责接 受其印度永久财产的执行管理者,只能从圣帕布帕
启迪的门徒中甄选:
“现 任的各位管理者可委任一位或多位继任者,只要新的管理者是我启迪的门徒…便可。(请见附录第158- 160页,圣帕布帕遗嘱,1977年6月4日)
只有在圣帕布帕隐 迹后仍然保留代理(åtvik)启迪制度,上述情形——圣帕布帕的 遗愿才能得以实现。否则,日后的执行管理者最终将会后继无人。

此外,圣帕布帕在七月九号之后每次谈及“启迪”时,只是再三确认
åtvik制度;他从未暗示该制度应 在其隐迹后予以废除,或者说已有一些灵性导师正在俯首待命,随时准备担任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的角色。因此,至少就直接的证据而言,并没有任何的证据去支持如前所述之“修改一”及“修改二”。这两项“修改”——即 应在圣帕布帕隐迹后终止åtvik制度,以及启迪代理者(åtvik)们必须随后成为启迪古茹 ——构成了目前ISKCON古茹制度的坚实基础。然而,倘若上述“修改”证实无效,那么理所当然,GBC便须重新对此作出彻底反思了。

上述证据构成了本书的背景。训令本身、支持性训示及随后的训示只是支持继续追随
åtvik制度。有关人士均承认圣帕 布帕并没有作出任何训示要求我们可以在其隐迹后停止执行åtvik制度;而且,有关人士还进 一步接受圣帕布帕的确设立了åtvik制度,并令该制度从七月九 号起予以执行。因此,我们现时所处的情形是:
1)  圣帕布帕已 经清楚训示我们执行代理启迪(åtvik)制度。
2)   圣帕布帕未曾训示在其隐迹后停止执行åtvik制 度。

因此,以任何正当理由停止执行此训示的门徒,必须提供这样做的充分根据。实际上,圣帕布帕的唯一要求是:必须追随 代理启迪(
åtvik)制度。他从未告诉我们停止执行此制度或只可以在他在世时执行此制 度。若有人企图终止圣帕布帕所制定的“从今以后”必须继续执行下去的任何制度,这样的人自然应当有义务提供这样做 的充分证据。这点显而易见。我们不能只是凭一时之念就停止执行灵性导师的训示,因此提供证据的责任应落在这些人身上:
“…程序就是:你们不能改变灵 性导师(guru)的训示。 (摘自圣帕 布帕(注:后称 圣 帕布帕)1973年12月21日于洛杉矶所给的《永恒的采 坦亚经》(注:后称Cc.讲座 )

门徒不必为继续执行灵性导师所给予的一道直接训令作出诸多辩解,特别是当他被告知要去继续执行这道训令的时候。这点显而易见,而这就是
门徒一词的真意了:
成为门徒后,便不能违背灵 性导师(guru)的训示 ( 摘自圣 帕布帕 1975年2月11日在墨西哥所给的《博伽梵歌》(注:后称Bg.)讲座 )

既然没有直接的证据去证明我们应在圣帕布帕隐 迹之后废除
åtvik制度,那么终止执行此制度 的论据只能基于其它间接的证明。与那条确实的直接训示相关的间接证据,也许会因为特殊环境之故而产生。假 如真的存在这些非同寻常的情形,人们或许也会从中获取某种根据,以解释那条确实的训示。现在,让我们来查证一下当时发出“七·九” 训令的环境,看看是否可能确实存在需要作出如此“修改”的情形,并判断是否存在任何支持“修改一”及“修改二”的证据。


关 于最 后的训令之 产生及前后原委所引起的异议

THE FINAL ORDER AND ITS OBJECTIONS

1.  “‘·书 信清楚地表明了此制度仅为圣帕布帕在世期间而设。


信内根本没有说明该训示仅在圣帕布帕在世期间才有效。事实上,信内的唯一信息完全支持在圣帕布 帕隐迹之后继续执行代理启迪(
åtvik)制度。·书信曾三度指出,那些新受启迪者将成为圣帕布帕的 门徒。这 些声言极具意义。GBC为现时的灵性导师制度出具证据时,曾极力辩称:圣帕布帕已清楚地指出,就他来说,任何人均 不能于其在世时启迪门徒。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律则。因此,若有必要指出圣帕布帕对 未来门徒的拥有权,这一定是表明该训示须在某一时期即在他隐 迹后才可 执行(在 此期间,门徒的拥有权极有可能成为问题的争端)。

帕布帕已有好几年一直委托代表在念珠上念颂、举行火祭及授予嘎雅垂•曼陀罗(Gayatri Mantra)等。当时从未有人对那些新受启迪者应该属于哪位古茹产生过疑问。“七·九”书信一开始便指出,那十一名受任者是圣帕布帕的“代 表”。信中新出现的唯一一项内容,只是要求那些被指定者正式担任代表的职位;这声言完全没可能会令代表对圣帕布帕给 予他们的一道直接的训示产生困惑,因而令其引发出成为名符其实的启迪古茹的念头。假如代理启迪(
åtvik)制度只能在圣帕 布帕在世时才行之有效(特别因为只要他还在世,他便能亲自确保没有人可妄称拥有一己的门徒),那么,他在门徒拥有权上所作的强调完全 是多余的。如上所述,这点已在信内反复强调了三遍,而该信本身也极为简短中肯:     

因此,一旦事情强调的次数 达到三遍,这便意味着此事已属最终定论( 摘自圣帕 布帕1968年11月27日的《博伽梵歌》讲座,洛杉矶

“七· 九”书信指出,新受启迪门徒的名字将寄给圣帕布帕。但此话能否表明该制度只有在圣帕布帕在 世时才须执行?有些奉献者辩说,既然我们不再可能将这些名字寄给圣帕布帕,那么,代理启迪制度必然就会失效。

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信中所说的将名字寄给圣帕布帕背后的目 的,例如,以便把这些名字列入他“启 迪的” 门徒名册内。我们从七月七日的对话得悉,圣帕布帕根本与载名入册之事无关,因为此事全由他的秘书负责执行。翌日, 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致函 罕 萨杜塔(也是代理者之一)时也进一步证明,应将新名字寄来并由有关人员列入圣帕布帕的“门 徒名册”内,而非必须特别将名字寄给圣帕布帕本人。他在信中还向 罕 萨杜塔 解释了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其新近的“åtvik(代理者)”职责:
“…你应将他们的名字寄来,由 我们载于圣帕布帕(受启迪)门徒名册内。

此处并无提及要将名字寄给圣帕布帕。这个启迪程序完全可以在圣帕布帕隐迹后顺利延续下去。“最后的训令”并无任何地方指出,假如“受启迪门徒”的名册不与 圣帕布帕亲身同在,所有的启迪仪式便须告终。


接下来的另一点涉及到这样一个程序:在任何情况下,启迪活动完后须将新受启迪门徒的名字寄给圣帕 布帕。换言之,只有在门徒接受启迪才能寄出他们的名单。因 此,一道关于启迪后具体的做法的训令,不能用 作修改,或以任何形式妨碍启迪 前的 程序或实际的启迪程序(实际举行启迪仪式前,祭师已完全实现了其应该扮演的角色)。无论名字能否寄给圣帕布帕,均 与代理启迪制度无关,因为在论及新名字该交到何处时,启迪活动已经进行过了。

最 后的一点是,倘若将名字寄给圣帕布帕是启迪仪式中的一个关键要素,那么,甚至在圣帕布帕隐 迹前,此制度便应失效,或者人们至少会长期冒着因这种做法而可能招至的风险。当时(一九七七年),人们普遍明白圣帕布帕已 准备随时辞世,因此,自他发出其中一道训示的那天(一九七七年七月九日)起,便存在着因无处寄发被启迪者的名字而带来的风险。换言之,以一种极有可能发生 的情形为例:假如一位门徒在某天通过祭师制度受了启迪,而圣帕布帕恰好在事后的那天辞世。按照GBC上述的提议, 那位门徒便会只是因为邮递速度延误问题,而不能受到实际的启迪。在圣帕布帕的书籍里,我们找不到证据说明启迪这一 超然的程序(此程序可能要花很多生世才能完成),可以为邮政服务的耽搁所妨碍。当然,即便时至今日,还是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阻止新受启迪者的名字载于圣恩那 本“受启迪门徒”的名册内。此名册完全可在适当的时侯供奉给圣帕布帕。


2.  “‘·书信并无特别指出此制度将在圣帕布帕隐迹后 继续下去。因此,在圣帕布帕隐迹后 终止代理启迪(åtvik)制度这一做法是正确的。

请参考下列各点:

1“七·九”书信也没有特别 指出:“代理启迪(åtvik)制度应在圣帕 布帕隐迹后结束”。然而,在其隐迹后此制度却即时遭到废除;

2此信也没有提及:“代理启迪制度在圣帕 布帕仍然在世时应予以执行”。然而,当其依然在世时,此制度已在执行之中;

3此信也没有说明:“代理启迪制度仅应执行至 圣帕布帕隐迹为止”。然而,此制度的效力却仅被限至其隐迹为止;

4此信也没有声言:“代理启迪制度必须终 止”。然而,此制度已被终止。

概括地说,GBC坚持下列两点: 上述各点既没有出现在“七·九”书信内,在圣帕 布帕署名的任何训示中也找不到。然而不幸的是,它们却恰好构成了“区域阿查亚制度”及现时的“众阿查亚继任制度”或简称为 “M.A.S.S.”的基础。(就此论题而言,我们强化了阿查亚一词,使其含启迪灵性导师之意)。

有人辩称,该信并无具体表明祭师制度可执行至多久,故须在圣帕布帕隐 迹时自动失效。但上述论点完全没有逻辑。因为该信也没有指定必须在七月九日实施祭师制度;故据此逻辑,我们根本不应实施此制度。就算我们牵强附会地接受 “至少可将‘从今以后’一词推延到发出训示的首天之末”这一点,但此词并无表明我们应在七月十日遵循该训示。因此,可能在该日我们便须停止执行该训示。


GBC 曾命令仅可在事先指定的时期内行使祭师制度,但他们同时又接受只可在一百二十六天内(即圣帕布帕发出训示那天起, 至其隐迹那天止的四个月时间)行使此制度。然而,这一做法非常矛盾,因为信中并无确切说明这段时期。但似乎每个支持GBC观点的人,均对在此期间执行这个 制度的做法感到满心欢喜。除非在字面上将“从今以后”定义为“无限期”, 否则人们就能在七月九日后的任何时候终止该制度,因此,为何偏偏要选择在圣帕布帕隐迹之后终止它呢?

无论在圣帕布帕共有八十六次使用过此词的资料记录里,还是在英语发展史中,并没有任何例子可使“从今以后” (henceforward)一词意含:

训示在任何时期皆有效力,直至发出训示者隐迹为止。

 然而,根据GBC以往及现时的想法,这个用于“七·九”书信内的词, 意思肯定如上所述。但整封书信都是陈述“从今以后”必须施行代理启迪制度。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此制度要被迫废除?


3. 某 些训示显然不能在圣帕布帕隐迹后继续执行。因此我们应明白,它们只能在圣帕布帕在 世时才有效,例如,某人被指定从 今以后给 圣帕布帕作定期按摩。那个关于åtvik(代 理启迪)的 训示大概也属此类型吧?


假如训示无法执行(例如,在圣帕布帕隐迹后每天替其按摩),那么,很明显,执行这道训示便是没可能之事。门徒的职 责只是去遵循训示,直至训示无法遵循为止,或直至灵性导师更改这道训示。接下来的问题是:在此代理启迪制度的设立者不在世的情况下,继续遵行此制度是否可 行?

事实上,设立代理启迪制度的特别目的是:即使完全没有圣帕布帕亲身参与的情况下,这制度仍可继续执行下去。即使我 们在其隐迹后继续执行代理启迪制度,此制度在每一方面都与圣帕布帕还在世时的执行方式完全相同;一九七七年七月九 日以后,圣帕布帕便不再参与任何启迪活动了。但即使在那个阶段,代理启迪制度仍在执行之中,情形就如他已离世那 样。既然如此,我们便不能以圣帕布帕已隐迹为藉口,而擅自将代理启迪制度视作无效或无法执行。因为他的隐迹在任何 方面都不影响此制度的运作。换言之,既然这制度是特意为圣帕布帕假设自己辞世而设立的,那么,其辞世这点并不能使 之失效。


4.  事 实上,·训 令只发自一纸书信,而非出自书籍。这便允许我们有权对其作出间接的解释。


这“信书之辩”并不适用于这里的情形,因为这并不是一封普通的书信。通常,圣帕布帕(会写信答复个别门徒所提出的 具体问题,或给予他们个人指导或训示 。很自然,在这些情形中,奉献者当时所提出的问题原貌、他们所处的环境,或他们对训示的具体偏离情况,都有可能给人诸多理由去作出各自的解释。圣帕 布帕书 信中的每一训示,并非都能够处处适用(例如,在某封信里,他建议一位不大擅长使用香料的奉献者,只需在烹调时下少许盐和黄姜粉便可;很明显,并非整场运动 的成员都得遵从这项建议)。然而,那道关于启迪问题的最后训令,却完全没有给人对其作出诸般解释的余地。因为该训示并非只是答复某个特别人士所提出的具体 问题,或谈及某某门徒的个人情况或行为。“七·九”书信是一道程序上的训令,或一份关于管理方面的政策性文件,而且此信已被发至ISKCON的每位领导手 上。


该信在格式上与圣帕布帕发出的任何重要训示完全相同,而且他还要求我们必须严格追随这 训示,毋需加任何解释。他下令以文件的形式将此信记录在案,对其作出审批并下达至属下的各级领导手里。例如,一九七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他曾下令发出一封致 “
全体庙宇主持”的信:
区域秘书的职责,是监察在 其区域范围内的各个庙宇有否严格维护灵性原则。然而,各庙宇应独立运作,自我维持。圣 帕布帕 致全体庙宇主持的信函,1972年4月22日)
因此,圣帕布帕并非在每发出一道重要训示后,都为协会出版一本新书(不管这些训示是否在他隐迹后仍执 行)。因此,不该因训示发出的形式而对训示作出曲解,或以任何形式减低其效力。


5 A. 或 许在·训 示发出时存在某种特殊的背景,从而令我们不能恰当地在圣帕布帕隐迹后应用这道训示?


假若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圣帕布帕肯定会在信中或附属文件里加以说明。圣帕布帕总 是给予足够的资料,以使其训示能得到正确的应用。他肯定不会想像他手下的庙宇主持全都具有玄秘的“他心通”功能,因而只需发出片面及不完整的训示,他们便 可通过心灵感应领悟这些训示。这当然不是圣帕布帕做事的一贯方式。如果圣帕布帕真 的希望在隐迹后终止代理启迪代理制度,他肯定会在“七·九”书信中增加“此制度将在我隐迹后停止执行” 这一补充内容。然而,从信件全文我们得悉,圣帕 布帕希望此制度“从今以后”应继续执行下去。(详见附录第131页)


5 B. 只 因为圣帕布帕身体欠佳才设立了这个代 理启迪制度。


奉献者可能察觉到圣帕布帕病情的进展情况,或者他们可能对此毫不知情。但他们怎可能希望从一封没有提及他的健康状 况的信件(“七·九”书信),推敲出这就是该信发出的唯一原因呢?圣帕布帕何曾说过,我们总须依据他最新的体检报 告,才能清楚地解释他向整个协会所发出的任何训示(如“七·九”书信)?为何接到这道关于启迪的最后训令的那些人,不去设想该信就是一道必须实行、不容推 敲的总体训令呢?圣帕布帕患 病与否并不是问题,他并没有在“七·九”书信中提及这点。圣帕布帕 已声明他来 温达文 的目的是离开躯体。作为一个能知过去、现在、未来者(tri-kala-jna),他多半会知道他将在四个月内隐迹。为了让这场运动能顺利地延续下去,他 已发出了最后的训示。临隐迹前,他立下了遗嘱及拟定了有关BBT(巴提韦丹塔书籍信托公司)及GBC的文件,明确 地为其隐迹后的未来运作指明了方向。但在他隐迹后如何继续进行启迪一事却仍未确定下来,人们对日后关于这方面的活动仍没有明确的决策。然而,“七·九”书 信却明确地为大家澄清了圣帕布帕隐迹后的启迪程序。

简而言之,不能以那些接受训示者(即整个ISKCON)没有得到的信息去修改一道训示。这些信息包括“五·二八”谈话内容及圣帕布帕写 给个别奉献者的私人信件,而这些信息仅在圣帕布帕隐迹八年之后才公诸于世。既然圣帕布帕在 训示中没有给予他们相关的信息,为何他要故意发出一道他预先知道没人能正确遵行的训示呢?倘若只因圣帕布帕患病的 缘故才设立祭师制度,他肯定会在信内或一些附带文件中加以说明。然而圣帕布帕却从未故意以这种模棱两可及毫无条理 的方式行事,特别是给整场运动发出训示时。圣帕布帕绝对不会漫不经心地签署任何文件。一旦考虑到讨论中的这条训示 的重要性,圣帕布帕对任何关键信息——即在其隐迹后如何继续启迪活动——的遗漏都将会是件不可思议之事。



6. 难 道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录音的任 命磁带, 不是已经明确指出,·训 示只有当圣帕布帕在世时才能适用吗?


在GBC出版的
GII》手册内,用以支持如前所 述之“修改一”及“修改二”的唯一证据,出自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八日的一次室内谈话内容。该手册似乎承认,并没有其它训示性的证据直接涉及启迪代理者(åtvik)们在圣帕 布帕隐迹后的具体职能:
虽然圣帕 布帕没有重复前段时间所作的声言,但我们明白他希望这些门徒将来可以做启迪。(《GII》第14页之追加重点)。

既然这是唯一的证据,本文第53页特此为“五·二八”谈话留了一席之地。然而,圣帕布帕并没有下令把“五·二八” 谈话的录音拷贝,连同七月九日的最后训令一起下达给整个协会。事实上,“五·二八”谈话的录音,只在圣帕布帕隐 迹数年以后才公开。因此,现时的GBC才再度要求我们以“五·二八”谈话内容(受命者们难以得到的信息)去修改一道清晰的正规训示(“七·九”书信)。刚 才所指的“受命者”即那些在“五·二八”会谈中不在场的GBC成员和庙宇主持,他们后来所获得的仅是一纸“七·九”书信。因此,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八日的 谈话录音,从未在当年下达至协会的其他有关人员手里。然而,我们将在第53页看到:“五·二八”谈话的内容也根本没与圣帕布帕那 道最后发出的训令产生任何矛盾。

一般而言,灵性导师后来发出的训示,总可取代其先前所发出的训示。最后的训令就是最后的训令,我们必 须严格执行

我可能跟你谈了许多东西,但当我直接吩咐你去干某件事情时,你就得去 做。你的首要职责便是去做那件事,不能辩称:阁下,您以前是告诉我这样做的。不对,这不是你的职责,我现在叫你干什么,你就得照办。这 就是服从,你不能争辩什么。(圣 帕布帕 SB. 讲座,1975年4月15日,海德腊巴
正如主 奎师那 在《博伽梵歌》(Bhagavad-gétä)中给了阿尔诸纳 许多训示,包括入定瑜伽(Dhyana)谈到思辩瑜伽(Jnana)等各种类型的瑜伽体系,但所 有这些训示后来全为那道最后的训令所取代:
“‘时刻想念我,做 我的奉献者这句话应视作主的最后训示,必须加以遵循。(《主采坦亚的教导》,第 11章)

商 卡尔查亚 那道最后的训示“崇拜哥文达(Bhaja Govinda)”,也意味着此训令可取代其早期所发出的众多训示。实际上,它可取代其先前发出的所有训示 。正如本作简介所述,GBC本身在GII》一文也承认,这是一条自明的逻辑准则:
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后来所作的声言在意义上大于前者。(《GII》,第25页)

不可能存在着一个后于最后的声言的声言,因此我们必须藉着GBC自身的逻辑去实行代理启迪(
åtvik)制度。


7.  帕 布帕曾多次陈述,他所有的门徒都必须成为灵性导师。无疑,这就证实了圣帕布帕并不希望代 理启迪åtvik) 制度长期继续下去。


帕布帕从未委任或训示谁可在其隐迹后成为启迪灵性导师;我们从未见过有关这方面的证据。事实上,ISKCON的 许多高层领导人都承认以下这点:

事实上,圣帕布帕从未说过,好吧,这就是下一位阿查亚,或这些就是下任的十一位阿查亚,而他们都是这场运动,乃至整个世界的授权灵性导师(guru)。这是事实。他没有那么讲过。  (腊文德斯瓦茹帕达斯GBC成员之一),1990年发表于圣地亚 哥的辩辞 )

帕布帕曾明确指出,启迪古茹(
dékñä guru)必须是个玛哈•博伽瓦特(Mahä-bhägavata,达到觉悟神的最高层面 的人),而且他还要受到他的灵性导师的特别授权。圣帕 布帕总是强烈谴责那些不具足够资格者及未获授权者妄想成为灵性导师的可耻行为。下面我们引用了圣帕布帕书 中的唯一一段话,以说明启迪(dékñä /dékñitaù)一词必须与某一特定的资格相关:
“Mahä-bhägavata-çreñöho brähmaëo vai gurur nåëäm
sarveñäm eva lokänäm asau püjyo yathä hariù
mahä-kula-prasüto ‘pi sarva-yajïeñu
dékñitaù
sahasra-çäkhädhyäyé ca na guruù syäd avaiñëavaù

灵性导师(guru古茹必须处于奉爱服务的 最高层面。奉献者分三类,我们必须接受一位最高层 次的古 茹(Cc.中篇, 24.330,要旨)
人达至玛哈博伽瓦达”(Mahä-bhägavata,一流奉献者)这一最高位置, 便应被接受为灵性导师并受到至尊人格神哈里 般的崇拜。只有这样的一位人物才能担任灵性导师的职位。(Cc. 中篇,24.330,要旨)

 
除了资格以外,圣帕 布帕还教导我们,任何人具资格担任启迪古茹前,还须获得自己前任阿查亚的特别授权
总的来说,你 可能知道他邦·玛哈拉杰)并不是个解脱 了的人,因此,不能启迪谁达到 奎师那 知觉的境界。此事 需要得到更高权威在灵性上的特别赐福(圣帕 布帕纳尔的书信,1968年4月 26日)
必须从一位来自 使徒传系的真正的灵性导师那里接受启迪,而这位灵性导师必 须为其前任的灵性导师所授权。这就是启迪程序dékñä-vidhana(《博伽瓦谭》 4.8.54, 要旨)

印 度:  “您 在什么时候成了奎师那 知 觉的灵性领袖?
   圣 帕布帕:   “你 的问题是什么?
布拉南达: 他 问您在什么时候成了奎师那 知 觉的灵性领袖?
      圣 帕布帕: 当 我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 命令我的时候。这就是灵性导师使徒传系
guru-
paramparä古 茹-帕让帕拉)。
  印 度人: 它 是否…”
      圣 帕布帕: 首 先尝试明白这点。不要急于成为古 茹。一位古 茹只有接到自己的古 茹的训令,才能成为古 茹。只此而已。否则,谁都不能成为古 茹
(《博伽梵歌》讲座,19751028日)

因此,根 据圣帕布帕的训诲,只有当资格授权两者皆备时,人才能成为启 迪古茹。圣帕布帕既没授权任何这样的古茹,也没说过他有哪位门徒能具备启迪他人的资格;反之,只是在七月九日前的两个月,他还承认他们仍然是“受条件限制的灵魂”,并告诫我们必须提高警 惕,以防某些人妄称自己为灵性导师。(详见1977年4月22日的对话)

用以支持除代理启迪(åtvik)制度外还存在另一抉择的证据,基本上可分为三类:
1. 圣 帕布帕要求每个人成为灵性导师时,通常都会连带提到《永恒的采坦亚经》(Caitanya Caritamrta)中的一个诗节ämära ajñaya guru hana
2. 
圣 帕布帕在六、七封致某些奉献者的私人信件内,提到门徒可在他隐迹后担任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
3.
 圣帕布帕在书籍及讲座里的一些声言,曾提到门徒继续成为启迪灵性导师的准则。

首先请看第一类: 
要求人人都成为灵性导师的那道训示,可在《永恒的采坦亚经》的 一个诗节中找到。这诗节常常为圣帕布帕所引用:
就如主在《博伽梵歌》中给予指示那 样,我们应教导每个人都遵守圣主 奎师那的训示。成为这样的灵性导师,并尝 试将这块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拯救出来。 (Cc.中 篇,7.128,要旨) 

然而,继此诗节后的两个详尽的要旨,却清楚确立了什 么才是主采坦亚鼓励每个人所应成为的那种灵性导师:
根据主在《博伽 梵歌》及《圣典博伽瓦谭》所给予的教导,人应住在家中,念诵Hare Kåñëa(哈瑞-奎师那)玛哈曼陀罗及传播 奎师那 的有关教导。 (Cc.中篇,7.128,要旨
人可继续当居士、医生、工程师或当什么都好,这并不要紧。 他只须执行圣主采坦亚·玛哈帕布 的训示,念诵Hare Kåñëa玛哈曼陀罗及根据《博伽梵歌》及《圣典博伽瓦谭》的教义教导亲友 […] 最好别收门 徒”  (Cc.中篇,7.130,要旨) 

由此可 知,这些训示并没有要求刚才所论及的灵性导 师,在行事前首先必须达到什么特别的自觉层面。这些都是即时发出的训示。从中我们清楚地知道,大家只是被鼓励去传播其所了解到的东西,从而成为训示灵性导 师(sikñä guru)。这点将在下列训令中得到进一步的澄清,即这些训示灵性导师应继续保持原位,切勿进一步成为启迪灵性导师:
最好别收门徒Cc.中篇,7.130,要旨)

收门徒是启迪灵性导师的主要事务,而训示灵性导师则只需履行本职,尽其所能地传播
奎师那 知觉。从圣帕 布帕的要旨我们清楚地知道,主采坦亚在上述诗节中只是授权人们成为训示灵性导师,而不是授权 他们成为启迪灵性导师。

帕布帕也在多处阐明了这一事实,他鼓励大家应成为下述这种灵性导师:

Yare dekha, tare kaha, Kåñëa-upadesa——你们无需制造什么,你们只须重复 奎师那 的指示,就此而已。不要增加,不要 弄虚作假,就此成为灵性导师[…]我也许是个笨蛋、恶棍[…]。我们必须遵循这条途径成为灵性导师,拯救你们邻近的大 众,拯救你们的朋友,但必须讲述有关 奎师那 的权威性话语。这样才会产生作用[…]谁都能够做到这点,就算小孩也能。  (傍晚觐见 圣 帕布帕1977511日,希斯凯世希斯凯世)

由于人们正处于黑暗之中,我们需要成千上万名灵性导师(guru)去启蒙他们。因此,主采 坦亚·玛哈帕布的使命是,[…]说过你们每个人都要成为灵性导师(guru圣帕布帕 讲座,1976年5月21日,檀香山)

你们只需说[…]‘只是恒常想念奎师那 说:只是成为的奉献者。只是崇拜,顶拜’‘请你们这么做。因此,你们若能诱导人们做到这点, 你们便可成为灵性导师(guru),这样做难道有什么困难吗? (圣帕布帕 对话,1976年8月2 日,巴黎

真正的古茹guru)是一位教导 奎师那 所宣说过的话语的人你们只需说:事实就是这样。只此而已。这样做很困难吗?圣 帕布帕 讲座,1976521日,檀香山)

…‘但我毫无资格,又怎能成为古茹guru)呢?无需具备资格无论你们遇到谁,你们只需教导他们 奎师那 所说过的话语。就此罢了。这样,你们便成了古茹圣 帕布帕 讲 座,1976年5月21日,檀香山)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某些奉 献者竟利用上述引言,为“最低 程度上合格的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这样一种在圣帕布帕的书 籍、信件或对话中均从未提过的东西作出辩解。

灵性导师除了只是重复自己所聆听到的教诲之外便无须其它资格。这样的例子在ISKCON的任何一个初级奉献者(
巴克塔)指 导课程里都可找到。因此明显得很,上述引言其实仅仅是恳请人们成为sikñä guru(训示灵性导师,锡克沙•古茹)。我们深知此点,因为圣帕 布帕已在书中向我们解释了成为dékñä guru(启迪灵性导师,迪克沙•古茹)需要更为严格的要求。

人达至玛哈博伽瓦达Mahä-bhägavata,一流奉献者)这一最高位置,便须被接受为灵性导师,并受到至尊人格神哈里 般的崇拜。只有这样的一位人物才能担任灵性导师的职位。(Cc. 中篇,24.330,要旨)

必须从一位来自使徒传系的真正的灵 性导师那里接受启迪,而这位灵性导师必须为其前任的灵性导师所授权。这就是启迪程序dékñä-vidhana.(SB.4.8.54,要 旨)

帕布帕在上述引言指出,人须特别从自己的古茹那儿接受做启迪古茹的训令。主采坦亚 那道通用的训示已有五百年之久了。圣帕布帕 显然没有将“
ämära ajñaya guru hana ”这一诗节,特别视作一道有关启迪事宜的训示。否则为何我们仍须从现任的阿查亚(即圣帕 布帕)那里获得特别的训示呢?主采坦亚那道通用训示所指的,无疑是训示灵性导师,而非启迪古 茹。启迪灵性导师是例外,不是通则。然而,圣帕布帕 却期望看到有千百万个那样的训示古茹,包括男士、女士、儿 童等

现在请看第二类:

帕布帕曾因为有那么一小撮 过于自信的奉献者迫切想在他还在世时就收门徒而致函他们。而这些信件有时被某些人用来支持“M.A.S.S.”制度。可是,圣帕布帕与 这些野心勃勃的门徒相处时,往往会采取一种极为标准的方式。一般来说,他会要求他们继续接受严格的训练,假以时日,即在他隐迹后,他们便可以收门徒:
首先,我要警告 阿 秋塔南达:不要企图启迪门徒。你们现时还未处于适当的位置可以去启迪谁。[…]别受这种假象(Maya玛亚)的诱惑。我正训练你们所有人成为未 来的灵性导师,但切勿操之过急。 圣 帕布帕 致 阿 秋塔南达 佳亚·哥文达 的书信,1968年8月21日)

不久前你在能否收门徒一事上征求我的许可。此事不久将至,到时藉着你强而有力的传教工作,你将拥有众多 门徒。圣帕布帕 阿 秋塔南达 的书信,1972年5月16日)

听闻你目前正受到一些奉献者的崇拜。当然顶拜一位外士那瓦Vaisnava)是对的,但不要在自己灵性导师在 世时这么做。灵性导师隐迹后,人们对你的崇拜自然便会产生,但现在必须耐心等待,否则便会引起内讧。圣 帕布帕  罕 萨杜塔 的书信,1974101日)

不断接受严格的训练,然后你便会成为真正的古茹,而且也可以同样的原则接受门徒。 但惯常的礼节是:只要自己的古茹还在世,你便须将准备接受启迪的门徒交给他;在他离去即隐迹后,你便可毫无限制地接受门徒。这是使徒传 系的法则。我想看到我的门徒都能成为真正的古茹并广传 奎师那知觉。此事会令我、令 奎师那 感到快慰。圣 帕布帕 致 塔斯塔克 利须那 的书信,1975年12月2日)

有趣的是,GBC所撰作的GII》 一文,一面引用圣帕布帕致 塔斯塔克 利须那 书信里面的“法则”去支持“M.A.S.S.”制度的学说,而另一方面却又断言:这根本不是一条法则:
经 典中存在大量这类例子论及灵性导师在世时门徒可以做启迪。[…]经 典里并没有具体训示指出灵性导师在世时门徒不能做启迪。(《GII》,第23页)

因此,《
GII》一文是自相矛盾的。
事实上,渴望接受崇拜及拥有追随者已令某些人丧尽成为灵性导师的资格。我们只能对假 我的威力深感惊叹,就算举世公 认的最具力量的阿查亚帕布帕还在世时,某些人竟 自以为资格了得,可以当着他的面独自启迪信众,广收门徒!

帕布帕曾致函这些奉献者,忠告他们只需稍等一段时间便能收门徒。但此举显然只是尝试让他们继续从事奉爱服务而 已,这样,他们的野心至少还可能有朝一日得到净化:
谦卑的奉献者勤恳从事服务,无私地奉献给灵性导师,他们永远不会收到这类信件,描述其将来成为启迪
古 茹(dékñä guru)后如何如何辉煌灿烂。为何圣帕布帕只是郑重许诺将启迪古 茹的 地位给予那些野心最大,而资格最小的人呢?

就他们在圣帕布帕隐迹后可任意做启迪,收门徒这种说法而言,此话不假。比如在英国,年满十七岁就可任意驾驶汽车。然而,我们可千万别忘了那两个重要的 附带条件:首先,必须具备驾驶资格;其次,还须持有授权的驾驶执照。对此,读者们可以作出各自的类比。


GBC
也引用另一封信,以此支持“M.A.S.S.”制度:
时至一九七五年,所有通过以上各门 考试者将获特别授权,可以启迪他人,从而增加具有 奎师那 知觉的人口数量。圣 帕布帕 致 克伊檀阿南达 的书信,1969年1月12日)

上述引言能否成为废除关于启迪问题之最后训令的有效 证据?


既然GBC企图通过利用一些私人信件,而不是利用一封致整个ISKCON协会的政策性书信(“七·九”书信)去废除
åtvik制 度,我们也将在此援用圣帕布帕所阐述的“使徒传系的法则”(详见圣帕布帕1975 年12月2日给一位深怀野心的门徒 塔斯塔克 利须那 的私人书信)。“法则”起始便陈述门徒不能在自己的古茹在世时成为启迪阿查亚。既然这是一道“法则”,上述书信(圣 帕布帕 克伊檀阿南达,1969 年1月12日)显然便意味着圣帕布帕的门徒不可以任意启迪门徒,因为圣帕 布帕在一九七五年仍然在世。因此我们断言:早在一九六九年,他已经拟定某种“代理启迪制度”了。到了一九七五年,此事终于有了结果: 圣帕布帕的确“授权”诸如 克伊檀阿南达 等奉献者,代表他在念珠上念诵及举行启迪仪式。由此看来,以上书信似乎是在预言,将来可任用某些代表从事启迪活 动。后来圣帕布帕把这些代表称作“åtvik” (代理启迪者,维特维克),并在 “七·九”训令中正式确定其职能。假如还有人认为,只要 克伊檀阿南达 通过几次考试,圣帕布帕就真的授权他为使徒传系(paramparä) 的启迪阿查亚,那么,我们只能重申,这种想法实属不智。
在主采坦亚 的真正代表的指导下遵循主的训示,任何人都能够成为灵性导师。我希望我不在世时,我所有的门徒都可成为真正的灵性导师,把 奎师那 知觉传遍整个世界。圣 帕布帕 的书信,1967年11月2日)

人们通常使用上述引言作出争辩:既然圣帕布帕说过他的门徒可以在他去世后成为古茹,他所指的必定就是启迪灵性导师 (
dékñä guru,迪克沙•古茹),因为他们早已是训示灵性导师(sikñä guru)了。然而,圣帕布帕不断重复这些一般性的激励之词,仅仅是为了鼓励全体门徒成为出色的训示灵性导师而 已,而他们也只应在圣帕布帕去世后继续成为出色的训示灵性导师。上述引言完全没有提及圣帕布帕的 门徒可以启迪他人或接受一己的门徒。“将 奎师那 知 觉传遍整个世界的真正灵性导师”这道训示,同样可适用于训示古茹。
即使上述这些信件真的间接提到其它形式的古茹制度,“七·九”训令仍然不能修改,因为圣帕 布帕并没有对这场运动的其他成员重申这些训示。GBC用以支持“M.A.S.S.”制度(众阿查亚继任制度)的那些信件,直至一九八 六年(圣帕布帕隐迹后第九年)才得以面世。这点也极为重要。据说,当时有部分私人信件意外泄露到外界,落到了“协 会”的其他成员手里。无论此事是真或假,但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留意:圣帕布帕显然从未提议或认可这种四散派发其信 件的做法。我们从未见过圣帕布帕下令将 其私人信件分发给各人的任何证据。只是有一次,他随口言及:“假如时间许可”,我们可以出版他的书信。但他从来没有暗示,假如缺乏这些信件,就没有人会知 道其隐迹后该如何正确执行“M.A.S.S.”制度。

至 于一九七七年圣帕布帕隐迹后我们该何去何从,人们只能寄托于当时所存在之权威证据。假若上述信件,真的能揭示圣帕 布帕在今后约一万年内继续执行启迪程序的大计,那么他肯定会将之视作当务之急,并着手出版及大量地发行这些信件。然而,此事毕竟还存 在着一个极的可能性:并非圣帕布帕手下的所有领导都看过他写给个别门徒的私人信件,因而明确知道应该在他隐迹后如 何执行启迪程序。我们知道这已是超乎可能的问题,因为直至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整个GBC对圣帕布帕所作的有 关启迪的计划依然毫无头绪。其中某些成员甚至在圣帕布帕病重期间仍然来到其病榻前,询问“当您不再与我们同在时,我们应如何继续执行启迪程序
 

根据以上去种种分析,我们断言:若凭这几封私人信件 便想修改“七·九”训令,这种企图只能被视作鲁莽之举。倘若这些信件是圣帕布帕最后训令的重要附录,他肯定会在 “七·九”训令本身,或在某些附带文件内阐明。

归根到底,就启迪问题上各人所处的确当地位,只应作为
阿查亚的代表,即åtvik(代理启迪者)。

最后让我们看第三类:
人们常常引用圣帕布帕书籍及讲座中出现过的各种声言,作为废除
åtvik制度的正当理由。现在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这些证据。

在圣帕布帕的书里,我们只看到他总是以一般性的言词来描述启迪古茹(
dékñä guru)的品格,而没有特别提及他自己的门徒将继续成为启迪古茹;相反,那些引言只是重申一点,即就算期望能成为启迪古茹之前,人还须具备恰当的资格, 还须获赐授权:
今天是门徒,日后便是灵性导师。除非能严格遵从灵性导师的训示,否则人就成不了真正授权的灵性导师。(SB.2.9.43, 要旨)

上述训示既无委任谁在其灵性导师隐迹后便可做启迪,收门徒,甚至也没提及古茹辞世这个概念。此处唯一提到的一点,只是他们必须获赐授权及必须遵从训示。我 们也知道,他们必须首先达到一流奉献者
Mahä-bhägavata的层面。

有 的奉献者指出,《简易的星际旅程》(第25页)内 有一个段落涉及到“班长式古茹”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支持“M.A.S.S.”制度的证据(企图以之废除祭师制度)。然而,这个聪明的课例却恰好明确地解释 了训示古茹的地位,而不是启迪古茹的地位。该段描述那位班长只代表其教师行事,但他本人却非教师;他可能具备教师的资格,但那只是程序而已。而且该段也没 有描述教师(此处所指的显然是启迪古茹)去世后,班长便可自动成为教师。从定义上看,“班长式古茹”只能收受训“门徒”(sikñä disciple),而且数量还有限制。一旦这位班长具有足够的资格,例如,达到了一流奉献者的层面,且得到其前任阿查亚的授权,那么,此时若再把其称作 班长便会变得毫无意义;他将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位导师。只要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导师,他便可接受无限的门生。因此,该段所描述的班长,其实是指训示 (sikñä)古茹,而那位教师则是指 启迪古茹。藉着严格追随启迪古茹的步伐,训示古茹便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以在必要时能从理论上获赐授权,给他人 予启迪dékñä)。

再说,班长的职责只是当教师在场时协助其工作。假如那位班长真的是启迪古茹,那么,试图以此证据去支持 “M.A.S.S.”制度的做法,便会再次与使徒传系的“法则”(详见圣 帕布帕 1975年12月2日致 塔斯塔克 利须那 的书信)自相矛盾。换句话说,班长并非用来取代或继承教师的职位;反之,其作用只是从旁协助导师而已。

肯定地说,所谓“班长”制度绝无可能支持GBC炮制的“修改一”及“修改二”,即
åtvik制度应在圣帕布帕隐迹后予以 废除,以及åtvik们可从那时起自动成为启迪古茹。除了引用圣帕布帕的 私人信件外,有人还引用他在其它场合的讲话,作为他授权门徒成为启迪古茹的根据:
现在,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我的 灵性导师是继采坦亚·玛哈帕布后的第十代,我是第十一代,而你们 则是第十二代。广传这门知识吧。(圣帕 布帕抵达洛杉矶时的讲座,1972年5月18日)

同时,我要求他们所有人都要成为古茹。你们每一位都应成为下一代的古茹( 圣帕 布帕 维亚萨祷文(Vyasa-puja)致辞,1969年9月5日,汉堡 )

第一条引言清楚地说到圣帕布帕的门徒已经到了第十二代——“你 们则是第十二代”,因此他并不是授权他们在将来可以当启迪古茹,而只是说他们正在继续传递使徒传系的信息。第二条引言与前者甚为相似,它无疑提到圣帕 布帕的门徒是传承中的下一代。但如第一条引言所述,即使圣帕布帕仍然在世,藉着门徒积极有力 的传教,使徒传系已后继有人了。上述引言没有明确地训示大家可以收门徒;相反,它们仅仅是要求我们去努力传教。只因为圣帕布帕要 求门徒成为下一代的灵性导师,并不意味着他一定就是要求他们成为下一代的启迪古茹。若非得坚持认为这就是他的意思,这纯属心智推敲罢了。

GBC辩称上述两条引言必定凌驾于圣帕布帕的“最后训令”之上,但这样做完全站不住脚。只要引述圣帕 布帕关于这场运动在其隐迹后之未来动向的声言(这些声言与上述两项引言大相径庭),我们便可轻易地驳倒这点:


          记 者:  “您 百年后美国的这场运动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帕布帕:   我 永不消逝
    奉 献者: Jaya(胜 利,佳亚)! Haribol(诵 主圣名!) (笑 声)
圣 帕布帕: 我将活在我的书籍中你 们尽可加以利用。
(圣 帕布帕 记 者招待会,1975716日,三藩市

很明显,若圣帕布帕有此意图,他肯定会利用这个大好机会为“M.A.S.S.”制度定下未来大计。然而,他并没有 说他的门徒将继他之后成为启迪古茹(
dékñä guru);反之,他只说自己永远不会消逝;他的书籍已经完全足够了。从以上对话我们得悉:圣帕布帕是一位真正活 着的灵性导师,他可继续通过书籍传授超然的知识——即构成启迪的主要因素。只要ISKCON仍然存在,圣帕布帕便 会继续以这种形式指引我们,而他的门徒的角色只是帮助促进这个程序的继续发展。
别成为不成熟的阿查亚。首先必须遵守阿查亚的训示,这样你们才会变得成熟。最 好等到那时才成为阿查亚。由于我们现在对筹备做阿查亚一事甚感兴趣,但礼仪规定,人至少 不应在自己的古 茹还 在世时便成为阿 查亚。 即使他已臻达完美境界,还是不该那么做,这是礼节。若有人前来恳求启迪,此人的职责只须将那名准备接受启迪者引荐给自己的阿查亚(圣帕布帕《永恒的采坦亚经》讲座,197546日,玛亚普尔

上述引言确实提到圣帕布帕的门徒有可能继续成为阿查亚的原则。然而他只是强调,他们不应现在就那么做。事实上,倘 若圣帕布帕告诫门徒不要在他在世时成为阿查亚,他便仅是提及担任这一角色的原则。这点与圣帕布 帕致上述个别奉献者的私人信件均属同一性质。很明显,这些声言并没有具体训示任何特别的个人可以自己收门徒;反之,它们只是谈及一条 通则。稍后,我们将在“任命磁带”一栏(本文第53页,《GII》以此作为支持“M.A.S.S.”制度的主要证据)看到圣帕布帕甚 至在晚期(一九七七年五月)依然没有发出任命启迪灵性导师的训令(“依照我的训令,[…]但必须遵从我的训令[…]当我下令时”),而且这种情形直至他隐 迹仍然保持不变。此外,在以下同一个讲座中,圣帕布帕也以这种方式鼓励门徒必须转化这些热望当阿查亚的野心:
成为阿查亚并非难事。[…]ämära ajñaya guru hana tara ei desa, yare dekha tare kaha Kåñëa-upadesa:通过遵守我的训示,你们便能成为古茹’[…]那么,到了将来假定现在你们就有一万名(门徒), 以后我们便应发展至十万名。这是我的要求。然后由十万增加至百万,再由百万骤增至千万。(圣帕 布帕《永恒的采坦亚经》讲座,1975年4月6日,玛亚普尔 

众所周知,主采坦亚 那道训示只是要求每个人去努力传教,造就成千上万名
奎师那 知觉的追随者,而不是要求 每个人都要收门徒。圣帕布帕在此鼓励门徒造就越来越多的奉献者,而非收更多的门徒这点,更补充说明了主的这道训 示。圣帕布帕意味深长的一席话,即“假定现在你们就有十万名…”(如圣帕布帕还 在世时),清楚地表明了他所指的是 奎师那 知觉的追随者,而非所谓 “门徒的门徒”,因为这讲座的重点是他的门徒不应该当他还在世时就给人启迪(dékñä)。圣帕 布帕的意思只是:假如到时会出现约一万名 奎师那 知觉的追随者,那么,未来 追随者的人数便更有可能骤增至数百万名。代理启迪(åtvik)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这些 追随者具备适当的资格接受启迪,以便他们能从圣帕布帕那里获得启迪,一如圣帕布帕在 以上讲座所说的他们最终能达到这个目的。
结 论:
没 有证据表明,圣帕布帕曾特别训示门徒成为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因而另立可以代替代理启迪(åtvik) 制度的其它什么制度。
我们确实 拥有几封当时还没有出版的私人信件,但圣帕布帕只是将这些书信寄给个别野心勃勃之人,而这些人(其中有些才加入这 场运动后不久)甚至当他还在世时便渴望成为启迪古茹。基于这种情形,圣帕布帕提出告诫:他们至少须等至他辞世后方 可实现他们的野心。这些信件没有和“七·九”书信一起发出,意味着圣帕布帕并不希望它们与ISKCON未来的启迪 事宜具有任何直接关系。

此外,圣帕布帕在书籍及对话中,只是训示门 徒成为训示古茹(sikñä guru)。虽然圣帕 布帕提过门徒可以成为启迪古茹这条通则,但他并无特别训示门徒可以自行启迪,即收门徒。

上述引言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不能取替那道明确的“七·九”训令——一道作为特别的政策性文件下达给整场运动的训令。确切地说,迄今仍不存在任何制定 “M.A.S.S.”制度的相关文件。


因此,有关圣帕布帕时常教导全体门徒均应在他隐迹后(无论立即 也好,稍后或什么时候也好)可以成为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的想法纯属虚构。

根据普遍的说法,圣帕布帕无需在“七·九”书信内特别阐明如何 继续执行未来的启迪程序,因为他已在书籍、信件、讲座及对话中再三阐明了他所希望发生的事情。但不幸的是,上述这种固执的讲法,除了只是完全的一派妄语以 外,还会闹出荒唐无稽的笑话:
  1. 假如圣帕 布帕先前发出的训示,即关于他希望如何在自己隐迹后继续启迪程序,是如此清晰,以至他认为无需再在此问题上给予什么特别的训示,那 么,GBC为何一开始便派遣特别小组到他身边询问究竟呢?而该特别小组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探究圣帕布帕与他们永别 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应该如何继续启迪程序!(详见“任命磁带”第54页)。圣帕布帕病重,快要离开躯体时,我 们却派遣他最资深的弟子请教他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但以往十多年来这 些问题他恐怕已回答过无数遍了。

  2.  倘 若圣帕布帕曾清楚地强调要执行“M.A.S.S.”制 度,那么为何他却没留下任何训示,好让我们去设立此制度,以至他隐迹后不久,他最资深的一些弟子不得不在此制度的执行方式上就教于 施 瑞达·哈 拉杰(即圣帕布帕的神兄弟)?

帕 布帕在一封致其资深GBC门徒的信中,已明确指出了这位 施 瑞达·哈 拉杰 是位怎么样的人物。此人在瓦解圣帕布帕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所创立的高 迪亚修院(Gaudiya Matha)一事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样是圣帕布帕的这位神 兄弟,在有关灵性导师的题旨上违背了圣巴提希丹塔 的清晰训示。
  1. 如 果GBC真的深知圣帕布 帕已明确要求每个门徒当启迪古茹,那么,为何他们还要设立区域阿查亚制度(将启迪古茹的数量严格限制至十一名),并允许 它运行了将近整整十年,而最后却又因为此制度完全违背了圣帕布帕的训示而将之废除?
虽然我们一直对GBC撰写的《GII》一文多少持批评态度,但我们发觉文内有一段与此题旨相关的说话, 却言简意亥地道出了以下心绪。藉此,我们可将圣帕布帕的大家庭再度联合起来:
门徒的唯一职责是崇拜及服务自己的古茹,他的心意不应专注于如何才可当上 灵性导师这种欲念而常受骚扰一名真诚渴望求取灵性进步的奉献者只应努力成为门徒,而不是成为灵性导师GII》 第25页,GBC1995

对此,我们再赞成不过了。                   

以下是圣帕布帕致一位GBC门徒的书信,谈到我们不应与他(圣帕布帕)的 神兄弟进行亲密联谊,而是要对他们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圣帕布帕也在信中清楚地解释了其神兄弟
施 瑞达·哈 拉杰 的地位。然而不幸的是,圣帕布帕刚隐迹,GBC却马上就如何定立ISKCON的古茹制度一事就教于这位 施 瑞达·哈 拉杰:

就 施瑞达尔玛哈拉杰  的真诚程度而言,你的看法是对的。依我之见,他可算是那帮人中的佼佼者。他是我的老友,至少他有奉行奉爱服务的规范原则。我并不希望议论有关我神兄弟们的 所作所为,不过他们在传道工作方面确是显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这是事实。假藉庙宇之名,他们仅满足于据有一块栖身之地;差遣门徒假靠灵修的手段求取食 物,除了吃与睡以外便无所事事。他们对如何广传圣主采坦亚·玛哈帕布的 法门一无所知。我的灵性导师(Çrila Bhaktisiddhänta Saraswati Öhäkura) 过去常为此深感悲伤,认为:假如至少有一个人明白了传道的原则,那么,他的使命便大功告成了。我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 在晚年感到非常不安。事实上,他是提前辞世的,不然的话,他完全能够继续活上很多年。虽然如此,为了传扬圣主采坦亚·玛哈帕布的 法门,他还是要求门徒成立一个强而有力的管理委员会;他从未推举过谁担任高迪亚修院的阿查亚施 瑞达·哈 拉杰 应对违反自己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 这一训示负责,因为他和其他两位神兄弟(已去世)不必要地认为一定要有一个阿查亚(继 任)。假如我的灵性导师当时察觉到有人已具备资格当阿查亚, 他肯定会提及此事。因为他在隐迹前的那一晚谈到许多事情,但却从来没有提及关于阿查亚之事。他的想法是:不要在管委会成员当中提名阿查亚。 他公开宣布:“你们要成立GBC(管理委员会),管理好这场运动。”因此他的构思是:在GBC成员当中,一位超凡脱俗的阿查亚将 会自动选出,使命将为此达至成功。但 施 瑞达·哈 拉杰 及其两位相与为伍的神兄弟,却未经授权地甄选出一个所谓的阿查亚。 后来,此举公认以失败告终。结果是,即使他们都是些毫无能力传教的三流奉献者(kanistha-adhikari),现在却人人都自称为阿查亚。 有些已经分裂出来的高迪亚修院甚至在一年内就更换了三个阿查亚。 因此,我们决不可在我们的ISKCON团体内犯同样的错误。事实上,在我的神兄弟当中,没有一位有资格可以担任阿查亚, 因此,最好不要跟我的神兄弟过于亲密地往来,因为他们不但不能激励我们的学生和门徒,甚至还有可能污染他们。以前他们曾有过这种企图,特别是 达 瓦·哈 拉杰·哈 拉杰·哈拉杰, 但每次我都设法挽救了当时的局面。这种悲剧仍在发生,为此,我们必须小心提防他们,别跟他们混在一块。这是我对你们所有人的训示。他们不能有助于我们这 场运动;恰恰相反,他们具有足够的能力危害我们本然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极为小心。”(圣帕布帕致 茹 帕努伽 的书信,1974年4月28日)
                     
即使曾经 有过这么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GBC及ISKCON的领导(他们都声称已经相当清楚圣帕布帕关于启迪制度的意 图)却仍把这位 施 瑞达·哈 拉杰 奉为ISKCON古茹题旨上的首席顾问,将其置于协会内的尊崇位置,并对其言听计从。后来,此人利用了ISKCON在古茹题旨上的混乱,趁机对圣帕 布帕的大量门徒进行了重新启迪,给他们另起新的灵性名字。而重被启迪者也不乏ISKCON某些已从灵修途中堕落了的灵性导师的门徒。

历史也告 诉我们,大约在圣帕布帕隐迹五年半后,GBC终于跟这位 施 瑞达·哈 拉杰 一刀两断,将其拒诸门外;ISKCON的某些领导甚至给其冠以恶魔之名。然而,令人痛心之处 却是:他们处理此事时采用了换汤不换药的方式,即摒弃 施 瑞达·哈 拉杰 其人,但却取其哲学观点(ISKCON在事后六年仍然遵从、实施 他的哲学;即使到了今天还在改头换面地施行这套哲学)。他们甚至禁止 施 瑞达·哈 拉杰 踏入ISKCON的属地(但此举有违圣帕 布帕的意愿,他曾训示担任要职的门徒,即全体GBC成员必须对他所有的神兄弟——那些正在遵循规范原则且年 事已高者——采取温和恭敬的态度),然 而他们却仍长期维持及实施此人的哲学 (此举再一次违反了圣帕布帕的意愿,他曾训示GBC们千万不要接受其神兄弟的 哲学教导,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已经违背了自己的灵性导师巴提希丹塔·萨腊斯瓦提·塔库 关于古茹题旨上的清晰训示)。
 

8. “帕 布帕的著作中或许有某些经典性原则规定灵性导师与门徒不在同一星宿时,禁止灵性导师给门徒启迪?


帕布帕的著作中并没有如此说法,因为圣帕布帕的著作已包含了所有经典原则的精华。故此,我们的哲学根本不存在着这 方面的限制。
帕布帕常常训示我们:在师徒关系中,肉身的联系并非至为重 要。在圣帕布帕隐迹后执行代理启迪(åtvik) 制度,实际上与这些训示的精神相吻合(详见附录)。从这些引语中,人们可发觉圣帕布帕隐迹后近二十年来,GBC的 某些成员是如何发表一些与圣帕布帕的教导颇为不一的论调
帕布帕教 导我们:使徒传系是活人与活人之间的交流 […]因此,使徒传系的法则就是:人应接 近一位活 着的灵 性导师(living guru——‘活着的意即肉身的存在(希 瓦茹阿·斯 瓦米,《ISKCON杂志》第31页,于1990年主采坦亚显现 日, Gaura  Purnima)

上述由GBC成员兼“活的灵性导师”
希 瓦茹阿·斯 瓦米 所作出的论断,难于与以下声言相符。换言之,其论断和圣帕布帕的教导相矛盾:
肉身的存在并非至为重要。(圣 帕布帕 室内对话,1977年10月6日,温达文 )
肉身的存在无关重要。(圣 帕布帕 书信,1967年1月19日,详见附录)

当然,我们必须拥有一位外在的灵性导师,
因为在受条件限制的阶段, 完全依赖超灵的指引是不可能的。但圣帕布帕却没有在哪儿教导过,这位活着的灵性导师总须与门徒同时在世。
并非一定要直接和那些解脱了的人当面联谊,而是要通过 奎师那 知觉的哲学与逻辑去明白超然的知识(SB.3.31.48)
因此必须对训示(väëé)善加利用,而非只注重肉身的存在。(Cc.末篇之断言)

实际上,圣帕布帕在世时与很多门徒根本素未谋面,但通过任用
åtvik(代 表)大批启迪他们,他已展现了上述原则。这一事实本身足以证明:即使古茹不在世,人们仍可得到启迪(dékñä)。 经典或圣帕布帕从未称说,启迪必须与古茹肉身的存在密切相连,因此,继续执行åtvik制 度既符合经典的训谕,也符合我们的阿查亚在世时所 树立的榜样。

关于启迪问题,圣帕布帕的书中有一个主要的段落陈述了接受启迪的唯一要求,就是必须征得灵性导师的同意。事实上, 圣帕布帕已将这种审批启迪资格的大权完全下放给那批
åtvik代表:
不用等我决定,你们考虑哪位都行, 此事将由你们自行裁决。(帕 布帕室内对话,1977年7月7日 温达文)

帕布帕训示我们:

就启迪(dékñä)的时间而言,一切均有赖于古茹的决定。[…]承蒙一位真正的古茹(sad-guru)的恩准,人便能立即获赐启迪,无需 等至合适的时间或选择适当的地点。(帕 布帕《永恒的采坦亚经》中篇逍遥, 24.331要旨)

这段话意义深远。此处并没有规定启迪古茹与准门徒之间必须存在着肉身上的联系,或启迪灵性导师必须亲自到场恩准启迪(
dékñä)的发生(同时令人感兴趣的一点是:圣帕布帕把 真正的古茹(sad-guru)一词与启迪古茹一词划上等号)。圣帕布帕曾多次指出,接受启迪的必要条件只是人们 必须遵守他反复教导的规范守则:
这就是启迪(dékñä)的程序。门徒必须承诺不再从事罪恶 活动[……]他必须起誓执行古茹的训令,其后,灵性导师便负责照顾 他并将其引领至灵性的解脱阶段。(帕 布帕《永恒的采坦亚经》中篇逍遥,24.256,要旨)

    奉 献者: 正 式的启迪究竟有多重要?
帕 布帕: 正式的启迪意味着我们正式承诺要遵守 奎师那 及 其代表的训示。那就是正式启迪。
(帕布帕讲座,1973222日,奥克兰)

帕 布帕: 谁 是我的门徒?先让他严格遵守各种戒条吧。
        门 徒: 只 要仍在遵守,那么他便
帕 布帕: 那么,他便没有问题。
(帕布帕清 晨漫步,1976613日,底特律)

“…除非有纪律约束,否则便谈不上门徒这回事。门徒的意思是遵守纪律守则的人。(帕布帕清晨漫步,197638日,玛亚普尔)

启迪(
dékñä)一词的定义是否含有古茹必须在世的意思?
启迪(dékñä)指的是一种程序,藉此,人便能唤醒超然的知识,摧 毁一切恶报。精于研习启示经典者深知这种程序就是启迪。(帕 布帕《永恒的采坦亚经》中篇逍遥,15.108.要旨)
此处对启迪(dékñä)一词的定义根本没指:只有灵性导师必须与门徒同时在世,启迪才能顺 利进行;相反,圣帕布帕的大量训示及个人实例毫无疑问地证明了,构成启迪的各种要素无需灵性导师亲自参与也起作 用:
任何物质条件都不能阻碍灵性知识的接受。(博伽瓦谭,7.7.1. 要旨)
虽然发音者表面上不在现场,但超然 声音的力量却永不会因此而减弱。(《博 伽瓦谭》,2.9.8. 要旨)

因此,所有的启迪(
dékñä)要素,即超然知识及接受曼陀罗(mantra)等,都可以在灵性导 师没有亲身在场的情况下有效地赐给门徒。

简而言之,结论是:在圣帕布帕所有的著作中,并没有哪一条经典原则声称灵性导师一旦辞世,启迪程序 便会受到阻碍。虽然人们有时引用一些历史事例反对上述结论,但先例并非经典原则。虽然历史事例可以证明人们对经典原则的应用情况,但缺乏先例并非一定就可 以证明经典原则遭到破坏。因此
我们的哲学是基于遵循经典训示,而非基于追随历史传统。事实上,正是这一点使ISKCON一枝独秀,而有别于其它的高迪亚 •外士那瓦(Gaudiya Vaisnava)团体。此外,印度也有许多颇有势力的种姓婆罗门(smarta brahmin)强烈抨击圣帕布帕某些没有固守传统的行为。

经典的教导以及圣帕布帕本人的实例完全支持下列原则,即启迪无需在哪一方面依赖于灵性导师必 须在世这个条件。


9. “由 于·训 示设立了一个既没有先例,也没有历史根据的代理启迪(åtvik) 制度,故应摒弃。


这不能成为摒弃“七·九”训令的理由,因为圣帕布帕以往 也创下了很多先例,例如将念诵(japa)的数目从六十四圈减至十六圈,举行婚祭,允许妇女住在庙里及通过录音磁带授予门徒嘎雅垂•曼陀罗 (Gayatri Mantra)等。事实上,我们使徒传系的阿查亚所特有的与众不同的一面,是他们很多的做法都毫无例外地开创了历史的先河。身为阿查亚,他们完全有这样做 的特权,当然这必须与经典的原则相符。如前所述,在灵性导师隐迹后任用
åtvik行事这点,并不违背任何经典原则。而圣帕布帕的 著作已含有所有重要的经典原则。既然这些著作并没有提到做启迪(dékñä)时古茹必须在世,那么我们便不能以此作为原则,因此圣帕 布帕隐迹后继续任用代理启迪者这种先例只能改变细节,而不能更改原则。

帕布帕一生创下了许多丰功伟绩,尤其是有关启迪方面的创举更是史无前例。然而,我们却没有摒弃这些创举。有人可 能会辩说,圣帕布帕在 书中曾对这些改变作过解释。此话不假,但还有更多的改变他也没有作出解释;他也无需在书籍里对
åtvik制度给予详尽的解释,因为多年来他已在这方面为 我们树立了大量的实际榜样,甚至直到最后的阶段,他仍在 “七·九”训令里周密完整地阐述了日后我们应该如何继续执行此制度。事实上,åtvik制度已在圣帕布帕在世期间执 行了四、五年之久,只不过其当时并没有正式称作“åtvik(代理启迪)”制度而已。圣帕布帕从 来没有教导我们要盲目追随传统:
我们唯一的传统是如何去满足维施努(Visnu)(帕布帕《博伽梵歌》讲座,1973730日,伦敦)
...非也。传统、宗教,这些东西 全都是物质的。同样,它们全只是名号而已。(帕 布帕室内对话,1975年3月13日,德克兰)

我们从圣帕布帕那里获得的明确训令,与先前的阿查亚(
äcärya)是否也曾提到这点毫不相 干。我们唯一的职责是去遵从自己的阿查亚所给予的各种训令。

要是以找不到确切的历史事例为理由 便能拒绝一个启迪(dékñä)制度(如åtvik制度),那么,我们当然也能被迫以 同样的理由摒弃现时流行于ISKCON古茹制度。

曾 几何时,出现过为数众多的启迪古茹,效力于一个可以暂停或终止其从事启迪活动的委员会(如现时的GBC管理委员会);曾几何时,我们纯粹的传系中先前那些 启迪阿查亚(dékñä äcärya),能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选 票便可获任这一地位,随后又因堕进粗陋明显的罪恶活动而被慌忙地从“使徒传系”中清理出来,令自己身败名裂。我们反 对这种悖于常理的做法——并非基于历史先例,而是因为它们与圣帕布帕著作中关于外士那瓦(Vaisnava)哲学 的很多基本教义严重抵触,因而明显有违圣帕布帕的最后训令。

 此 外,还有人说经典(Sastra)或古韦达典藉均无直接提及与代理启迪(åtvik) 制度相同的体制。可这种说法也欠中肯。根据某些韦达规则, 戍陀(sudra)及妇女甚至根本不应接受婆罗门(Brahmin)启迪:
不可启迪戍陀(sudra[…]我们并非根据韦达(Vedic)规则授予这种启迪,因为现今已很 难找到一位合格的婆罗门(brahmana)了。(帕 布帕《博伽梵歌》讲座,1971年3月29日,孟买)

因此严格来说,圣帕布帕本来就不应启迪任何西方门徒,因为他们全都出生低下,甚至还低于最低下的戍陀种族。然而, 圣帕布帕却能援引更高层次的经典训令去推翻这些韦达法则。他有时会前无古人地实施这些训令:

正如主哈里 并不受制于世俗规范守则的非难,祂 所授权的古 茹guru)亦然。(帕 布帕《永恒的采坦亚经》中篇逍遥,10.136诗节及要旨)

因此,至尊人格神的大慈大悲及伊 士瓦腊·普里(Isvara Puri)的仁慈并不受制于任何韦达Vedic)规则。(帕 布帕《永恒的采坦亚经》中篇逍遥,10.137)

有一点非常重要:虽然代理启迪制度看似相当独特(至少就我们所知),但却没有违反更高层次的经典原则。这是对圣帕布帕灵 性天赋的确凿证明——他能够根据时间、地点和环境,以各种崭新的方式仁慈地应用这些经典原则。


或许,我们仍须对圣
帕布帕这位独一无二的伟人作出更彻底的了解。从前世上从未出现过如此一位世 界之师
(äcärya), 也没有哪一位先前的阿查亚曾 宣称自己的著作将成为一万年内的法典;往昔也从来没有一个像ISKCON这样的团体,那么,为何我们要对这样一位前所未有的人物所作出的决定——即设立一 个似乎非同寻常的启迪制度——感到如此大惊小怪?


10. “既 然一九七七年七月九日前圣帕布帕并无特别提及代理启迪(åtvik) 制度,那么他便不可能希望我们在他隐迹后还要继续执行此制度。


以上异议基于一道前提:即圣帕布帕从 来不会突如其来地向这场运动宣布一些前所未闻的事情。从字面上看,这项异议就有悖常理,因为它不仅意味着古茹发出的任何训示均可遭到拒绝,而且,假如那是 一道新训示,或该训示甚至只是稍微有别于其先前所发出的那些训示,它也可以遭到拒绝。这异议还意味着:除非大家都已经十分熟悉跟圣帕布 帕协会大业有关的意义深远的训示,否则在临终前的数月,他便不应发出这些训示。

就如我们所解释的那样,
åtvik制度无论如何都不算是什么 “新生事物”。“七·九”书信发出以前,这场运动的启迪活动主要都是圣帕布帕通过任用代表的方式来完成,这是有目 共睹的。圣帕布帕在世时是ISKCON的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但绝大部分的启迪仪式(特别是在其晚年的几年),都是由庙宇主持及其他代表举行,或由祭师举行的。必须明白的是:代理启迪制度已在圣帕 布帕隐迹前实行了四、五年,只是人们没有正式将之称为代理启迪(åtvik)制度而已。

一九七七年七月九日后,启迪的形式发生了最令人触目的变化(与先前人们执行祭师制度的几年相比)——代表们从此无需请示圣帕布帕便 可接受新门徒。寄给新接受启迪者的书信,无需再由圣帕布帕签署;所有被启迪者的名字将由代理启迪者来选取。同时, 该程序从此与“
åtvik”一词——一个相对来说人 们并不那么熟悉的字眼——挂上了钩。

直至一九七七年,通过任用代表与真正的阿查亚相互连结这种形式,是ISKCON成千上万的门徒所熟悉的启迪经验。“七·九”书信将
åtvik一词定义为:“阿查亚äcärya)的代表”。很明显,藉着圣帕布帕所 任用的代表,我们便可得到他的启迪,因此这种制度根本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此法不过是圣帕布帕多年教导的延续; 看到这运动已达到一个特飞猛进的阶段,圣帕布帕便立意决定实行这一制度。
那为何还要对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四日 后继续执行代理启迪制度感到如此震惊呢?

虽然很多人对“
åtvik(维特维克)”一词并不那 么熟悉,但它也非为人们初次所见、初次所闻。圣帕布帕已在他的书籍中对这词及其派生词作过三十二次的解释。“新 鲜”之物不过是:这个已存在于ISKCON多年的åtvik制度,现在终于由圣帕 布帕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记录下来,因而为其协会的未来作了必要的调整。我们大可不必对此感到惊讶,因为在那段期间,即一九七七年(圣帕 布帕在世的最后一年),他还就其运动的未来发出了很多正式的文件,如他的遗嘱等。大家都认为这种制度是ISKCON的标准惯例,上述 安排其实是圣帕布帕对此制度的重新确认。

然而,极具讽刺意味且令人痛心的新鲜事,却是受命于帕布帕 ·书信内那十一名åtvik(启迪代理人)所作出的种种稀奇古 怪的异常行为——变成了帕布帕 物质及灵性上的纯粹的继任阿查亚。此项特别发明的出台旋即引起强烈 震动,致使数百门徒离运动而去, 步其后尘者数以千计。

概 论:
一如本文 所述,既没有任何直接证据支持我们可在圣帕 布帕隐迹后终止åtvik制度,也没有其它直接证据 认可祭师们可随后成为启迪古茹(如“修 改一” 及“修改二”中的论调)。尽管存在一些极有力的间接证据支持上述两项修改内容, 但它们能否取替那道直接的证据,这点尚需作出下一步的争论,因为前者通常会占上峰。然而,根据以上例证,我们甚至找不到半点间接证据支持圣帕 布帕隐迹后应废除代理启迪制度。因此:

1这是一道必须执行的(圣帕布帕发给整个运动的)训令,而此训令已在一九七七年七月九日发出——直接证据

2通过检验其它的支持性训示和随后发出的训 示,以及通过检验此训示本身所得出的结果是:它们都只是支持代理启迪制度继续执行——直接证据

3并没有直接证据指出,圣帕布帕曾特别训示在其隐迹后可以终止祭师制度。

4基于该训示、经典(Sastra)、其它训 示、特殊环境、背景、该训示的性质及其上、下文的联系以及我们所能想象到的任何情形,依然没有任何间接证据能确凿有效地证明,我们可以在圣帕 布帕隐迹后终止代理启迪制度。然而有趣的是:我们在检验上述其它因素时,却仅仅发现进一步的间接证据均支持继续实行代理启迪制度。

鉴 于以上种种分析,我们在此略陈愚见:从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四日起停止执行圣帕布帕就启迪(dékñä) 问题上的最后训示,充其量不过是武断及未经授权的所为。我们找不到究竟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修改一”及“修改二”。如前所述,构成ISKCON现时古 茹政 策根基的,正是这两项修改内容。作为圣帕 布帕的门徒、仆人及追随者,重 新执行其最后的训令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为了进一步达成共识,我们现在就来仔细研究一下
“五 ·二八”谈话及某些似乎已引起混乱的有关异议。


关 于任 命继承人磁 带

APPOINTMENT TAPE

GBC在GII》 手册中声称,修改圣帕布帕最后发出的“七·九”训令的唯一根 据,源自某次室内谈话录音 (1977年5月28日,温达文) 。这就是随后出现的“修 改一”及“修 改二”。现将其逐一列出,谨供读者参考:

      a) : 修 改一:委任启迪代表(åtvik)的做法只为权宜之计,此 法尤其须在圣帕布帕隐迹后予以废除。

b) : 修 改二: 启迪代表在终止代理职能后,将自动成为启迪灵性导师,并可启迪他人做自己的门徒,而非成为圣帕布帕的门徒。

为此,我们将在本处深究“五·二八”谈话内容,视其 能否凭着这两项“修改”的论调合情合理地修改圣帕 布帕那道 最后的训令

GBC只将整个立场(过往及现时的灵性导师制度)基于此单一的证据,但令人 极为担忧的,是他们至少已将这个一模一样的证据(“五·二八”会谈录音磁带)分别以四个不同的版本,或以四种相异的会谈记录公开发行。这些说法各异的会谈 记录相继载于下列刊物:

1985:藉着我的训示(腊文德斯瓦茹帕达斯
1990:《ISKCON杂志》(GBC
1994:将使徒传系(paramparä)继续下去(希 瓦茹阿·斯 瓦米
1995
:关于《ISKCON的 古茹及启迪制度》(《GII》) (GBC

同是“五 ·二八”谈话录音,却以四个相异的版本发 行,此事本身就产生了一连串严重的问题,例如,人们完全有理由如此质询:哪个版本才是正确的?为何一开始便存在着相异的版本?磁带的录音材料是否由多个谈 话内容合成?磁带本身是否由不止一个谈话内容编辑而成?所发行的磁带是否还存在着不止一个版本?假若如此,我们能否确信每个版本都忠实于实际的谈话内容? 因此,就算对此项证据作出检验之前,我们已置身于招人抱怨的境地,因为某些人竟希望我们通过分析一份疑点重重的录音材料,便可修改一封署名信件。

然而,为了检验这盘磁带,我们将采用由四种不同录音材料组成的合成版本。以下便是谈话的内容,相异之处 如括号所示:

任 命”  磁 带

(1)  萨 斯瓦茹帕达斯哥斯瓦米:   下 一个问题是关于未来的启迪事宜,
(2)        尤 其是您不再与我们同在的时候。我们希望知道
(3)       将 来如何进行第一、第二次启迪。
(4)   帕 布帕:   好 的。我会推荐你们当中的某些人。事情定下来之后,
(5)        我 会推举你们中的某些人担任officiating äcärya(s)代 理阿查亚)。
(6)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这 些人称作åtvik äcärya代 理阿查亚吗?
(7)    帕 布帕:   åtvik(维 特维克)。是的。
(8)    萨 斯瓦茹帕达斯哥斯瓦米:  (那 么)这两者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即授予启迪的人和
(9)   帕 布帕:    他 是guru(灵 性导师,古茹)。 他是guru
(10)   萨 斯瓦茹帕达斯哥斯瓦米: 但他只是代表您执行此事。
(11)    帕 布帕:  对。 这只是一种形式罢了,因为我在世时,谁也不该成为guru
(12)        所 以他们只代表我,遵照我的训令ämära ajñaya guru hana he is他 就是be, 做) 一个真正的guru
(13)       但 要基于我的训令。
(14)    萨 斯瓦茹帕达斯哥斯瓦米:   因 此(那么)(他们)(他们将)(也许)也可视为您的门徒吗?
(15)   帕 布帕:   是 的,他们是门徒。(但是)(为什么)视为
(16)   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不。 他问的是这些åtvik äcärya代 理阿查亚), 他们主祭,授予dékñä(启 迪,迪克沙)。
(17)       (他 们的)那 些获得他们dékñä(启 迪)的人,他们是谁的门徒?
(18)    帕 布帕:   他 们是他的门徒。
(19)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他 们是他的门徒(?)
(20)    帕 布帕:   谁 在启迪(他 的)(他就是)徒孙
(21)   萨 斯瓦茹帕达斯哥斯瓦米: (明 白了)
(22)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清 楚了)
(23)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继 续问吧)
(24)   萨 斯瓦茹帕达斯哥斯瓦米:  我 们的下一个问题,是关于
(25)   帕 布帕:   当 我命令谁做古茹时, 他才可成为正式的古 茹。
(26)        就 这些。他才成为我门徒的门徒。(就是如此)(就是那么一回事)。

如前所述,“七·九”训令及圣帕布帕随后所签署的任何文件,都没再特别论及上述的谈话内容。然而,
GII》一文却将这些片言只语视为中心论点,并以此作为恰当理解“七·九” 训令的绝对因素。可这些论调不免令人费解。

帕布帕一向不会以这种方式,向他这个宠大的世界性组织发出指示。例如,他绝对不会发出一些不完整及易受误解的书 面训示,以至人们只能寻遍若干陈旧的磁带谈话录音才能恰当地明白其个中真意。


考虑到这道尚在争论之中的训示——即要把齐颂圣名(Sankirtan,桑克檀)传道使命延续至一万年——的重要性,确切地说,目睹高 迪亚修院(Gaudiya Matha)在古茹题旨上的前车之鉴后,圣帕布帕这种草率的处事 方式似乎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若要接受GBC现时的立场,我们便须深信上述这一见解。现在就让我们来仔细研究这份由多种版本组合而成的谈话录音材料, 尤应对表内的每一行字加以留神,因为GBC声称,它们支持上述对“七·九”训令作出修改的那两项内容。


1
3:在此,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特别就如何继续将来的启迪程序——特 别当您不再与我们同在时——求教于圣帕 布帕。我们知道,无论圣帕布帕所给的答案是什么,都会特别涉及其隐迹后的情形,因为那就是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所明显关注的时期(譬如,当您不再与我们同在时)。

4
7:圣帕布帕在此回答了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的问题,说他 将指定某些门徒作为“officiating äcärya(代理阿查亚)”,即“åtvik(代理启迪者)”。清楚答毕问题后,圣帕布帕便 保持沉默,而没对此作进一步的阐述:既没有,也不打算对自己的答复进行斟酌修饰。因此,我们必须将之视为圣帕布帕的 答复。假如有人怀疑这是不是圣帕布帕的答复,那么,对此见解的唯一两种选择只能是:
1) 帕布帕故意给人一个错误或容易误解的答复;
2) 或者他并没有听清楚该问题,以为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只是问及他还在世时他们该怎样行事。

 
帕布 帕的门徒甚至不会对第 一项选 择加以考虑,但假如第二项选择确是如此,那么“五·二八”谈话便不可能出现任何关于他隐迹后, 我们该如何继续未来的启迪程序这种情形。因此,留给我们的仍然是圣帕布帕亲自署名的一道未经修改的“七·九”训 令,即他在未来启迪事宜上的唯一声言。

有时,人们辩说只有循序渐进地贯穿整个对话,我们才能得出完整恰当的答案。此提议产生了以下问题:若以这种方式发出训示,则只有充分具备下列两个先决条 件,圣帕布帕才能准确地回答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原来所提出的 那个问题:
如此回答问题,对谁来说都是一种反常的方式,更不用 说去指引一个世界性组织了,这肯定异于圣帕布帕一贯的处事风格。事实上,假定如GBC所提议的那样,圣帕 布帕不厌其烦地致函整场运动,发出只与其隐迹前四个月有关的在启迪方面的训示,那么,他肯定不会以如此暧昧的方式,去处理一些执行期 长达一万年之久的训示。

很明显,如果我们希望以“五·二八”谈话的录音材料,作为颠扑不破的证据去支持“修改一”及“修改二”,恐怕我们至今都不会得出一个尽如人意的结果。当问 到圣帕布帕未来启迪活动的发展情形——“特别当他辞世时”,其答复是:他将指定一些
åtvik(代表)执行此事。此答复完全与GBC所提议的两项“修改”相矛盾, 而且它只是更让人坚信“从今以后”必须继续执行“七·九”训令这个概念。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89:在此,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问及启迪者与被启迪者的关 系。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还没完全问罢问题,圣帕 布帕就马上回答说:他就是guru(灵性导师),因为从定义上说,åtvik一词并非启迪者,所以圣帕 布帕只能将他本人称作那些被启迪者的古茹。·书信确认了这点,信中分别 三遍如此陈述道:接受启迪者将成为圣帕布帕的门徒。

有人偶尔会提出一种怪论:当圣帕布帕说“他 就是guru”时,他其实是指“åtvik”他们。但这种论调极为怪 诞,因为帕布帕只将“åtvik”一词定义为“代理阿查亚 (officiating äcärya——按字面解释,就是一个 执行某种宗教仪式或典礼的人。圣帕布帕在“七·九”书信中已明确指出了这些代理人所要执行的仪式,例如,他们应将 灵性名字授予新受启迪者;就第二次启迪而言,则在新受启迪者的圣线上念诵嘎雅垂•曼陀罗(Gayatri mantra)——这全都是代表圣帕 布帕行事。只此而已。信中并没有提及他们可以成为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可以自己启迪信众或可以自行成为灵性导师。此信特别将“åtvik”一词定义为“阿查亚的代 表”,他们只应代表阿查亚行事,而不应理所当然地成为阿查亚。既然如此,为何圣帕布帕要把问题复杂化,将“åtvik”(代表)称作“guru (灵性导师)”呢?要是他们由始至终都是启迪古茹,那么为了避免混乱,为何圣帕布帕不干脆以此称呼他们?

当围绕自己作为阿查亚的身份去讨论哲学或管理上的原则时,圣帕布帕通常以第三人称称呼他本人。由于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以上述人称向他提出问题,他也理应以之相应。此举特别容易理解。

因此,这段话只能这样理解:圣帕布帕是新受启迪门徒的灵性导师(guru);他正透过自己的代表,即“
åtvik”(代理启迪者)们启迪信众。
尽管圣帕 布帕的答复相当清楚且前后连贯,但发问者似乎仍对此感到困惑。这就是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10行所提出的问题——“但他只是代表您执行此事萨 斯瓦茹帕达斯哥斯瓦米 所提及的“他”是指åtvik,而圣帕 布帕所指的“他”,一如本文所示,只能是他本人,因为他是祭师制度中的唯 一启迪者。尽管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此时甚感困惑,但圣帕布帕却巧妙地以下一个答案化解了这位门 徒的实际忧虑,即何为这些未来åtvik的实际地位。

 1113:这就是GII》一文所声称的支持“修改 一”的证据。在考虑这几行字能否构成如此证据之前,我们首先应谨记17的分析内容。
假如1113真的可以确立“修改一”, 此举只能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与17的内容相抵触,因为圣帕 布帕已在该处清楚地回答,自己会指定一些 åtvik(代表)——“尤其”在其 隐迹之后发挥作用。要是如GBC所述的1113真的确立了“修改一”,这 就意味圣帕布帕与他本人刚才那番说话自相矛盾。倘若如此,这份决定未来启迪事宜的会谈录音材料,便会再次变得毫无 用处,因为在同一次谈话里,竟存在着两个完全互相矛盾却又具同等效力的立场。因此,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回顾那道未经修改的·训示。

让我们看看是否真有其事。别忘了我们是在寻觅一句特别的话,即圣帕布帕一旦隐迹,“
åtvik”便须终止其(代表)职 能。换言之,他们只能当圣帕布帕在世时担任祭师。
1113的内容可得知,由于圣帕 布帕还在世,所以那批“åtvik”不能成为guru(古 茹),而只可行使“åtvik”代表)的职能。因此,圣帕 布帕仅仅是在重申自己与某些满怀野心的门徒相处时所偶尔运用到的一条原则:即灵性导师在世时,门徒只能代表他行事。然而,圣帕 布帕并没有说自己一旦隐迹,“代表他行事”这道训示就必须终止;他也没有说只有他在世时,“代表他行事”这种情形才能发生。事实上, 圣帕布帕迄今还没有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直接把其“肉身的存在”与“代表他行事”这个概念相提并论;反之,他这 样说只是为了避免门徒成为古茹罢了。与以“代理启迪者这身份行事”紧密相连的,正 是这道“不要成为古茹”的训示。

换言之,在这次谈话中他们不能成为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的原因之一,是圣帕布帕仍 在世上,但这并不是阻止其门徒担当启迪灵性导师重任的唯一障碍,正如我们即将在下一行所觉察到的那样:

12,我们得知当古茹也须有赖 于从圣帕布帕处获赐特别的训示——“遵照我的训令”。圣帕 布帕13又重述了这个条件——“但必须遵从我的训令;而在25,他又再次重申——“当我下令时”。很明显,这些声言不能 成为一道必须立刻执行的主要训示;否则,为何圣帕布帕要说“当我下令时”呢?正如GBC所坚持的那样,假如这是一道要求他们在圣帕 布帕隐迹后便可成为灵性导师的正式训令,那么,圣帕布帕肯 定会这样说:“我现在命令你们,我辞世后,你们就不再是åtvik(祭师/代表)了,而是正式成为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如此声言当然会对GBC现时立场的可靠性及“M.A.S.S.”理论的真实性略有帮助。然而,在整个“五·二八”谈话里,我们却找不到有哪 句话可与上述假设存在哪怕是一点点的雷同。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11
13的内容无疑在哪一方面都修 改不了圣帕布帕对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所提出的原本问题(见17)的确切答复。故此,我们 对17内容的理解始终如一,保持 不变。圣帕布帕并无自相矛盾;“七·九”训令至今仍屹然不动,不容修改。
1113确立了以下这一事实:即圣帕布帕仍 然在世时,我们便须执行åtvik制度,而非此制度只有他在世时才可执行。不管怎样,“七·九”书信通 过使用“从今以后”一词,一清二楚地阐明了这点。“从今以后“一词包括从该日起,直至一段极为漫长的期间(无论圣帕布帕在 世与否)。请继续往下看:

14
15:有趣的是,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在此以第一人称问了一个问题:“那么,他们也应视为您的门徒吗?帕布 帕答道:“是 的,他们是门徒……”这个答复再次证实了他对未 来门徒的拥有权。虽然我们不大清楚圣帕布帕打算继续说什么,可他当初的答复已相当明确。有人以第一人称直接问他问 题,而他则给予“是的这个极为肯定的答复。
若GBC满怀希望,对“修改一”及“修改二”死守不放,这就意味着圣帕 布帕不得不要对该问题作如下答复:“不对,他们并不是我的门徒。”无论圣帕 布帕再想往下说什么,这都跟此答复毫不相干,因为实在没人能知晓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只知道,有人问及未来的新启迪者是否应成为他的门 徒时,圣帕布帕答了“是的二字。又一次,这对“修改一”及“修改二”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1618:此时,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似乎察觉到问题有点混乱,因而打断了圣帕布帕的说话。为了进一步弄清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的问题,他询问那些从“åtvik”处获得启迪的人究竟是谁 的门徒。再一次,圣帕布帕用第三人称(这里,人们一直以第三人称向他发问)答道:“他们是他的门徒。如我们已讨论过的那样, 此时,圣帕布帕只能是指他自己,因为从字面上看,祭师并没有自已的门徒。还有另一证据推翻上述两项修改此类假设: 事实上,当有人以复数形式(“这 些åtvik-äcäryas”) 问及“åtvik”方面的问题时,圣帕 布帕只是以单数形式作答。[他的门徒谁在(is)启迪]

有时,人们会冒出一种想法,即谈话进展到这个阶段时,
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正以将来时态的口吻含糊其辞地发问——关于祭师们不知怎地已在一个尚未明确的时期内,把自己转变为启迪灵性导师。按此论调 ,想必当时圣帕 布帕与 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心有灵犀,神奇地跟他的见解不谋而合。当圣帕布帕回答说未来的受启迪者是“他的门徒” 时,他实际所指的是他们应为那批åtvik的门徒,因为他们现在已根 本不是什么åtvik(代表),而是名正言顺的 启迪灵性导师了!。这种离奇古怪的 所谓“心灵相通”现象,皆为极度心智推敲下的产物及难以实现的罕迹。先撇开它不管,我们发现上述这种假设至少还存在着另一问题:

直至此时,圣帕布帕依然没说,那批尚须由他指定的
åtvik(启迪代理人)可以从事任何åtvik资格以外的活动,因此为何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认 为他们的地位需要作出改变?

第19-20行
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重 复该问题,然后圣帕布帕继续回答:“谁在启迪……他的徒孙。” 我们选择了“他的徒孙这 个版本,而不考虑“他是徒孙” 的版本,因为它跟我们磁带拷贝的效果最为相近,而且似乎也最接近谈话的意境(不然,举行启迪者将同时成为徒孙!——“在 启迪……是 徒孙”)。
关于门徒的拥有权,GBC辩称圣帕布帕所指的拥有者应是
åtvik(祭师 / 代表),而非他本人。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对谈话内容略作修改,以验明个中真伪。方法如下:将1720内的第三人称换作第一人称 (如括号内容所示):

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他 们是谁的门徒?
帕 布帕:  他 们是(代理者的)门徒。
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他 们是(代理者的)门徒。
帕 布帕:   åtvik(代 理者)在举行启迪åtvik的) 徒孙...”

Åtvik只负责司祭,其角色仅作为 代表行事这一前提足以证明,那种对1720内容所作的诠释纯属子虚乌 有,一派胡言。声称启迪代理者可以拥有自己的门徒,本来已是自相矛盾的讲法,更不用说他们可以拥有徒孙了!

有人或许指责我们在某方面歪曲了圣帕布帕的说话,把他在第三人称情况下所说的话视为第一人称的说话。然而我们认 为,这种解释与圣帕布帕赋予代理者们的那种职能并不相悖。对于上述对话的解释似乎只能存在两种具可能性的选择:

1)  未来的新门徒应为åtvik(代 理人)拥有——按词义,“åtvik” 并非启迪古茹,而只是一些特别受命作为代理人的司祭者;
2) 未来的新门徒应属于启迪古茹——圣帕布帕。

第一种选择纯属无稽之谈,因此我们赞成第二点才是唯 一合理的选择,也是对磁带内容的中肯解释。


25
26:圣帕 布帕最后以毫不含糊的条件一锤定音:只有他下令,人们才能成为灵性导师。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新受启迪者才能成为“我 门徒的门徒”。
GBC在“徒孙”一词的使用上大造文章。于很多人来说,圣帕布帕道 出此词其实等于会谈的大结局,原因是:若无启迪古茹,何来徒孙?这是事实。但不幸的是,人们通常忽略了紧接着“他的徒孙”此言后的那番训示。圣帕 布帕声言,只有当他命令门徒成为启迪灵性导师时,才会有启迪灵性导师的存在,进而才会有徒孙的存在。换言之,圣帕 布帕只是说,当古茹下令门徒当启迪古茹时,他才会有徒孙(“他的徒孙”), 因为在那一刻,新上任的启迪灵性导师才可理所当然地做启迪,收门徒(“他才可成为我门徒的门徒”)。

这点看来十分清楚,无可辩驳,但那道委任灵性导师的 训示究竟在哪儿?当然不会在
2526,也不会在整个谈话里。
事实上,“五·二八”谈话根本没有训示什么特别的人物做什么事情。圣帕 布帕只是告诉人们,他希望在将来某个时期任命某些“åtvik”;接着,他继续回答了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一些问得较为含糊的关于代理启迪制度中师徒关系方面的问题;然后,圣帕布帕断 言:假如他决意下达相关的训示,命令某人当启迪古茹时,事情会变得怎么样。很明显,那道任命特别人物举行特别仪式的特别训令,是在七月七日首次制定的(详 见附录第145页);然后,此训令在七月九日的署名信中再次得到确认(详见附录第133页)。然而,从“七·九”书信中我们得知:信中并没有提及在那十一 个指定的åtvik(代表)中,有哪一位已经 成了启迪古茹,或者说在什么时候要终止åtvik制度。
通过对“五·二八”谈话内容的彻底分析,事情终于真相大白:GBC是在耍弄典型的循环论证的把戏:

为了支持
修 改一”、 “修改二”,即那两个维护 ISKCON现时灵性导师地位的绝对关键因素,GBC告诉我们必须以圣帕布帕在“五·二八”谈话录音材料中所下达 的那道“训令”去修改“七·九”书信。然而,细读谈话内容,我们发现圣帕布帕所训导的却是:只有“当我下令时”,他们才可成为古茹。因 此,GBC怎能断言“当我下令”这句话,与最后在七月七 日、七月九日才颁布的那道训令是完全一致的呢?那道训令纯粹只是圣帕 布帕为了任命代理启迪者而特别下达的,但同时它又是GBC当初就要求对它作出修改的同一道训令(以支持他们那两项举足轻 重的“修改”)。

不幸的是,在采纳《
GII
一文所拥护的系列推理过程 中,我们发现自己已被无情地引进上述荒谬辩证的死胡同里!

为 了更深入地理解以上悖于情理的辩证手法,请参考“一览表”(第128页)内的流程图。
总而言之,
GBC整个修改理论所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除了明 显缺乏任何支持性证据),就是以训示执行者无法获得的某些额外信息对一道训示妄加修改。

要是“五·二八”谈话确实 含有支持“修改一”及“修 改二” 的清晰的训示,那么,那封最后发出的“七·九”书信,肯定至少也应对此加以暗示。事实上,“五·二八”会谈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制定圣帕 布帕辞世后关于未来启迪的方针政策。然而,GBC现在却提出,当圣帕布帕最后下达那道关于启 迪事宜的书面训示时,不知怎地,他只是宣布自己离世前我们该如何执行启迪程序。

换言之,圣帕布帕被 问及的那个问题——即圣帕布帕在世时,我们应如何执行启迪程序——他却要郑重其事给予清楚的训示,而那个真正当务 之急的重大问题——即他隐迹后我们该如何继续未来一万年内的启迪程序这个大家都急想知道的问题——他却在那道最后签署的训示中特意对此只字不提,因而令人 大惑不解。


我 们找不到任何例子表明圣帕布帕曾以以下方式指导他的协会:
1)  无的放矢、不明重点地发出重要的训示。
2)  制 定极为重要的新管理制度时,故意隐藏一些关键的要素。
૩)  希望受训者须具神秘的“他心通”功能才能心领神会地确切领悟训示。  

以下是GBC通常对此作出的辩护:圣帕布帕无须在那封最后发出 的“七·九”书信中着重强调如何继续未来的启迪程序,因为他已经在书籍和讲座里,明确阐述了自己如何希望大家都要当启迪古茹。然而,这一论调在前面对“异议七”的答辩中已被彻底推翻。

GII》还企图从“五·二八”谈 话中抽取片言只语去支持“修 改一”、 “修改二”,声称圣帕 布帕12引用了“ämära ajñaya guru hana 这个诗节;而且在“五·二八”谈话的后半部份,圣帕布帕讨 论有关其著作翻译的问题后也重复提到这个诗节。按此观点,只凭圣帕布帕在同一会谈中讨论到“åtvik题旨”时引用了这句出自主采 坦亚 口中的著名训示——每 个人都应成为古 茹guru)”——他那道任命代理启 迪者的训令,便须等同于其要求门徒成为启迪古茹的训令。然而,圣帕布帕所指的只是:
“… 只有明白自己的古茹的训令,即整个使徒传系(paramparä)的训令的人才能成为古茹。因此我将挑选你们当中的某些人。(“·二 八” 谈话)

 必须加以考虑的重点如下:
1. 什么才是他们必须明白的“古茹的训示”?——担 任åtvik。(“我将推举你们当中的 某些人担当officiating äcärya(代理阿查亚)”。)
2. 他们获选后的职责是什么?——担 任åtvik(代表)。
3. 藉着遵循灵性导师的训示,他们究竟成了什么样的灵性导师?——通过先前对主采坦亚那道“成为灵性导师”的训示的分 析,我们得知:任何满怀信心执行这道训示的人,都会自动具备资格成为训示古茹(sikñä guru)。

由 此可见,《GII》 提出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观点:通过遵循古 茹的训示,只担任åtvik(不 是启迪古茹), 人便应自动成为启迪古 茹dékñä guru)。

藉此逻辑,任何遵循灵性导 师训示的人,不知怎地也会自动获赐一道成为启迪灵性导师的特别训示了!但遗憾的是,GII》并没有提供任何支持此论 调的证据。如前所述,圣帕布帕引用“ämära ajñaya ”这个诗节时,仅仅是命令 大家当训示古茹(sikñä guru)而已

结  论:
  1. 一九七七年七月九日,圣帕布帕指 定十一名åtvik(启 迪代理人)将从今以后主持第一、第二次启迪仪式。
  2. ·二八谈 话并没有任何可用于修改·训 令的证据,如那批受命的代理者必须在圣帕布帕隐 迹后终止其代理职能。
  3. ·二八谈话也没有可用于修改·训示的证据,如代理者们可在圣帕 布帕辞世后摇身变成启迪灵性导师。
  4. ·二八谈话明确地确立了祭师们应在圣帕 布帕辞世后履行本职这一事实。
得 注意的是:这一完全相同的对话至少存在四种内容各异的版本,而且GBC还对此作了四种各不一致的所谓“正式的”解释。很多奉献者都觉得,单凭这样的理由, 这篇对话便不能充当最后的证据。假如这是读者的定论,他们只能重新翻开“七·九”训令那页,并将之视为最后的训令,因为这是一封致整场运动的署名书信。纵 使诉诸法庭,我们也定会胜诉——署名的书面证据总比磁带录音占优势。我们在此对“五·二八”谈话作如此细致的检验的唯一原因是:GBC执意以“五·二八” 谈话作为支持“修 改一” 及“修改二”的唯一证据。

有鉴于此,我们才被迫彻底否决修改一修改二, 即目前GBCISKCON启迪问题立场上的证据,因为并不存在任何支持这两项修改的 证据。因此,载于七月九日政策文件中的训示,才是构成圣帕布帕在启迪问题上的最后训示,因而必须贯彻执行。

下面是与此论题相关的一些异议,希望读后能帮助大家分清此事的是非曲直。

其 它 相 关 的 异 议

RELATED OBJECTIONS


1.  帕 布帕在书籍中并没有提到要任命启迪代理者(åtvik


1. 事实上,
åtvik(祭师)一词及其派生词在 圣帕布帕的著作中总共出现过三十二次,其数量仅次于启迪(dékñä)一词(它们在圣帕 布帕的著作中总共被引用过四十一次)。肯定地说,在典礼中任用维特维克åtvik)协助主持局面,完全受到 圣帕布帕的认可:

      Åtvik      :    4.6.1/4.7.16/5.3.2/5.3.3/5.4.17/7.3.20/8.20.22/9.1.15
    Åtvijaù     :    4.5.7 / 4.5.18 / 4.7.27 / 4.7.45 / 4.13.26/ 4.19.27 / 4.19.29 / 5.3.4 / 5.3.15 / 5.3.18 / 5.7.5 / 8.16.53 / 8.18.21 / 8.18.22 / 9.4.23 / 9.6.35
  Åtvijäà      :    4.6.52 / 4.21.5 / 8.23.13 / 9.13.1
Åtvigbhyaù  :    8.16.55
 Åtvigbhiù    :    4.7.56 / 9.13.3

(资料均来自《圣典博伽瓦谭》)


2. 虽然圣帕布帕在书中广泛阐述了各种各样的灵性原则,但通常没有细述有关这些原则的具体做法(如在神象崇拜方面)。 这些具体的做法通常透过其它方式(如书信往来及其以身示教,等)加以相传。因此,人们需要在启迪(dékñä) 的原则及启迪的具体形式——即 代理者的职务——这 两者间作出区别。

因此,
绝不应对找不到有关代理者职能的 各种细节而感到惊讶(它们只是启迪原则较为详细的一面);同样,虽然圣帕布帕的著作肯定有提及各种灵性原则,但我 们从中也找不到其它别的管理制度(譬如BBT及财产拥有权制度等)的有 关细节。圣帕布帕总是分别在不同的书信中提及上述这些事情的细节,或通过个人实例教导我们。

代理启迪(
åtvik) 制度是圣帕布帕的遗愿,是他希望GBC及 各庙宇主持管理ISKCON启 迪事宜的愿望。启迪事宜也是一种管理制度;而代理启迪制度则为该管理制度中的一种详尽的制度。当然,圣帕布帕的著 作论及了启迪的灵性原则,但这些著作却没必要提及有关启迪形式的详情;而圣帕布帕则总是在诸多信件(如·书 信)中提及上述这些细节,甚至在自己去世前五年,还实际地示范了这些细节。

虽然书中没提及代理启迪制度的详情,但我们发觉到圣帕布帕隐迹前实际已在施行这个制度了。因此
GBC提出的论点——即圣帕 布帕的著作并没有提及代理启迪制度——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藉 此逻辑,所有的其它管理制度(如BBT及 财产拥有权等制度)均应被视为形同虚设,原因是圣帕布帕在著作中并没有论及这些制度。然而,我们深知上述逻辑绝对 毫无意义。

帕布帕从来没有把
启迪一词定义为什么样的典礼仪 式;反之,他只把它解释为接受能导人解脱的超然知识的一种程序:

换 言之,古茹的 职责唤 醒沉睡的生物,使他们回复原本的知觉,让他们能崇拜主维施努Visnu)。 这就是启迪的目的。启迪的意思是接受有关灵性知觉的纯粹知识。”   (《永恒 的采坦亚经》中篇,9.61,要旨)

启 迪(dékñä) 其实是指以超然的知识启迪门徒。凭着超然的知识,门徒便能免于所有的物 质污染。《永恒的采坦亚经》中篇, 4.111, 要旨

启 迪是一种程序。藉此程序,人便能唤醒超然的知识,消除一切恶业。精 于研习启示经典者深知这就是启迪程序 《永恒的采坦亚经》中篇, 15.108,要旨)

一般而言,启迪通常伴随着某种仪式,但启迪并不是非做不可,它主要是一种形式而已:
 

不管怎样,从一九二二至一 九三三年,我还没得到实际的启迪,但我觉得要去传播主采 坦亚·玛哈帕布 的法门。当时我心中确实是 那样想的,而那就是我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对我的启迪 ( 圣帕布帕 1976年12月10日的讲座,,海德腊巴)

启迪只是形式而已,你们若 能认真修炼,那才是真正的启迪。与我相处只是形式罢了,你们所具的决心才是真正的启迪《回归首神》杂志)

使徒传系并非总意味着人必须受到正规的启迪;使徒传系意指人须接受使徒传系的结论。帕布帕 迪 尼斯 的书信,1969年10月31

念诵Hare Kåñëa哈瑞奎师那是我们的主要事务,那才是真正的启迪。若你们所有人都能遵守我在这方面的训示,启迪者便与你们同在了。 帕布帕塔玛勒奎师那 的书信,1968年8月19日)

嗯,启迪与否,头等大事是要有知识……要有知识。启迪只是一种形式。就像你们上学求知那样,入学手续只是形式而已。这些程序不大重要。 ( 采访圣帕布帕,1976年10月16日,灿迪咖) 

帕 布帕: 谁 是我的门徒?先让他严格遵守各种规条训戒吧。
     门 徒: 只 要他们还在追随,那么,他便……
帕 布帕: 那么,他便没有问题。

(圣帕 布帕清晨漫步,1976年6月13日,底特律


除非有纪律约束,否则便谈 不上门徒这回事。门徒即遵守纪律者。( 帕布帕清晨漫步,1976年3月8日,玛亚 普)

假如不守纪律,那么他就不 是门徒。 帕布帕《圣典博伽瓦谭》讲座,1974年1月21

因此,启迪
仪式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其目的 是使门徒能充分意识到他们在启迪过程中所作的承诺的严肃性。因 此启迪程序才是至为重要的原则,而启迪仪式不过是副产品而已。这些承诺包括: 帕 布帕已明确指出,典礼的形式不过是形式而已,而非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通过举行仪式来完成启迪已包含下列几种因素:
  1. 经 由ISKCON某位长者(通常为庙宇主 持)的举荐。
  2. 受到启迪代理者(åtvik)的接纳。
  3. 参 与火祭(yajna)。
  4. 获 赐灵性名字。
只有第 二、第四点才需要代理者参与,而其余两点通常则由庙宇主持或某些具资格的婆罗门执行。

如 前所述,并无哪一处曾经提及师(guru)徒必须同时在世,门徒才能获得启迪的一切要素,如超然知识、消除孽障、火祭仪式及灵性名字等;另一方面,即使灵 性导师不在世,启迪的每一要素(如传授知识、举行火祭等)也能轻而易举地赐予门徒。圣帕布帕实际地示范了这种做 法,即通过门徒及其书籍等媒介赐予我们启迪的所有要素。因此,任用启迪代理人这种做法,并没改变任何灵性原则;改变的只是细节而已。

我们察觉圣帕布帕会视其重要性酌情处理这些要素

项 目 书 籍有否作解释? 有 否遵循传统做法? 对 传统作出哪些主要改变? 书 籍有否解释对传统所作出的改变?

启迪

(Dékñä)
没 有

主要通过灵性导师的训示(väëé瓦尼),而非通过与其肉身相处 传授知识。

甚少作个人检验(pariksa)

确立新的启迪标准。
有 部份
举 行启迪仪式的过程 没 有 没 有 任 命代表在新受启迪者的念珠上念诵,利用磁带授予嘎 雅垂曼 陀罗Gayatri Mantra
没 有
赐 予名字的程序 没 有 没 有

在举行圣名启迪仪式(harinama dékñä)之际赐予名字。

任命代表授予名字。
没 有

在书籍 里,圣帕布帕并没有就古今的启迪仪式中任命代表一事作出具体的说明,这与他处理某些有关启迪事宜的惯常做法相符。


2. “若 不接近古茹的 肉身,怎能实现师徒间的相互检验(Pariksa)——即 启迪的必要因素?


这个问题出自一道口头训示,即门徒必须接 近询 问服 务一 位灵性导师Bg.4.34); 而这位灵性导师同 样也须对门徒作出观 察(《永 恒的采坦亚经》中篇,24.330)。要是我们仔细检验这些诗节,下列各点便变得昭然若揭:
我们这场 奎师那 知觉运动,要求人们必须准备摒弃罪恶生命的四根支柱 [……]尤其在西方国家,我们首先 观察一位将要成为门徒的人,是否准备遵守各项规范原则。 (《永恒的采坦亚经》中篇24.330,要旨

当讨论到需要对准备接受第二次启迪的人选进行观察时,利用代表执行此事的便利之处将在下面得到重述。
如此,门徒在古 茹他的代表的指 导下从事奉献服务至少六个月到一年。《永恒的采坦亚经》中篇,24.330,要旨)

因此,圣帕布帕无疑已在其书籍里认可了代理启迪(
åtvik)制度。如 以下声言所示,利用代表一事是何等重要:

古 茹必须深究门徒的求知欲,期间不少于六个月或一年。《永恒的采坦亚经》中篇,24.330,要旨)
有人或许 辩称,没有作出这种个人检验是可以说得过去的,因为灵性导师当时依然在世。因此从理论上说,至少可以发生这种个人检验。然而,此论点并无根据,因为:
(i)  历 史告知我们,上述情形实际从未发生过。因此,圣帕布帕才特意允许自己所任命的代表,代表他本人去作这种个人检验;
(ii) 谈到任用代表进行个人检验 这点,圣帕布帕从未说过只有自己在世时,代表们才能履行这种职责。迄今有哪条没被提及的经典原则,对在任命者不一 定和自己的代表同时在世的情况下任用他们一事强加限制的?
(iii) 如上所示,经典并没有要求 一定要作出个人检验。圣帕布帕支持以任用代表(如他的门徒)及利用其书籍等形式,代替个人检验这种做法。既然如 此,我们甚至不用提出何时才可取消或不取消个人检验这个问题;
(iv) 无 须通过亲身相处也可获授启迪,此举本身足以证明不必通过个人检验,人们也能获得古 茹的启迪;
(v) 并非总是要作出个人检验这 一点(即使圣帕布帕有可能这么做),证明了这个方法对于启迪程序并非必不可少。 

帕布帕已明确地指出了自己希望门徒所应达到的标准,而
庙宇主持及启迪代理者(åtvik意味着要监察这些标准能否得 到正常继续执行。现时的启迪标准,与圣帕布帕在世时所制定的仍然完全一致。因 此,要是圣帕布帕在世时没有要求人们就此向他作出咨询,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令我们想 到,他现在要急于一改初衷,介入此事,即要对他的每个门徒作出直接的个人检验呢?我们唯一关注的,是确保我 们能严格保持圣帕布帕所颁布的各项标准的完整性——不妄加改变,不肆意推敲。


3. “我 们可以接受圣帕布帕,但他不在世时,我们如何知道他已经把我们接受为他的门徒呢?


一九七七年七月七日代理启迪制度设立之际,圣帕布帕就指出,代表们无需请示他本人便可接受奉献者为他的门徒。因 此,圣帕布帕并无涉及甄选或审定新门徒的程序。启迪代理者们拥有完全自行裁决此事的大权,而无须圣帕 布帕亲自行事。
 

帕 布帕: 这 样,不用等我决定,你们考虑哪一位都行。此事将由你们自行裁决。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自 行裁决。
             帕 布帕: 是 的
圣帕布帕 室内对话,197777日,温达文, 请见附录)

再者,代表们授予新人的灵性名字,将由
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载入圣帕 布帕的那本门徒名册内。因此,至少从表面 上看,圣帕布帕甚至没有察觉门徒的存在。所以,现时的程序与过往的相比并无两样,因为代表们已完全获得代理权。

4. “只 有在灵性导师辞世前接受启迪,门徒方能在其离世后仍旧接近、询问并服务于他。


上述观点至少同意接近、询问及服务一位没有在世的灵性导师这一可能性。然而,只 有灵性导师离世前以启迪连结门徒这 些活动才有可能发生这一告诫却纯属虚构。这与圣帕布帕书籍中的训示无关,因而不必加以考虑。启迪甚至无需举行正式 的启迪仪式才能使之生效;它只是灵性导师将超然的知识传授给接受者(即门徒)的过程(同时包括消除门徒的业报):
使徒传系并非总是意味着人须受到正规的启迪;使徒传系意指人须接受使徒传系的结论。 圣 帕布帕 致 迪 尼斯 的书信,1969年10月31日)

唔,启迪与否,头等大事是要有知识…要有知识。启迪只是一种形式。就象你们上学求取知识那样,入学手续 只是形式而已。这些东西并非十分重要。 (采访 圣 帕布帕,1976年10月16日,灿迪咖) 

有人提出 一种毫无道理的主张,即倘若灵性导师没有亲临无关重要的火祭(yajna),超然的启迪程序便不能 功成圆满。说它毫无道理,特别是因为:

有人可能辩说,虽然圣帕 布帕没有亲临这些启迪仪式,但举行仪式之际,他仍在此世。因此,灵性导师给门徒启迪期间在世对启迪(dékñä)是否非常重要?为 了增加以上论点的份量,我们得从圣帕布帕的著作里找出相关的训诲,以确证以下结果:

只有灵性导师在举行正规的 启迪仪式期间处于门徒所能到达的范围——不超出地球范围之外 ,启迪才能发生。

迄今,恐怕没有谁能查找到上述训示的出处;反之,如 以下引言所示,我们哲学中(
Bg.4.1)一个有关启 迪(dékñä)的众所周知的例子,却实 际地驳斥了上述提议:

因此,与玛 努 的儿子伊士瓦库 进行联系实在易 如反掌。这种联系真实存在,或者说无线电系统极为精妙,人们可进行星际间的  系圣 帕布帕 Bg.讲座,1968年8月24日) 

如此看来,启迪并不受到师徒身体距离远近的阻碍。



5. “你 们提议执行的代理启迪(åtvik) 制度,很令人怀疑是基督教的观点!


1) 代理启迪制度并不是我们提 出的,而是圣帕布帕在他最后的训示里提出的。即使它就象基督教的观点,我 们仍须执行,因为这是灵性导师的训令。
2)帕 布帕明确地认可基督教徒,可将与世长辞的耶苏·基督视为灵性导师,继续追随他 的步伐。他还教导:任何追随基督教义者,都是门徒,都会达到耶苏·基督赐予他们的那种解脱的境 界,正如他亲临世上所赐予他们的那种解脱一样。

  玛乌德毗萨: 得 不到一位灵性导师的帮助,基督徒能否只通过信靠耶苏·基 督的 训诲,及努力追随他的教义而达到灵性天穹?
圣 帕布帕: 我 不明白你的问题。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在 这个年代,没有一位灵性导师,基督徒单凭阅读《圣经》及遵从耶苏的训诲, 能否达到
圣 帕布帕: 你 读《圣经》,便等于追随灵性导师。怎可说没有灵性导师呢?一旦阅读《圣经》,那就意味着你在追随主耶苏·基督的 训示;那就意味着你在追随一位灵性导师。因此,何来没有灵性导师这回事呢?
   玛乌德毗萨: 我 是指一位活着的灵性导师。
圣 帕布帕: 灵 性导师并非……灵性导师是永恒的。灵性导师是永恒的……你的问题是‘没有灵性导师’。在生命的任何阶段,你都不能够没有灵性导师。你可以接受这个灵性导师 或者那个灵性导师。那是两码事。但你必须接受。就如你说“凭着阅读《圣经》”,阅读《圣经》意味着你正在追随灵性导师,而这位灵性导师的代表,就是主耶 苏·基督传 系中的某些祭师,即牧师
(圣 帕布帕 清 晨漫步,1968102日,西亚图

因此,从以上对话我们得悉,即使耶苏
·基督已于二千多年前与世长辞, 但圣帕布帕却总是将他接受为基督徒的灵性导师。正如圣帕 布帕在上述引言所述,阅读《圣经》意味你在追随 灵性导师,而这位灵性导师的代表,就是指某些祭师或牧师;同样,我们也看到圣帕 布帕接受以下这项原则,即通过阅读圣帕布帕的著作,人们便可将他接受为古茹。圣帕 布帕为代理者们所代表,代表他启迪门徒;而其他祭师、庙宇主持及训示古茹sikñä guru),则根据圣帕 布帕书中的教导进一步训示这些门徒。

因此,只要耶苏
·基督的真诚追随者们能够严格地 遵循他的教义,耶苏·基督便有足够的能力消除他们的 业报。圣帕布帕总是认可这一事实。圣帕布帕基督教 的唯一批评只是:现时的基督徒非常不幸,他们没有追随耶苏·基督的训示,如毋妄杀;他们从事食肉的罪恶勾 当,屠杀成千上万的动物及违背耶苏·基督十诫中的其它一些诫条等。因 此,这便是圣帕布帕基督教的唯一批评。但他却从来没有反对耶 苏·基督基督徒 的灵性导师这点;即使他没有亲身在世,但却总具能力接受新门徒。

 “关于主耶 苏·基 督的奉献者们的归宿,他们可晋 达天国。只此而已。那是处于物质世界的一个星球。主耶苏·基 督的奉献者是指那些严格追随十诫的人。[…]因此结论是,主耶 苏·基 督的奉献者会被晋升至天堂星 宿,而这些星宿皆在俗世之内。圣 帕布帕 致 薄 伽梵 的书信,1970年3月2日)
 
事实上,为耶 苏·基 督指引的人肯定能获得解脱。”  (《完 美问答录》第9章)
 
“…或者说基 督徒正在追随耶苏·基督——一位伟人,Mahäjano yena gataù sa panthäù。你们必须追随某些mahäjana,即伟大人物[…] 就如基督徒那样,你们要追 随一位阿查亚,他们追随基督,他们的阿查亚。对于回教徒来说,他们追 随自己的阿查亚——穆罕默德那样做很好。你们必须追随某位阿查亚 […] evam paramparä präptam圣 帕布帕 室内对话,1975年5月20日,墨尔本

3) GBC在此指责祭师(åtvik)派基督教 色彩。但这种非议却极具讽刺意味,因为ISKCON现时的古茹制度,本身就借鉴了基 督教的某些程序:

选举程序 […] 对于古茹的候选人[…]他们将由投票成 员选定[…]选举灵性导师的 程序[…]基于GBC三分之二的选票 […] 全体GBC成员均有权被指 定为古茹的候选人。  (GBC决议)

最近,
GBC的发言人 佳亚兑塔·斯瓦米,一语道破GBC在灵性导师题旨上进退维谷 的窘态:
提及的只是启迪古茹候选人。经过投票,遵 循程序获选者都成了‘ISKCON认可的古茹‘ISKCON授权的古茹。为了增加大家 的信心,GBC一方面鼓励你们 必须接受一位ISKCON真正授权的灵性 导师,并把他当作神一般崇拜;而另一方面,当你们那位ISKCON所授权的灵性导 师堕落之后,GBC却不时援引其精心炮制的各种制度律法,对此加以掩饰。难怪有人认为在 所有的律法及决议中,灵性导师的真正地位,仍然是一个棘手的大问题,甚至对GBC来说也是如此。(摘 自 佳亚兑塔·斯瓦米 之“åtvik们 对在何处”一文,1996年)

然而,在另一方面,圣帕布帕却从来没有认可
GBC投票选举灵性导师这种做法,他也没有承认基 督徒所实行的选举制度。
世俗的投票,对 选举一名外士那瓦阿查亚Vaisnava äcärya)并无裁决权。外 士那瓦阿 查亚是一位超凡脱俗的人物,无 需通过法庭上的什么鉴定。”   (Cc.中篇逍遥, 1.220,要旨)


致函一位担任领导位置的 GBC门徒时,圣帕布帕如此写道:“……我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从未要求GBC提名选举阿查亚” 请见 圣帕布帕 茹 帕努伽 的书信,1974年4月28日)
然而,上述声言却 与圣帕布帕下列这番教导大相径庭:

圣 基瓦·哥斯瓦米 告诫我们:不应 基于世袭制度、社会传统及教会习俗等原因去接受一位古茹(Cc.始篇逍遥,1.35,要旨)


这些特殊 的所谓“基督教”的做法从未为耶苏·基督所教导,而且它们也受到圣帕布帕的强烈谴 责

6. “祭 师(åtvik) 负责授予某种启迪(dékñä)。 圣帕布帕只是我们的训示古 茹sikñä guru)。


  1. 启 迪代理者的职责与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的职责有别,其唯一的作 用就是协助启迪灵性导师启迪门徒,而不是把这些门徒归为已有。
  2. 启 迪代理者只是监察启迪程序的进展情况,如给予灵性名字等。比方说,火祭通常由庙宇主持举行——没有人会说,他就是启迪灵 性导师。
  3. 为何不许圣帕 布帕处于他想处的位置?他无疑是我们的训示古茹sikñä guru),但就如他在七月九日清 楚地指出的那样,他同时是我们的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
  4. 因为圣帕 布帕是我们最卓越的训示古茹,所以,无论如何,他也是 我们真正的启迪古茹。原因有二:
当然,奉献者也可以协助履 行以上两项活动(通过传教、派书等)。通过从事这些服务,他们也可成为解脱的灵魂。但他们只是灵性启蒙老师(Vartma-Pradasaka guru),而非启迪古茹
  1. 无论如何,最超凡的训示古茹sikñä guru)通常都会成为启迪灵性导 师:
  帕 布帕ISKCON所有奉献者的根本的训示古茹sikñä guru[…] 帕 布帕的各项训示是ISKCON每个奉献者必须遵循的基本教导GBC决议,第35则, 1994
总的来说,一位 恒常训示门徒灵性科学的灵性导师,后来会成为这名门徒的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  (Cc.始 篇逍遥,1.35,要旨)

训示古茹及启迪古茹的职责,是要正 确训导门徒;而执行修习程序的任务,则有赖于门徒。根据经典训示,训示古茹与启迪古茹并无轩轾。通常,训示灵性 导师后来会成为启迪灵性导师。   ( SB. 4.12.32,要旨)



7. “要 是圣帕布帕是每个人的训示灵性导师(sikñä guru), 那么,他怎么还能成为启迪灵性导师(dékñä guru)呢?


对启迪灵性导师与训示灵性导师这两者产生困惑,是因为他们的称号容易与其职能相互混淆。因此,人们臆测只有训示灵性导师才能给予训示(
siksa),而启迪灵性导师则不 能。然而,刚才所引用的异议六内的最后一个诗节,却清楚 地证明了启迪灵性导师也可作出训示。这点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否则,他怎能传递超然知识divya-jïäna
帕端那: Guru-pädäçrayaù首 先,必须托庇于一位灵性导师的莲花足。Tasmät kåñëa-dékñädi-çikñaëam.Tasmät从 他那儿kåñëa-dékñädi-çikñaëam应 该接受Kåñëa-Dékñä即 启迪,还应听从训示sikñä)。””
圣 帕布帕: Dékñä的 意思是,divya-jïänaà kñapayati iti dékñä。 它解释了divya-jïäna(超 然知识),超然的,这就是Dékñä的 含义。Didivyadékñänam, 这就是Dékñä(启 迪)。因此,divya-jïäna, 超然知识……如 果你不接受一位灵性导师,你怎可得到超然……你 将会四处求学、乱学一通、浪费时间。不仅老师在浪费时间,而且你也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因此,你必须得到一位精湛的灵性导师的指引。继续往下读吧。
帕端那: Kåñëa-dékñädi-çikñaëam
圣 帕布帕:  çikñaëam(训 示)。我们必须学习。假如不学习,你怎么会取得进步呢?接着是什么?” 
圣 帕布帕 室 内谈话,1977127日,布班尼斯瓦)

从那个论及师徒关系的最著名的诗节(Bg4.34) 中我们得悉:超然的训示(sikñä) 是启迪(dékñä) 的精髓,这点是有目共睹的。在这个诗节的梵文词汇解释内,“upadeksyanti”一 词被翻译为启 迪; 但在实际译文里却是传 授知识”——一 个基于门徒的询 问方 能达到的程序——代 替了启 迪一 词。因此,这里将启 迪程序传 授知识视 为同义词。

 
故此,那些鼓吹帕布 帕只是训示(sikñä古茹 而不是启迪(dékñä古茹的人,自投于他们所设下的 逻辑圈套里。如果圣帕布帕不在世时能传授知识,那么,按解释,他必定也 能不断地赐予超然的知识(divya jnana)。因此,若圣帕 布帕无需亲临世上也能成为训示古茹,那么,为何他就不能也成 为启迪古 茹呢? 辩说圣帕布帕不在世时,能给予我们训示,但当他去世后,便不能赐予我们启迪,这种观点是极为荒唐的。难道因为圣帕 布帕离开了这个星球便一下子丧失了启迪能力,而只剩下训示能力吗?他 不在此世仍能成为训示灵性导师这个事实,本身便足以证明他同时也能赐予启迪

某些人仍不肯罢休,进而辩称如果没有一个肉身,圣帕布帕甚至不能给予超然的训示。假若如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圣帕 布帕要呕心沥血,写这么多书,并成立了专门的书籍信托出版社(唯一的目的,是在未来的一万年期内宏扬这门超然的科学)?倘若我们不再 可能从圣帕布帕的著作里得到超然的训示,那么,为何人们还在派发它们?为何人们仍可藉着它们的力量而作出全然的皈 依?


8. “难 道你们说圣帕布帕没有造就出纯粹奉献者吗?

 
非也。归根到底,我们只是说,圣帕布帕确实设立了åtvik制度,以让启迪活动能继续 下去。至于圣帕布帕是否造就了纯粹奉献者,这与其清楚明白的最后训示毫不相干。作为门徒,我们的职责只 是去遵循古茹的训示。我们不应对古茹的训示置之不理,不应只是 一味推敲,现在或将来会有多少个纯粹奉献者。

即使作最坏的假设,目前真的没有纯粹奉献者,人们应分析一下高迪亚修院(
Gaudiya Matha)在 圣巴提希丹塔·萨腊斯瓦提 隐迹 后所持续存在的局面。事过将近四十年,圣帕布帕指出,高迪亚修院仅仅产生 了一个授权的启迪阿查亚äcärya):

事实上,在我的神兄弟中, 无一够格成为阿查亚 […]他们不但不能激励我们的学 生及门徒,反而有时还可能污染他们。[…]他们极有能力危害我们本然 的发展。   (请见第42页,圣 帕布帕 致 茹 帕努伽 的书信,28/4/1974)
*(帕布帕(有 时会交替使用阿 查亚äcärya古 茹guru这 两个词:)

我会造就一些古茹guru)。我会指出谁就是古茹。现在你可以成为阿查亚äcärya[…]你们尽可欺天罔人,但绝对不会得 逞。只是看看我们的高迪亚修院Gaudiya  Matha)。每个人都妄想当古茹。庙宇不大,却都有一个古茹。究竟是什么样的古茹 (圣 帕布帕 清晨漫步,22/4/1977)

这番话似乎可以看作是对 圣巴提希丹塔 传教工作的致命谴责。然 而,辩称圣巴提希丹塔是个失败者,却是极不明智的所为。众 所周知,圣巴帝史丹达曾经说过,假如他的使命只是造就了一名纯粹奉献者,他便认为使命已大功告成。

还有,实行åtvik制度并无排除纯粹奉献者存 在的可能性。在很多种情形里,祭师与纯粹奉献者皆可同时并存,例如:
        宾客: “ 您 是否计划选定一位继承人?
圣 帕布帕:  大 业已成”.
宾客: 但 必须有人,嗯,需要主持大局。
   圣 帕布帕: 是的,我们将制定这方面的计划,我们会选出将要主持大局的奉献者。
哈 努曼: 这 位先生,他刚刚提出了一个问题,而我也想知道您的继承人是指定的,抑或这位继承人将.”
   圣 帕布帕: 成 功永远伴随着我
(圣 帕布帕 室 内谈话,1975212日, 墨西哥 )

因 此 任 何事情都不能说是什么新鲜事。我所要说的一切,都已在我的书籍里提到了。现在你们必须设法明白它们并须努力不 懈。我 在世与否并不重要。(圣 帕布帕 到 访谈话,1977年5月17日,温达文)

             记 者: 您 百年之后,美国的这场运动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帕 布帕: 我 永不消逝
       奉 献者: Jaya佳 亚! Haribol!(诵 主圣名)(笑声)
 帕 布帕: 我 将活在我的书籍里,你们尽可加以利用。
(圣 帕布帕, 记者招待会,1975716日,三潘市 )

为何圣帕 布帕不说他将通过那些即将上任的、活生生的启迪古茹而活着呢?与一位主的机密 随从奉献者的联系非常重要。他能够赐予我们八种神秘的富裕,尤其是,他能够挽救堕落的灵魂,将他们渡往神的灵性王国。圣帕布帕曾 预言,他将永远活于他的著作中,以把受条件限制的灵魂引领至主的机密随从之中。
也许有人会问,圣帕 布帕是否曾预言过,他这场运动的某些领导会变得有眼无珠,对他的临在视而不见,因此阻止人们和他发生联系,从而使运动四分五裂。假若 如此,圣帕布帕怎样制定大计,继续给予我们机会和他发生联系?答案很简单,还是通过他的书籍、通过他的信件及通过 他的录音磁带。

你们已 经懂得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我的著作的重要性。帕布 帕在一九七三年八月十一日致函他的其中一位领导人时说:书籍会保存下来。这是我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的眼光;我也是这么看的。因此我以我的书籍开拓了这场运动所有庙宇都会通过销售我的书籍而得到维持。假如庙宇不复存在,这些书 籍仍将会保留下来。此话令人感到十分惊讶,因 为,圣帕布帕实际地预言了他的庙宇可能会因为管理不善而关闭,但至少他的著作仍将继续存在。

要是没有 一个活生生的肉身,那些有志追随他的人应该怎么办?

虽然灵性导师的肉身没有临在,但我们应把他的声音接受为他的亲身临在,重要的是声音。我们从灵性导师那 里聆听到的一切训诲就是活生生的东西。(圣帕布帕 讲座,1969年1月13日, 洛杉矶


因此,韦达文献及圣帕布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简便的配方:只须追随
古茹guru)(纯粹奉献者)、圣人(sadhu古茹的奉献者)及经典(sastra)。为了就近我们永恒的灵 性导师,我们可从活于世上的奉献者(sadhu)处接受帮助。较进步的奉 献者可以当老师或åtvik。这些奉献者代表着永恒的 灵性导师——帕布 帕活着的奉献者及经典的组合,帮助我们向 永远指引着我们的灵性导师靠拢。

        记 者:
  “ 是 否在训练继承人?
帕 布帕: 是 的,我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 一直在那儿。” 
圣 帕布帕 记 者招待会,1975716日,三藩市 

只有主采 坦亚 才能代替我的位置,祂是会照顾这场运动的。 (圣 帕布帕 室 内谈话,1977年11月2日)

      访 问员:
 “当 你们无可避免地需要定出一位继承人的时候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拉米斯瓦拉: 他 是问将来的情况,将来谁将指引这场运动。
圣 帕布帕: 他 们会指引,我正在训练他们。
     访 问员:  仍 然是由一位灵性领袖独当一面吗?
圣 帕布帕: 不 是的。我正在训练GBC成 员——全 世界一共有十八个。”    
( 采访 圣帕布帕1976610日,洛杉矶)

        记 者:
“ 您 是否打算任命某个人作为您的继承人,抑或您已经任命了呢?
帕 布帕: 目 前,此事我尚未作出考虑,但无需只是任命一个人。” 
记 者招待会,采访 圣 帕布帕 1976年6月4日, 洛杉矶

        访 问员:
 “您 逝世后,是否有一位继承人接替您的位置呢?
帕 布帕: 仍 未定下来,仍未定下来.”
       访 问员:   那 么通过何种程序?Hare Kåñëa 的信奉者会不会
 帕 布帕: 我 们有秘书。他们正在管理。” 
(采访 圣帕布帕1976714日,纽约)

帕布帕没授权任何门徒担任启迪
古茹dékñä guru),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他们 全都不是纯粹奉献者;训示古茹sikñä guru)同样可以是一位解脱了的 灵魂。天意使然, 奎师那 在计划中并不需要他们担当 这样的角色。虽然如此,圣帕布帕的追随者们仍有很重要的角色要扮演(就如当他在世时那样)。那便是:担当他的助 手,即传教士、代理人、训示古茹及祭师(åtvik)等,而不是担任阿查亚传人

GBC成员全应成为训示古茹sikñä guru)。我是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而你们应成为训示古茹,把我现在教导你们的东西教给他 人,并按我现在的做法行事。 (圣 帕布帕 致 玛乌 的书信,1975年8月4日)

有时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并非总是在世。因此人可以从一位 资深的奉献者那里接受教育,接受训示。这种奉献者称为训示古茹sikñä guru)。
(圣 帕布帕 BG.讲座,1974年7月4日,檀香山

因此,现在的问题并非圣帕布帕有没有造就出纯粹奉献者,而是他的确设立了代理启迪(
åtvik) 制度。虽然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现时不在世,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不是启迪古茹。 他隐迹后,我们应按其所望,从众多真正的训示古茹sikñä guru)处接受训示。终极而言,ISKCON可能会有上百万个这样的训示灵性导师。


9. “一 旦灵性导师正在严格遵守各项训示,其修为之高低并不十分重要。因为他最终都会变得有资格,并能将门徒带归首神。这 是现时GBCISKCON的 灵性导师所持的著名论点


由先前讨论的结果得知,人首先必须达至奉献服务的最高层面,即
Mahä-bhägavata(请见 Cc.中篇,3.24.330,要旨);然后他还须得到前任阿查亚的授权,这样,他才可担任 启迪灵性导师(详见SB.4.8.54)。就如以下引言所解释的那样,上述这种空头支票式的灵性导师哲学,只是充 满冒犯的心智推敲:
 
虽然彼瑞图大 君Påthu Mahäräja实际就是至尊人格神的化身,但因为至尊人物的种种品格仍未在其身上展示,所以他拒绝了那些奉献给他的歌 功颂德之辞。他想强调,实际还未具备这些品格,人便不应试图让其追随者及奉献者向他奉上对这些品格的颂扬赞美之辞,即使这些品格或许会在将来展示出来。如果实际还未拥有伟人的各种特征,便令追随者们对他大加赞颂(期望这些特征有朝一日会培养出来),这种所谓的赞 扬实际就是对此人的一种侮辱(SB.4.15.23, 要旨)

正如把一个瞎子美名为莲花眼的人是一种侮辱;同样,把仍受 条件限制的灵魂吹捧作如神一样(《GII》,第15页,第8点), 也是一种冒犯——不仅是对那个被恭维错了的 人的冒犯,也是对我们纯洁的使徒传系中那些完全觉悟了的灵魂,乃至对至尊主本人的冒犯。

严格追随是灵修的程序,藉此,门徒 便会取得进步;但严格追随本身并非一种资格。奉献者 们(现时的GBCISKCON的灵性导师)常常将奉爱服 务的程序与奉爱服务的资格混为一谈。他们有时甚至还扬言,这两者间并无任何分别。须知,只因为某人正在严格追随,并不意味着他就是Mahä-bhägavata(一流奉献者),或者说他 的灵性导师已要求他做启迪,收门徒;假如门徒尚未具备足够的资格,而且还没得到恰当的授权便正式开始启迪他人,那么,他肯定也不是在严格追随

有时,某些奉献者引用《教诲的甘露》第
5诗节的要旨,去证明初阶的外士那瓦Vaisnava),或处于二流层面的外士那瓦也可以收门徒不知何故,他们并没有察觉 这句话的下半部分还警告说,这类灵性导师的门徒由于导师指导不足,他们不能勇猛精进地达至人生的终极目标然后,这句话还指出:
 
因此,门徒应小心谨慎,必 须接受一位一流奉献者(uttama-adhikari)为灵性导师。

不够资格的
古茹guru)同样也受到警告:

尚 未达至一流奉献者(uttama-adhikari) 的层面,便不应当灵性导师。 (教诲的甘露 第5诗节,要旨 )
模 仿一流奉献者的人最终也会堕落。” (教 诲的甘露)

假 如灵性导师只是提供“不充分的指导”,照此定义, 这种灵性导 师便不能成为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因为启迪古茹需 要传递全面的超然知识(divya-jnana)。“不充分”含不足够之意。因 此,我们最好要尽量避免拜那些不能助人“勇猛精进”的人为启迪古茹。 这点显而易见。


10. “照 其定义,代理启迪(åtvik) 制度意味着使徒传系的结束。


使徒传系(guru-paramparä) 是永恒的;并不存在终结的问题。据圣帕布帕说,齐 颂圣名(Sankirtan) 运动(后 称ISKCON), 从现在起只有约九千五百年的存在期。与永恒相比,九千五百年极为微不足道,只是无限时间中的匆匆掠影。除非圣帕布帕  奎师那 撤 消·训 令,或者某些外界因素使训令无法贯彻执行,如全球性核毁灭;否则,看来在这段时期内,圣帕布帕仍然是ISKCON最 近的一位传人。 先前的阿查亚 (如圣维亚萨Çrila Vyäsadeva) 曾在数千年那么长的一段时期担任着当时的传人;有的阿 查亚甚至还在数百万年间一直担任着这一角色(见下面引言)。即使圣帕布帕在 自己的统领期内担任最 直接的一位传人, 并将这一角色一直延续至整场齐诵圣名运动的尾声,但他这样做仍没理由会带来什么特别的问题。

关于使徒传系制 度:出现了较长时间的空缺并不足为怪 [……]我们从《博伽梵 歌》中得知:《梵歌》(Gétä)是在数百万年前传给太阳神的,但 奎师那 在 这个使徒传系中只提到三个名字,即维瓦士凡玛 努 伊 士瓦库;因此,这些空 缺并不妨碍我们理解使徒传系的制度。我们必须找出那些杰出的阿查亚äcärya,并追随他 [……] 无论我们属于哪个传承(Sampradaya),我们都须找 出哪个传承的权威的阿查亚  (圣 帕布帕 致 达 耶南达 的书信,1968年4月12日)

·训令意义深远,因为它意味 着只要协会依然存在,圣帕布帕就是一位杰出的阿查亚(至少对ISKCON的全体成员来说是这样。) 只有圣帕布帕  奎师那 亲自下令,那道最后的训令 才能取消,而这些命令至少必须与圣帕布帕发给整个协会的署名训示那样清楚明确。因此,人们若不能提供任何与·训令相反的训示,奉爱服务 的科学便应直接由圣帕布帕一代接一代,毫不间断地传授给他的门徒。由于这种现象在我们的使徒传系中甚为普遍,所以 我们并没有什么理由为之恐慌。只有丧失了奉爱服务的科学,使徒传系才可视为终结。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主  奎师那 本人通常会亲自降凡,重建 宗教原则。只要我们仍在传播、派发圣帕布帕的书籍,这门科学便应完好如初、充满生机、广为流传。 

毕竟,我们知道,至少对于那些深信圣帕布帕仍在庙宇之内,给予门徒个人指导这种相互交流的人来说,这种可能性确实 存在:


你 问,是否除非所有的门徒都被渡往灵性世界,否则灵性导师还会停留在物质宇宙。答案是肯定的,这是规则。(圣 帕布帕 致 佳耶帕塔卡 的书信,1969711日)

我们也知道,作为一位纯粹奉献者(
Mahä-bhägavata),圣帕 布帕至少和伊士瓦库等半神人一样强大有力。因此对他来说,无论他目前处于哪一星宿,授予门徒 启迪根本不是难事。

11. “代 理启迪(åtvik) 制度意味着将具有数千年传统的师(guru) 徒关系毁于一旦。


代理启迪制度意味着把潜在的、无数诚恳的门徒,与那位永远赐福地球的、最伟大的阿查亚——帕布 帕联结在一起。靠着在圣帕布帕的协会内研读他的著作,服务于他,这些门徒将与他建立起某种关 系。协会内有大量的机会,可让训示古茹sikñä guru)与门徒建立起无数的关 系。这又怎么会终止师徒关系的传统呢?

阿查亚
或许会根据时间、地点、环境,对先前所订立的启迪灵性导师与门徒间各种关系的细节作出调整,但其原则却 始终如一:

腊玛努传承Ramanuja-Sampradaya)中的一位阿查亚——施瑞玛德维腊拉嘎瓦• 阿查尔亚,在其经典评述中指出:就 算Candala昌达拉)这些低于戍陀sudra)出生的受条件限制的灵 魂,也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接受启迪。我们可以稍微对某些形式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变更,使他们成为外士那瓦Vaisnava)。 (SB.4.8.54,要旨) 

同样,代理启迪(
åtvik)制度也不会在任何方面, 对接受一位真正灵性导师的启迪这样一条原则作出妥协或出让步。

有些人主张,可以把印度乡村的传统
古茹作为ISKCON的模范:这些导师每人都拥 有若干门徒,而且门徒全都由他们亲手栽培。然而,无论这个主意是多么美妙动听,毕竟它和主采坦亚 所预言及圣帕 布帕所创立的这场世界性传道使命没有丝毫关系。在我们这场使命里,圣帕布帕是数千个、乃至在 未来所涌现出来的数百万名门徒的世界之师(äcärya)。圣帕 布帕开创了这场世界性运动,籍此,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接近他、服务他、询问他。为何我们要把这种乡村古茹制度引进ISKCON呢?而此制度根本不是圣帕 布帕所训示或设立的东西?

要是协会内每个人都冥想着成百上千个观点不同、意见各异及觉悟水平参差不齐的
古茹,我们又怎能达到团结一致 的目标呢?(目前,ISKCON大约有八十个启迪灵性导 师)?如前所证,与这种碰运气式的灵修恰恰相反,圣帕布帕已给予我们一个确切可靠的制度,帮助我们直接地向他本人 皈依。圣帕布帕百分之百有保证(即使他还在世,他也需要众多的代表与他的门徒相处。当时,很多门徒甚至与圣帕 布帕素未谋面,但直至今天,他们还是那么皈依他)。我们深知,圣帕布帕永远不会令我们失望。 只有这样,ISKCON才会和谐统一——不单是名义上的和谐统一 (很不幸,现在的情况确是如此),而且还是知觉上的和谐统一,恰如一九七七年圣帕布帕隐迹前那样。

某些奉献者认为,要是使徒传系中没有一些活在世上的继任启迪
古茹dékñä guru),奉爱服务的科学便会逐 渐流失,但圣帕布帕却从未宣说过这项原则。因此,上述原则不能存在于我们的哲学中。只要继续实行åtvik制度(当然此制度一旦重新 得以确立),运动中就会不断涌现出大量活着的训示古茹sikñä guru);他们将代表一位活着的 纯粹奉献者(Mahä-bhägavata)圣帕 布帕行事,尽管他看似不再生活在这个世上。只要这些训示古茹不改变什么东西、不创新哲 学、不违背要令及不要未经授权地以启迪古茹的身份自居等,奉爱服务的 科学便会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然而,若这些恶行快要阻碍不朽的奉爱(bhakti巴克提)科学的发展,那么 奎师那 肯 定会以某种形式介入(也许祂会再次派遣一位哥娄卡Goloka)的居民降凡),去创办一 个崭新的、真正的协会。让我们精诚合作,确保此事无需发生。


12. “代 理启迪(åtvik) 制度并不是延续使徒传系的常规方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灵性导师在 世时必须授予门徒所需要了解的有关 奎师那 的一切知识。而灵性导师一旦离开尘世,全体严于律已的门徒便应履行职责,马上开始自己做启迪,收门徒,从而接续使徒传系。那才是处事之常道。


暂且撇开那两个于任何启迪者来说均极为重要的先决条件
请见Cc.中篇, 3.24.330,要旨及 SB.4.8.54,要旨),大家都清楚地知道,我们这个使徒传系的启迪做法确是形式多样、不尽相同。我们观察到,违反所谓正常的启迪制度的做法基本上可分 为五类,但我们并不否认还会有更多其它的类别:

(a) 空 缺
这些空缺发生在使徒传系中的某位
阿查亚隐迹后,没有下一位传人立 即开始启迪信众,或者说那位将要成为下一代传人者没有即时获得自己的灵性导师授权可在其隐迹之际或之后收门徒。例如,在我们这个传承(Sampradaya)中 ,离 圣巴提希丹塔  隐迹至圣帕 布帕正式开始启迪门徒,总共存在约有二十年的空缺。因此,使徒传系成员间存在一百多年的空缺实在不足为奇。

(b) 反向空缺
这些反向空缺,发生在某些
阿查亚仍未离开身体,其门徒已开 始启迪他人。例如,尽管布茹阿玛 神还没去世,但代代相传的古茹已经启迪了数以百万计的门 徒;圣巴提维诺德 和圣高腊克首尔 俩人依然在世,但圣巴提希 丹塔也已经广收门徒了。据GII23)的解释,这种现象在我们 这个传承非常普遍。

(c) 训示(sikñä)传人与启迪(dékñä)传人
这些例子发生在某位
阿查亚隐迹后,他的门徒将其接受 为自己的主要灵性导师。于门徒来说,已辞世的阿查亚是训示古茹sikñä guru)还是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是件极难分辩的事情。总 的来说,圣帕布帕并没有对这些属灵的相互作用的本质详加说明。例如,圣帕布帕并 没有详述 圣维施瓦纳特·查夸瓦提·塔库 与纳柔塔玛·达斯·塔库他比前者早显世一百多年) 之间相互关系的确切本质。我们也许希望将之称作训示(sikñä)关系,但那纯属推敲,因 为圣帕布帕只是说:

纳柔塔玛·达斯·塔库 把 圣维施瓦纳特·查夸瓦提 接受为自己的仆人。
(Cc.始篇逍遥,1 )

维施瓦纳特·瓦提·塔库,他接受了他的古茹,拿柔塔·达斯·塔库 (圣 帕布帕 SB.讲座,1976年4月17日,孟买 

虽然这些门徒通常会和某些人(如祭师)一起亲身经历某种仪式,但此举仍不可以妨碍已隐迹的阿 查亚成为他们的启迪古 茹。正如一个由åtvik主 持的仪式,并不意味着那名åtvik或 庙宇主持就是新门徒的永恒的启迪灵性导师。这些门徒通常还须得到某位在世的有关权威许可,才能接受一位不在世的永恒导师(sad-guru古 茹);同样,假如åtvik制 度重新得到确立,圣帕布帕的新门徒接受启迪前,也要先获得庙宇主持及祭师的认可。

(d) 启迪的形式
 
这里撮述到一些不拘一格的 启迪(dékñä)形式,其传递方式甚为独 特、不可思议,例如,主  奎师那 布茹 阿玛 之心灵感应,或主采坦亚 对一个佛教徒之轻声耳语 等。发生在星际间的启迪或许也属于这种类型。很多卓越的人物都以这种方式进行启迪,或将启迪传递给居住于某个不同星球的门徒,例如 《博 伽梵歌》4.1)描述了玛 努 启迪伊 士瓦库 一事。

似乎 圣巴提维诺德
·塔库 也从来没启迪过什么人,但 他却设立了一个遍布四面八方的圣名集市(namma hatta网络(尽管集市内似乎见不 到启迪灵性导师的身影)。圣高腊克首尔·达斯·巴巴吉 虽极具资格,却全无欲望启迪什么人。事实上,只是在 圣巴提希丹塔 的苦苦哀求下,他才迫于无 奈地给予他启迪的。

(e) 继位制度 
这是指我们的传承曾存在一些各不相同的继任
阿查亚制度。比方说,圣巴提维诺 德 采用了子承父业继位制度,把自己那位强而 有力的外 士那瓦Vaisnava)儿子立为传人;而圣巴 提希丹塔则预言一位自发光芒的阿查亚即将继承其位(详见第42 页,圣帕布帕 致 茹 帕努伽 的书信)。根据我们目前所能作出的决定,圣帕布帕已留给了我 们一个切实可行的启迪制度——“åtvik,即阿查亚äcärya)的代表,专司启迪事宜 藉此,那些新受启迪的门徒均为圣 恩..巴提韦丹塔·斯瓦米·帕布帕His Divine Grace A.C. Bhaktivedänta Swämi Prabhupäda)的门徒。然而,与此制度背道而弛 的,却是目前GBC所认可的继位制度,即阿查亚继任制度
由此可见,每个
阿查亚都有其极为独特的行事方 式;因此,所谓要有一个常规的制度才能延续使徒传系这种 讲法实际毫无意义。


13. “如 果我们采纳代理启迪(åtvik) 制度,那么,我们又何尝不可接受任何某位先前的阿 查亚(如圣巴提希丹塔或圣主采坦亚·玛 哈帕布) 的启迪呢?


有两件事 情使得上述选择不成理由:
(a)圣巴提希丹塔  和 其他先前的阿查亚, 并没有授权åtvik制 度从 今以后必 须贯彻执行。
 (b) 我们必须接近最 近的一位传人:

“…必须接近使徒传系中一位最直接的传人,即灵性导师。如此,人才能获得《圣典博伽瓦谭》中的真正信息。 (SB.2.9.7,要旨) 

帕布帕就是继圣巴提希丹塔之后,我们这个使徒传系的
阿查亚,这点不证自明。因此,圣帕 布帕不仅是我们最直接的一位传人,也是我们在求取启迪时必须接 受的确当人选。

有时,为了击败“祭师(åtvik)派”,某些人往往指责 说:既然可以将圣帕布帕接受为ISKCON的启迪古茹,那么,何妨不可以超越圣帕布帕, 继而成为 圣巴提希丹塔·萨腊斯瓦提 的门 徒、圣巴提维诺德·塔库 的门 徒、六哥斯瓦米 的门徒及主采坦亚 的门徒?这种“多头åtvik制度”根本不是“祭师派” 所想要的东西。“多头åtvik制度”的概念,其实是那些 反对在ISKCON实行åtvik 制度的人炮制出来的,这不过是抵毁那些支持ISKCON实行åtvik制度的奉献者的借口。这种 愚蠢的概念完全与圣帕布帕那道 “严禁接受超过一位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Cc.始篇逍遥,135)的训示相悖。

再者,圣帕布帕签署遗嘱时(详见附录第
158页),也提及我启迪的门徒这一条件。我启迪的一词表明,圣帕 布帕期望ISKCON所有的奉献者都将成为他 启迪的(只能是他启迪的)门徒。圣帕布帕并不认可未来的新成员成为圣巴提 希丹塔的门徒、圣巴提维诺德·塔库的门徒或任何其他人的门 徒;我们也同样不支持如此所为。这种多头åtvik制度,也是那些不想执行圣帕 布帕·书信中那道最后训令的人极 不明智地提出来的。而这不过是企图掩盖他们违背帕布 帕关于ISKCON代理启迪制度那道实际训示 的所作所为。


14. “人 必须亲临世上,才能成为当代传人。


帕布帕从未宣说过上述训示。

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假如灵性导师不在世上,他是否能成为当代传人

(a)当代的一位传人这 个词只在圣帕布帕所有著作的其中一个段落里出现过,但这个词的上下文却没有论及在 世这 个要素。要是在 世真 的如此重要,圣帕布帕肯定会道及此点。
(b)
词典对“current”(现代的;当前的;最近 的)一词的解释并没有涉及在世这一回事;
(c)
词典对“current”一 词的解释,随时都可以应用在一位已经去世的灵性导师及其著作上:
其它意思还有:最 近的众 所周知的被 实施或被接受的广 为流传的目 前正在流通及有效的。(柯 林斯(collins)英语词典)
由此可见,上述各释义均可应用在圣帕布帕及其书籍上。

(d)
通 过阅读圣帕布帕的书籍,便可完全实现接近当 代的一位传人这 一目的:

“…必须接近使徒传系中的一位当代传 人,即灵性导师。如此,人才能获得《圣典博伽瓦谭》(Çrimad Bhägavatam)的真正信息。
(SB.2.9.7, 要旨)
(e) 帕 布帕也将“immediate”(最 直接的)一位阿查亚用 作当 代传人的 同义词

“Immediate”的意思是:没有……媒介的介入在结果或在关系上最接近或 最直接的。(柯林斯(collins)英语词 典)

上述释义 证实:无需借助任何媒介,我们就能直接与圣帕布帕建立起有效的关系。这里再次毫不考虑这位传人是否必须在世这个因 素。
(f)
既然有例子表明古茹在世时门徒便可启迪他人, 那么,当代传人的地位与其在世上与否看来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换言之,假若某人的古茹仍然在世,这人还是有可能 成为下一位传人,那么,为何一位隐迹了的阿查亚就没可能继续担任当代传人 的角色呢?

总而言之,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当代传人的显现,必须基于在世或不在世这些因素。身为一位最直接的传人,圣帕布帕就 是我们必须接近及必须向其求取启迪的对象。


无论圣帕布帕在世与否,这点跟超然的启迪程序毫不相干。正如圣帕布帕一而 再、再而三地在书籍、讲座、谈话及信件中明确所述:

肉 身的存在并非十分重要。圣 帕布帕 讲座,1967年1月19日)


15. “帕 布帕的神兄弟全都在圣巴提希丹塔 隐 迹后当上了启迪阿 查亚;因此,圣帕布帕的门徒如法跟随又有何不妥?


以启迪
阿 查亚的 身份自居,圣巴提希丹塔的门徒已直接违反了自己灵性导师的最后训示,即成立GBC委员会,并恭候一位出类拔 萃的阿 查亚的 出现。圣帕布帕曾义正辞严地谴责其神兄弟公然违背尊师之命,把他们描述为对传教工作毫无贡献的家伙,更惶论他们可 以启迪他人了:

“…在 我的神兄弟中,无一具备资格成为阿 查亚”  圣 帕布帕茹 帕努伽 的书信,1974年4月28日) 

总的来说,你可 能知道他(邦·玛哈拉杰)并不是一个解 脱了的人,因此,不能启迪任何人达至  奎 师那 知觉。此事必须得到更高权威的特别祝福 圣 帕布帕纳尔的书信,1968年4月 26日)

如 果大家只顾启迪,那便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只要这种所为仍在继续,失败乃迟早之事圣 帕布帕富 奥肯·克利须那帕迦米,诗节23)
啊, 真可耻!我亲爱的弟兄,如商人般增加门徒的数量,难道就不觉窘涩吗?”  圣 帕布帕 富 奥肯·克利须那帕迦米,诗节29
这 些东西全不是我们的灵性导师的传道方法。凡此种种,均为种姓哥斯瓦米(Goswami)之 所作所为。圣 帕布帕 富 奥肯·克利须那帕迦米,诗节31
如 此,我们对导师的服务才会步入正轨。举手起誓吧,就在今天。放弃你们全部的政治把戏,抛开你们所有的外交手腕!圣 帕布帕 富 奥肯·克利须那帕迦米,诗节37)

以上四个诗节摘自一九六一年圣帕布帕印度时,献给圣巴提希丹塔  
维亚萨祷文(Vyasa-puja)。祷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 在其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隐迹后,高 迪亚修院(Gaudiya Matha)所产生的系列问题:他的大部份的神兄弟没经导师授权,却担任了阿查亚的职位。

这些人物当中只是有那么一位(如高迪亚修院的拿拉央纳玛哈拉杰),便足以给圣帕 布帕的传道使命造成极大的毁坏。我们对此已深有体会。因此,我们忠告大家最好对他们敬而远之,切勿将其树为典范及教导门徒应该像他们 那样继承灵性导师的传道使命,因为我们——ISKCON的全体成员,实在担当不起 这个代价。高迪亚修院的大多数成员不仅毁坏了他们灵性导师的使命,而且同样能绰绰有余地让悲剧在ISKCON重演(假如我们允许他们这 样做)

高迪亚修院的
古 茹制 度而言,可能该制度就是ISKCON现时的“M.A.S.S.制度所能声称的唯一历史先例,一 如“M.A.S.S.”制度的设立同样也直接违反了 我们始创导师的明确训令。


16.  “当 圣帕布帕说他们不应成为阿 查亚时,他是指一个字首为大写阿 查亚,即统领整个机构的阿 查亚


帕布帕究竟在哪儿对大写
的启迪阿查亚及小写“a”的启迪阿查亚作出过区分?他曾经在哪儿 讲过有一类出类拔萃的启迪阿查亚能够统领大局,而又曾经在 哪儿言及,有另一类低人一等的启迪阿查亚则由于愚笨无能之故,不能 担此重任?


17. “ 阿查亚的种类有三,这是共识。ISKCON的 每一个人都接受这种划分。


但圣帕布帕从未教导过这种概念。
它是由 帕 端达 斯(圣帕 布帕在世时的门徒)在一九七八年八月七日致函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时所引介的。该信后来翻印在一篇题为遵从我的训令的文章里,作为此文论述如 何改革ISKCON古茹guru)制度的根据之一;后来, 也就是这篇文章构成了GII所称之启迪学说的基础(如 导言所述)。此文导致昔日的区域阿查亚äcärya)制度改辕易辙,使之转变为今天 的阿查亚继任制度M.A.S.S.):

我 是从一九七八年八月七日 帕 端 写给 萨 斯瓦茹帕达斯哥斯瓦米 的信中,采纳了这种对阿 查亚一词的释义的。本人对信件的内容作了增补,读者应对此加以认真研究。” (《遵 从我的训令》,腊文德斯瓦茹帕达斯,1985 年8月)

 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错误 制度,即区域阿查亚制度,本该痛定思痛,总结 经验教训并从圣帕布帕的著作及教导中获取训示,但国际 奎师那 知觉协会的领导却反而忽然 就如何改革灵性导师制度一事,托庇于这位 帕 端达 斯 的见解(其观点与圣帕布帕的教导完全背道而驰),并进行了为期两年(19851987)的灵性导师制度改革。以 下就是帕 端达 斯 的见解,细读之后,我们不 难发觉其中某些定义是如何跟圣帕布帕关于古茹题旨的教导完全互相矛盾。

信中,帕 端那•达斯 解释到“阿查亚(äcärya)”一词可以有三种定义:
1. 一 个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人;
2. 一个将启迪赐予门徒的人;
3.  某一协会 中的灵性领袖(前任阿查亚已特别宣布这位灵性领袖为 自己的继承人)。

我们接受
定义一,因为圣帕 布帕曾使用过这种解释。此定义自动适用于任何卓有成效的传教士,无论他们是训示古茹还是启迪古茹
关于定义二帕 端那 解释说,这种阿查亚能够做启迪,收门徒,可以称之为“阿查亚德瓦(äcäryadeva)”, 但此尊号仅限于其门徒所用

任 何予人启迪者,即古 茹, 都可称作阿 查亚德 瓦(只 限于其门徒所称)。任何将他接受为古 茹的 人,均须在每一方面完全敬拜他,但那些不是其门徒者则另当别论。 帕 端,1978 年8月7日

此 言纯属凭空捏造帕布 帕从来没在哪儿说过,一位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的绝对本性只须为自己的 门徒所承认,而无须为世人,或甚至为同属一个使徒传系的其他外士那瓦Vaisnava)所承认。与 帕 端 的声言恰恰相反,让我们看 看圣帕布帕是如何定义阿查亚德瓦äcäryadeva一词吧。下面摘录了圣帕 布帕在《自觉的科学》(第二章)所奉上的给他古茹维亚 萨祷文(Vyasa-puja)。在这篇祷文里,他以此 词称呼自己的灵性导师圣巴提希丹塔:
正如我们从真正的经典中所悉,古茹——阿查亚德瓦äcäryadeva), 将绝对世界的信息传递下来
当我们说到灵性导师(gurudeva古茹戴瓦)阿查亚德瓦äcäryadeva)的基本原则,我们所讲的是一些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今晚,大家特地云集一堂,向我们的阿查亚德瓦äcäryadeva)奉上谦卑的祷文。他决不是属于某个 宗派团体的古 茹, 或在众多对真理各抒已见者中的一位;相反,他是一位宇宙之师(Jagad-Guru),即我们所有人的灵性导师 ...

帕布帕
阿查亚德瓦äcäryadeva)”一词的使用及定义,与 帕 端 的各不相容、互相对立。帕 端 那 番说话所含的弦外之音,是阿查亚德瓦此词,也可以荒谬地用于那 些实际并没有处于极为崇高的层面的人身上。因此,他把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的绝对地位相对化了。
阿 查亚德 瓦一词,只能用于某个真正作 为我们所有人的古茹的人身上,只能用于某个应 受到全世界都崇拜的人身上:

众所周知,他是主的直接展示,是圣 尼提阿南达·巴布 的真正代表。这样的一位灵性导师以阿查亚德瓦äcäryadeva)见称。Cc.始篇逍遥, 1.46)

定义三中,帕 端 解释阿查亚一词为某一协会内的首领,还说此定义非常独特:

并非意味着人人皆可得到这个位置, 它意味着一个超越了所有人,因而其前任阿查亚特别将其宣布为自己唯一继承者的 人。此人有权接替自己的阿查亚先前所统领的整个灵性协会的宝座。[…]这是整个高迪亚传 承(Gaudiya Sampradaya)的严格传统。”  帕 端 致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的书信,1978年8月7日)

我们当然赞成,必须首先获得前任
阿查亚的授权才能做启迪,收门徒 (定义二甚至没有提及这点):

必须接受来自使徒传系的一 位真正的灵性导师的启迪,而这位灵性导师也须得到其前任灵性导师的授权。(SB.4.8.54,要 旨)

然而,上述声言为何一定要与
帕 端达 斯 所提出的接管整个灵性协会的宝座这种说法扯在一起,却颇令 人费解,因为圣帕布帕就是整个协会的阿查亚;但这个协会却完全有别于 其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所创立的高 迪亚修院(Gaudiya Matha)。因此,根据 帕 端 的学说,圣帕 布帕可能只属于定义二中的那种阿查亚。无论 帕 端 所指的严格传统是什么,圣帕 布帕绝无提过这些东西,因此我们不妨可 以将之统统抛诸脑后。再往下看,帕 端 这些误人邪说的起源便立即 显露无遗:

事实上,在各高 迪亚修院中,即使某一神兄弟身处阿查亚的高位,但通常出于谦卑之故,他坐 的只是铺以簿簿一层布的坐位(asana)。再没有什么比此更高级的东西 了。帕 端 书信,1978年8月7日)

帕布帕的神兄弟中没有一个是授权的
阿查亚。事实上,真心实意的谦卑 应该是放弃一已没经授权的活动(无论这些活动是什么),承认圣帕布帕的杰出地位,并全然地皈依这位真正的世界之师 (Jagad-guru)(详见第44SP给 茹 帕努伽 的书信,1974428日)。高 迪亚修院的始创导师 圣巴提希丹塔 曾训示门徒应该恭候一位出 类拔萃的阿查亚的出现;而ISKCON所有的奉献者都承认圣帕 布帕就是那位出类拔萃的阿查亚。不幸的是,高 迪亚修院的成员却对此几乎没有什么表示。帕 端 引用这些人物作为真正阿查亚的榜样,意味着他又一次沾 污了一位真正阿查亚德瓦äcäryadeva”——圣帕布帕的尊崇地位。

关于Bhakti Puri 提 尔塔·玛哈拉杰,他们都是我的 神兄弟,应该尊敬他们。但你们不应与其有任何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们已经违反了我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的训示。 圣 帕布帕 致 帕 端 的书信,1968年2月17日)

帕 端达 斯 对自己的灵性导师上述那番直接的训 示置之不理,这实在令人羞愧;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却是我们(GBC)竟允许其离经叛道的观点成为ISKCON现时的古茹结论(siddhanta,希丹塔)”,即确立“M.A.S.S.”(众阿查亚继任制度)。

因此,当圣帕布帕说自己的神兄弟没有一个够资格成为
阿查亚时,无论他所指的是定义一中的阿查亚,还是定义三中的阿查亚均与此无关。假如他们达不 到定义一所述的条件,那么这就意味 着他们并不是以身示教者,而这点也自动使其丧失如定义三所规定的资格。故此,他们 也就不具资格做启迪,收门徒。如果他们并不具备如定义三所述的资格,这就意味着他们没 获授权,从而再次证明他们不能启迪他人。
结 论
  1. 所有的传教士都应渴 望成为定义一所述的那种阿查亚,即训示古茹sikñä guru)。 
  2. 帕 端达 斯 定义二所作的论述完全是悠悠之 论,任何人——无论是否门徒,都不许将真 正的古 茹, 或阿查亚德瓦äcäryadeva视为普通人。事实上,一个 凡夫俗子绝不可能启迪任何人,也不能被美名为阿查亚德瓦;还有,帕 端达 斯 也没有提及必须获得使徒传系前任阿查亚的特别授权才能启迪门徒, 一如《圣典博伽瓦谭》第4篇第8章第45诗节的要旨所述。
  3. 定义三所描述的阿查亚äcärya)是唯一一种可以启迪门徒 的阿 查亚, 例如他已获本身传承的阿查亚(Sampradaya äcärya),亦即古茹的授权。获得授权后,他或 许会领导某一协会 ,或许不会那么做,那是另 一回事。ISKCON的全体奉献者都得到训示, 要成为定义一的那种阿查亚即以身示教,或当训示古茹sikñä guru。担当这种阿查亚,首先须树立一个良好的开 端,那就是:立即开始严格遵循灵性导师的各项训示。

18. “这 点似乎并不重要,因此这些关于阿 查亚的观点又怎能给ISKCON造 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呢?


事实上,对启迪
古 茹的 相对认识,已在ISKCON内部引起了各种混乱。ISKCON的某些古 茹声 称,他们是始创阿 查亚帕 布帕最近的继承人,而且正将门徒带归首神;而某些则说,他们只是把门徒引介给圣帕布帕,只有 圣帕布帕才是将他们带归首神的最近的一位真正的继承人(几乎是åtvik哲学)。某些古 茹指 出,圣帕布帕仍是最近的一位阿 查亚; 而其他人则说这并非事实。又有一、两个声称,自己才是圣帕布帕唯一的继任阿 查亚ISKCON某些古 茹仍 深信圣帕布帕已委任了十一位继任阿查亚(《洛杉矶时报》最近将此虚构的传 说作为事实予以报道);而其他人则相信他委任了十一位åtvik,这些åtvik将在他隐迹后立即成为以小 写字母“a”起首的阿 查亚, 即同样扮演阿 查亚的角色,只是稍微有别于圣帕布帕;还有一些人坚信,并不止十一 个人应在圣帕布帕隐迹后成为‘a’阿查亚,而是他所有的门徒(似乎 妇女例外)都应成为这样的阿 查亚

再次翻开
GII,从中可以看出,GBC对其授权古 茹充满着极为矛盾的心态。

事实上,虽然承认未经细审就草率地批准人担任传承中的阿查亚(Sampradaya 
äcärya) 是极为荒唐的行为(GII,第15页,第6点),然 而,GBC却仍然每年一度在主采坦亚显现日(Gaura-Purnima)期间,于玛亚普尔 举行这种审批仪式。我们现在将近有一百名启迪古茹,他们全都被盖上了“Approved(核准)”的审批大印,因而成了“名正言顺”的阿查亚。根据GBC 自身颁发给全体门徒的训令(GII,第15页,第8点),所 有这些灵性导师将受到“saksad hari(如神一样)的崇拜;训令还称,这些启 迪阿查亚应成为我们纯粹的使徒传系的当代继承人(其本源可追溯到至尊主本人处)。

奉献者应托庇于圣帕布帕的各位代表,他们是我们使徒传系的最直接的继承人 GII,第34页) 

然而,与此同时,那些满怀希望的门徒却受到严肃警告:
“…ISKCON 对现时获选的古茹的认可, 不应自动看作是对其觉悟神的程度的认可。GII,第9页,第2段)
在别处,我们还得到
GBC进一步的警告:
当 奉献者获许执行圣帕布帕的‘训示’启迪信众,发展使徒传系时,这并不表示他们已是名符其实的‘一流奉献者 (Uttama adhikari)’、‘纯粹奉献者’,或已达到觉悟之某一特定境界(即不管其是否达到一流、二流还是三流奉献者的灵修层面)。”  GII,第15页)
这 些古茹不 必受到庙宇中所有人的崇拜,而只可在庙内别处受到其自身门徒的单独 崇拜。GII,第7页)——帕 端 对“阿查亚德瓦”一词的定义)

然而我们已经证明了,只有那种真正的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才是授权的一流奉献者(Mahä-bhägavata)(详见Cc.中篇逍遥, 3.24.330);我们也证明了那道真正的“训令”,是专门给代理启迪者(åtvik)及训示古茹(sikñä guru)们的。因此,把谁称作当代继承人或启迪古茹,就等于将其称作大写“”的阿查亚,或如定义三所称之那种阿查亚,即“一 流奉献者”(Uttama Adhikari)或“纯粹奉献者”。 请恕我们冒昧指出GBC以下这种极为不当之举:批准或“赞同” 人成为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却又对他们不幸偏离正途时所作恶果的所有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或矢口否认其过失。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说法,这就是所谓的“活在矛盾中”。我们深 信,圣帕布帕决不希望ISKCON变成一个“轮盘赌博”式或“六合彩”式的协会。而作为赌注的,却是奉献者们的灵 修生命!也许,在完全认可那些古茹候选对象前,GBC不应再作出这些草率的审批。毕竟,我们每个人都百分之百地承认圣帕布帕是 一位真实无伪的灵性导师。因此,这种彼此承认个人品格的情形并非没有可能发生

最后,
佳亚兑塔·斯瓦米 寥寥数语,道破了GBC古茹题旨上进退维谷的窘态:
 任命’一词从未用过;有的只是‘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候选人’。经过投票,遵循程序获选者都成为了‘ISKCON认可的’古茹,或‘ISKCON授权的’古茹。为了增加大家的信心,GBC一方面鼓励大家必须接受一位ISKCON真正授权的古茹的启迪,把他当作神一样崇拜,而另一方面,当ISKCON授权的古茹堕落后,他们却不时援引其精心出笼的各种制度律法,对此文过饰非。难怪有人认为,在各种律法及决议中, 关于古茹的真正角色,就连于GBC看来,都仍是一个棘手的大问题。 åtvik在 何处”,佳亚兑塔·斯瓦米,1996年)

目睹
ISKCON众多灵性导师接二连三骇人 听闻的堕落记录,人们产生不信任感并不足为奇。让我们再一次引用 佳亚兑塔·斯瓦米  的文章:
事 实:   ISKCON 有些古 茹guru压 制并排斥大批真诚的神兄弟、神姐妹。
 事 实:    ISKCON 某些很有名望的古 茹曾 经堕落。
 事实:    ISKCON GBC委 员会甚至文过饰非,为堕落了的古 茹撑腰,替其释罪。
 事实:    ISKCON 某些仍然颇有名望的古 茹,长期存在严重的个人问题,致使GBC不 得不中止其启迪资格。
 事实:    ISKCON 还有其他一些古 茹, 在灵修途上虎口余生大难不死”——几乎快要在灵修途上栽跟斗, 但很快却官复原位、重新复出。
 事 实:    ISKCON 有些古 茹最 近掀起了一场运动,贸然及不合时宜地大肆鼓吹我们要把重点放在 “rasika-bhakti茹阿锡卡巴克提上面。
 事实:    ISKCON有些奉献者被迫要第二次接受 一位新古茹,或甚至要三次以上接受一位 新的古茹
 
事 实:    ISKCON有些古 茹曾 侵吞、误用钱财,并将ISKCON的其它一些资源据为己有,供 其谋取声名及作感官享乐之用。  
 事实:
   ISKCON有 些古茹大 搞同性恋,跟妇女发生非法性行为,很可能还包括儿童在内。
 事实:   (
……等等,等等……”  (“祭师(åtvik)派对在何处”,佳亚兑塔·斯瓦米,1996年)

相 比之下,圣帕布帕永远坚定不移、可靠无误、明辨是非,而且有百折不挠的决心。他无疑是一位卓越的授权阿查亚,是   奎师那 的一位纯粹亲密的 个人同游。
 
有些奉献者感到,只有圣帕布帕才能给予他们庇护。除了他以外,便 再没有谁值得同样的皈依、值得同样的依赖。他们这种感想难道会令人觉得有什么惊奇吗?
碰到有关古茹(guru)的 论题时,谁还会信任 GBC 所给予的灵性指导?


当初,GBC 恩赐我们帕布帕委 任的十一位纯粹奉献者(当年,这些奉献者中的每一位都值 得他的神兄弟对其宣誓效忠)。假如大家在其辖下的区域加入这场Hare Kåñëa 运 动,命中注定,那十一位纯粹奉献者就要成为大家的古茹。

后来,GBC 又告诉我们,这些灵性导师从没获授权,或者说他们反过来给我们至少两个各不相同的解释,即某些人极力声明,圣帕布帕只 是任命了一些代理启迪者åtvik,除此以外便没再指 定什么了(详见“金字塔屋忏悔录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而时至今日,GBC 的某些成员则仍然坚信圣帕布帕曾授权了一些正式的古茹。
注:佳亚兑塔·斯瓦米 是ISKCON现时灵性导师制度,即“M.A.S.S.制度”的极力支持者,而且昔日也对“区域阿查亚制度”推崇备至。然而,即使如此,他却依然撰文披露 上述有关ISKCON某些“古茹”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

ISKCON
的 新成员通常会被告知,他们有责任基于帕布帕的 书籍和训示,对 协会的灵性导师作出小心谨慎的检验,以确信其是否具备启迪门徒的资格。然而,若某位准备接受启迪的门徒最后得悉,ISKCON供其选择的所谓“在世”的古 茹无一达到标准,继而希望建信于圣帕布帕,视他为自己的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时,他便会绝不心慈手软地被逐出协会大门。 难道这样是公正廉明的所为吗?毕竟,他只是按GBC所吩咐的去做罢了。难道他没有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就应受到如此严惩吗,尤其是我们已经有了这样清 楚确凿的证据,即这样做本身就是圣帕布帕一直明确希望我们必须作出的抉择?

GBC
一面迫于所需,制定了一套 严厉的处罚制度,以约束当今ISKCON的古茹(guru);一面却期望 人们要对这些古茹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这种做法合乎情理吗?要求那些准备接受启迪的门 徒基于这些书籍及训示作出决择,但这些书籍及训示却根本没有提到这些处罚制度。我们难于找到比此更明显、更语无伦次的矛盾情形了。

只须追随圣帕布帕的明确训示,继续把他奉作
ISKCON唯一的启迪者,这才是更稳妥的做法。谁还能反对这点呢?


19. “据 九零年版的《ISKCON杂 志》称,圣帕布帕有几个神兄弟确实是阿 查亚


这是谁说的?

圣巴提希丹塔·萨腊斯瓦提 从未说过或明文证实,斯 瓦米吉Swamiji)(即圣帕布帕) 将会成为古 茹(90年版,ISKCON 杂志,第23页)
但我们的传承 (Sampradaya)有这样一个制度,因此 提 尔塔·玛哈拉杰玛 达瓦·玛哈拉杰施 瑞达尔·玛哈拉杰、我们的Gurudeva及斯瓦米吉,即斯瓦米吉·巴 提韦丹塔·斯 瓦米——他们全都成了阿查亚。 (90年版 ISKCON 杂志,第23页)

现在让我们把圣帕 布帕对其中一位阿查亚的看法,与上述说法作个比 较吧:

巴 克蒂·维拉斯·提尔塔 非常敌视我们的 协会,他对奉献服务并无清晰的概念。他已受污染。 圣 帕布帕 致 克 德武 的书信,1973年11月14日)

也让我们把圣帕 布帕对其余各位神兄弟的看法,与上述讲法作个比较:

事实上,在我的神兄弟中,无一具资 格成为阿 查亚。 所以最好不要跟他们过于亲密地来往,因为他们非但不能激励我们的学生和门徒,反而还有可能污染他们。以前他们曾作过此种企图,特别是 达 瓦·玛哈拉杰,提 尔塔·哈拉杰 邦·玛哈拉杰,但我极力挽救了当时的局面。这种悲剧仍在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很小心提防,别跟他们混在一块。这是我 对你们所有人的训示。他们不但不能帮助这场运动,反而有足够的能力危害我们本然的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他们。圣 帕布帕 致 茹 帕努伽 的书信,1974年4月28日) 
注:此人便是 B.V. 那拉耶那·哈 拉杰, 即圣帕布帕神兄弟的一位门徒。

20. “帕 布帕有时也称赞自己的神兄弟啊。


没错,圣帕布帕非常精于跟他的神兄弟打交道,甚至还把
Sridhar Mahäräja称作他的训示古茹等等。圣帕 布帕也是个极为温和的人,他对神兄弟们有着真心实意的关爱,总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在齐颂圣名(sankirtan)运动中有所作为。然而, 我们必须察觉到,假若这些人是真正的阿查亚德瓦äcäryadeva),圣帕 布帕就绝对不会诋毁他们(甚至一次也不会)。将真实无伪的启迪古茹丑化为违反训示者、嫉妒的 蛇、猪、狗、毒蜂等,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冒犯。圣帕布帕决不会干这种事情。为了清楚地阐明圣帕 布帕对其神兄弟的看法,下面将引述一段室内谈话。在这次谈话里,巴瓦南达 正在阅读一份出 ·哈 拉杰 修院的小册子:

巴瓦南达:  “它 以大字体起首:“Acaryadeva Tridandi Swami Srila 巴 克蒂·维 拉斯· 。 所有有识之士皆意识到,在印度这个黑暗的年代里,印度教早已处于极大的危 难之中””
圣 帕布帕: (笑 声) 简 直是一派胡言。” 

很明显,圣帕布帕把这位 ·哈 拉杰 视 为哪种阿 查亚德瓦äcäryadeva(此 人就是ISKCON古 茹GBC先 前在90年 版《ISKCON杂 志》中所提及且被高呼拥戴为真正阿 查亚的同一位 了)? 接着,该小册子还描述了圣巴提希丹塔 是 何等幸运,能有这样一位神奇的人物继承他的使命。

 巴瓦南达:
… 在 恰当的时候,他(圣巴提希丹塔)将得到一位伟人,此人随时肩负起…
圣 帕布帕: 看看现在的情况吧。他将得到一位伟人。他还居然成了那位人物,他还会对此 加以证实的呢。(以后)并没有人接受他他伟大到哪里去?有谁晓得他?看 吧!他正大肆策划,把自己宣称为伟人·哈 拉杰)非常嫉妒我们这些混蛋,他们会给我们增添麻烦 的。
(圣 帕布帕 对 话,1976119日,玛亚普尔

真正的阿查亚绝 不可被描述为只想增添麻烦的混蛋。可悲的是,就算时至今日,高迪亚修院(Gaudiya Matha)的某些成员仍在滋扰生事。因此,最安全的策略只能是对他们敬而远之。


21. “我 们知悉真正的阿查亚不 一定要那么进步,因为他们有时也会堕落。


与此恰恰相反,圣帕布帕精要地指出:

真 正的灵性导师属于永恒的使徒传系,绝不会违背至尊主的训示。 梵歌.4.42,要旨)


22. “ 但 先前的某些阿查亚 甚至描述了灵性导师偏离正途后的应对方法。


从定义上说,所描述到的那些偏离正途的古茹,根本 不属于永恒的使徒传系中的成员;恰恰相反,他们只是些尚未解脱或自身授权的家庭祭师,却自诩为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而已。使徒传系的真正成员从来不会离经叛道:
神 总是神,古茹guru) 总是古茹 
噢, 假如他坏,他又怎能成为灵性导师呢?(笑声)铁又怎能变成黄金呢?事实上,古 茹guru) 不可能坏;如果坏,他便不能成为古 茹。不可能有古 茹这 种讲法。那是非常矛盾的。
古 茹guru) 不能是坏的。并不存在坏古 茹这个问题,更谈不上有什么红色的古 茹或白色的古 茹古 茹的意思是真 正的古茹(均引自《觉悟自我的科 学》第2章之“圣人与骗子”)

纯 粹奉献者总是免于假象(maya玛 亚)的制肘,总是不受她影响。” (SB.5.3.14)

一 流奉献者绝不可能堕落。” (Cc.中篇, 22.71)

灵 性导师永远是个解脱了的人。(圣帕 布帕塔玛勒奎师那 的书信,1970年6月21日)

帕布帕的著作从来没有一个例子讲到我们这个使徒传系,曾经有授权的启
古茹dékñä guru)偏离奉献服务之途。有 时,为了支持阿查亚会堕落,或阿查亚也可遭到门徒拒绝的观点, 有些人便引用恶魔之师Sukräcärya舒夸 查亚)遭门徒拒绝一例。但此例实在误人不浅,因为在《圣典博伽瓦谭》第8篇中,圣帕 布帕只是把Sukräcärya描述为世袭的家庭祭师(即 由一流奉献者灵性导师所构成的使徒传系以外的成员),而且还掺有假象宗(Mayavada)的哲学思想。有时,人们 也提及布茹阿玛 神及其女儿的逍遥时光。然而《圣典博伽瓦谭》明确指出,这些事件是在布茹阿玛成为我们传承的首领之前发生的。事实 上,当门徒 尼泰 把这段逍遥时光引作阿查亚堕落的例子时,圣帕 布帕变得大为不悦。据圣帕布帕说,只有未获授权的灵性导师才会在财富与女色 面前心猿意马。

尽管圣帕布帕在著作中完全没有提及有关真正的灵性导师偏离正途之事,但
GBC出版的GII手册,却有某章通篇论述门 徒在其前任那位真正的灵性导师偏离正途后该何去何从!该章起始便断言接近一位当代的继承人的重要性,并告诫人们切勿越级GII,第27)。然而,该文的作者们却 恰好首先食言,企图通过引用先前阿查亚们的大量例子,去制定圣帕 布帕从没教导过的种种原则。

先 前阿 查亚所 描述的那些古茹,决不是我们使徒传系的真 正成员。圣帕布帕在以下诗节描述了使徒传系真正成员的超然本性:
那 拉达•穆尼, 哈 瑞达斯•塔库尔 以 及那些与之相类的阿 查亚均获特别授权广传主的荣耀,我们不可将他们贬低至物质层面。(SB.7.7.14, 要旨)

GII大谈特谈越级如何如何危险,并在关于再启迪那一章明确论述了其危险 性。但圣帕布帕就连一次也未使用过此词;先前所有的阿查亚亦然。GII中的问答专栏(35页,问题4)还描述了门徒可以基于什 么条件拒绝一位古茹guru),并接受再启迪。其所作解释如下:

非常幸运,圣巴 帝维诺德·塔库 和圣基瓦·哥斯瓦米 分别在《Jaiva Dharma》及《Bhakti Sandarbha》 中为我们澄清了这道难题。 GII第35 页)

非 常幸运一词颇为不幸地暗示了一点,即既然出于疏忽,圣帕 布帕没有告诉我们关于古茹偏离正途时应该采取什么措 施,那么我们不妨也可越级而上,无须经过他而直接就教于先前所有的阿查亚。然而,圣帕 布帕教导我们,灵修生命的一切所需,都可在他的书籍中找到。那么,为何我们现在还要推荐一些我们的阿查亚从未提及过的制度呢?


23. “但 咨询我们先前的阿 查亚又有何过错?


没错(只要我们别企图利用他们,来添加一些我们自己的阿 查亚从未提到过的新原则)。所谓真正的灵性导师可以偏离正途这种想法,完全与圣帕布帕的 教导背道而驰。那些就凡 灵(吉 瓦)的起源而 产生的问题均来自这种越级的倾向:

“…我们必须通过圣帕 布帕去看先前的阿查亚äcärya),但我们不能超越圣帕 布帕,并通过先前阿查亚的眼光去反观他。(《我们原本的地位》,第 163页,GBC出版社)

若要 通过帕布帕去看先前的阿查亚那么,我们现在该如何采纳 圣帕布帕从没提到过的这些全新的哲学原则才好呢?

GBC
ISKCON的某些领导人对上述引言的 使用显然自相矛盾,因为很不幸,当论及有关灵性导师及启迪的题旨时,他们非但没有做到言行一致,反而还企图援引我们先前某些阿查亚的教导。但这些教导却是我 们的始创导师圣帕布帕从未教授过的。

即使
GBCGII中对这些先前阿查亚的著作所给予的诠释完全正 确,我们仍不能以之修改圣帕布帕的教导,或给圣帕布帕的教导画蛇添足。Çrila Narahari Sarakara 在《Sri Kåñëa Bhajanamrta》一书中以两个诗节清楚地阐述了这点。为了谨慎起见,GII应引述这些诗节,因为它正 是利用同一著作中的其它诗节,去支持自己的论点的

48诗节:

门徒可以听取另一资深外士那瓦Vaisnava)的教诲,但获得了这些宝贵的训示 后,他必须向自己的灵性导师陈述,再从其处聆听同样的教诲,以获取更恰当的训示。

49诗节:

听取其他外士那瓦的教导后,即使这些训示恰当无误, 若不请自己的灵性导师确认这些教导,反而只是单方面直接接受这些训示,这样的门徒可谓是坏门徒,是罪人。

为了ISKCON全体成员的灵修生命着想, 我们谦卑地建议,应对GII一文作出修订,使之符合上 述两项训示的精神。


24. “为 何圣帕布帕并没有详述灵性导师偏离正道时,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根 据圣帕布帕的最后训令,他应该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启迪者。身为使徒传系的授权传人,他从没偏离过纯粹奉爱服 务之途,那怕是片刻。这点毋容置疑:

真 正的灵性导师总是从事于对至尊人格神的纯粹奉爱服务。” (Cc. 始篇逍遥,1.46) 

帕 布帕教导说,只有没经恰当授权便去启迪他人的灵性导师才会堕落:

有时灵性导师没经恰当授权,只 是自发奇想,把自己变成灵性导师;屯积财富,广收门徒。如此,他很可能会被这些东西弄得昏头转向,如痴如醉(奉 爱的甘露(NOD),第116页)

 
古茹的堕落正好证实了:他从未 得到其前任阿查亚的恰当授权。即使ISKCON的灵性导师没有谁曾经堕落,人们仍会合乎情理地 提出质疑:他们的启迪授权来自何方?

GBC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假若他 们接受本文各引言所陈述的绝对真理,他们内部便会产生各种令人不快的歧见,其自身利益将日渐遭受威胁。很不幸,ISKCON所有的古茹均一致声称,他们百分之百 获得同等的授权(众人所指的圣帕布帕的那道训令,同样适用于他们所有 人)。然而,历史却告诉我们,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已明显堕落。这就是该训令遭到误解的确凿证明。假若 他们真是获赐恰当的授权,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位便不可能堕落;反之,他们理应全都是纯粹奉献者(Mahä-bhägavata)。

灵 性导师永远是个解脱者。” 圣 帕布帕 书信, 1970年6月21日) 


25A. “一 旦圣帕布帕的其中一位门徒臻达完美境界,代理启迪(åtvik) 制度便会变得多此一举。


上述声言(有时也称作折衷性åtvik制度)基于一道前提,即因圣帕 布帕隐迹前还没具有足够资格的门徒,所以才制定出代理启迪制度。

然而,这道前题纯属心智推敲,因为圣帕布帕从没明确论及此事。 所谓匮缺合格之士才设立代理启 迪制度,一旦出现合格人选便应停止执行此制度这个概念产生了非常不幸的 副作用,因为它似乎贬低了代理启迪制度的地位,或只将此制度作为临急抱佛脚的代用品;殊不知此制度实 际才是  奎师那 天衣无缝的计划。上 述概念还会让某些卑鄙无耻之徒在将来有机可乘,利用时势,大造英雄,藉着上演虚假的奉爱把 戏,终止åtvik制度的继续执行。

从理论上说,即使现在就出现了很多一流奉献者(Uttama adhikari)门徒,但如果他们还想继 续留在ISKCON,他们仍须遵循åtvik制度。如前所述,一个极具 资格的人,为何不会对执行圣帕布帕的训示感到喜出望外呢?确实不存在这种理由!

上述的错误概念或许源自圣巴提希丹塔 
遗留给高 迪亚修院(Gaudiya Matha)众门徒的训示。圣帕布帕告诉过我们,他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 曾下令成立GBC,假以时日,一位出类拔萃 的阿 查亚便 会脱颖而出。众所周知,高迪亚修院的人并没有遵循这一训示,因而导致了一场大灾难。不知怎地,某些奉献者却相信, 我们也须翘首以待一位超凡脱俗的阿查亚;他们还相信这位阿查亚会随时到临,故åtvik制度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这种推测难以令人接受,因 为圣巴提希丹塔遗留给门徒的训示,与圣帕布帕在此问题上留给我们的训示不 尽相同。圣帕布帕的遗训当然是要求GBC继续管理他的协会,但他从 来没有在哪儿说过,将来ISKCON也会出现一位出类拔萃的阿查亚。与此恰恰相反,圣帕 布帕设立了åtvik制度,使他继续成为今后的阿查亚。作为门徒,我们显然不能 超越圣帕布帕,而追随圣巴提希丹塔的步伐。

假如圣帕 布帕蒙主 奎师那 之诏,令其协会在短期内由 一位新任阿查亚统领,那么,他肯定会就此 在其最后的训示里作出相应的增补条款。然而,他却下令我们只须派发他的书籍,而这些书将成为我们在今后一万年内的律法。那我们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大业,需要 留给一位未来的阿查亚去苦干一番呢?圣帕 布帕已为这场运动奠定了根基,而这场运动也将应验我们使徒传系的每一个预言、每一个目标,直至齐诵圣名运动的尾声。

既然只有圣帕布帕才获许授予启迪(dékñä),那么,一位新的出类拔萃的启迪古茹又怎可能在ISKCON出现呢?
既然在一 万年内我们需要派发的书籍,只能是圣帕布帕的书籍,难道一个新的出类拔萃的阿查亚会降临此世派发他自己的书 籍,从而与圣帕布帕的著作争相角逐吗?因此,将会出现一位出类拔萃的阿查亚这种讲法是荒谬的。

 
有人辩称,阿查亚有能力对很多事情作出更 改,因此,一位新上任的阿查亚也能改变ISKCON的代理启迪制度。可是,一 位授权的阿查亚会否定前任那位阿查亚留给其追随者们的直接训示 吗?如果这样做肯定会伤害先前那位阿查亚的权威。究竟应该选择执行 谁的训示才正确呢?人们肯定会对这种难堪的决择感到大惑不解、不知所措。

一旦读完那道最后的训令,所有的忧虑顿觉烟消云散
——训令根本没有提及折衷性代理启迪制度这回事,信中 只说到henceforward(从今以后)一字。因此, 所谓åtvik制度将随着一位新的阿查亚或一位完美的门徒的出现而 告终,不过是把一已的心智推敲,强加于一道毫不含糊其辞的训示罢了。该信只是支持我们对强硬åtvik制度的理解,即:
只 要协会尚存,帕 布帕仍 是ISKCON的 启迪古 茹

这 种理解与圣帕布帕孤身奋斗,已令其使命大功告成这种观点相符。(详见异议8:“你们是否认为圣帕布帕没 有造就出纯粹奉献者?”)

25B. “·书 信只是认可原来那十一个指定的代理启迪者(åtvik), 因此,一旦那十一个被提名者去世或偏离正道,代理启迪制度就须终止。


上述论点 颇为偏激。归根到底,·书信并没有说只有圣帕 布帕才能挑选代理启迪者,也没有说那十一名代理人的名单永远不可以作出增补。圣帕 布帕还设立了其它一些管理体制,如GBCGBC可在必要时随意增补成员。 制定一种管理制度(如代理启迪制度),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又完全有别于其它同等重要的体制(如GBC),这样做并不合符逻辑。 圣帕布帕甚至从没有暗示说,继续执行åtvik制度与继续执行他亲手确立 的其它制度,会在哪一方面存在什么样的区别。因此,上述做法显得尤为不合逻辑。
以上论点现时非常流行,故此,我们请各位读者考虑如下各 点:
  1. Topanga Canyon讲话材料中,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提到以下问题,而这个问题是他准备打出获选启迪代理者(åtvik)的名单时提出的: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帕 布帕,这已经足够了吗,或者您还想多添加一些?
帕 布帕: 必 要时,可以增加其他人。” 
(“金字塔屋忏悔录”, 3/12/1980)
     当然,只有在某些或全部代理启迪者不在人世,或严重偏离正道这种特殊情形下,我们才有必要”“增加更多的代理者。
  1. ·书信把åtvik一词定义为:阿查亚的代表GBC绝对有权甄选任何人士作为 圣帕布帕的代表,或有权罢免谁,无论他们是托钵僧也好,庙宇主持也好,乃至GBC成员本身也好。目前,GBC已经核准了许多奉献者当启 迪古 茹dékñä guru)(这些启迪古茹想必都是至尊主的直接代 表,或他们的门徒都必须将其视作如神一样),因此,他们完全有能力 轻而易举地选出一些起名祭师代表圣帕布帕尽忠职守地行事。
  2. ·书信表明,圣帕 布帕希望我们从今以后继续执行代理启迪制度。他 任命GBC为终极的管理权威,使他们 能够维系他设立的各种制度,并规范这些制度。代理启迪制度正是圣帕布帕用来管理启迪事宜的制度,而GBC的职责是维系此制度,任免 有关人员,恰如圣帕布帕授权他们在其它领域的管理方式。
  3. 七 月九日、十一日和二十一日发出的信函(信中均使用了迄今到目前为止初步名单等字眼),显示了名单内的 人员可以增加(详见第151页),因此,增添更多代理 者这一程序已制定,只是此程序仍有待实施而 已。
  4. 设 法理解一道训示时,人自然会考虑其背后的目的。信中陈述圣帕布帕委任了一些资深门徒担任åtvik”——阿查亚的代表,目的皆在举行启迪仪式,那时,圣帕 布帕到此为止选出了十一个名字。作为恭 顺的门徒,其目标只是去理解此制度的目的,实现此制度的目的。很明显,最后训令的目的并 非只限于一组终归必死的精英分子(一些[]迄今)永远主持将来的启迪活 动,并以此结束ISKCON的启迪程序;反之,训令的 目的,是确保启迪活动能实际从该日起延续下去。因此只要还须做启迪,我们就必须原封不动地保持这个制度。必要时,我们可增补更多的高级门徒担任阿查亚的代表。此举可不断确保代理启迪 制度的目的能顺利实现。
  5. 再 加上圣帕布帕的遗嘱 (其中指出将来所有专司印度永久财产的管理者,只能 从他启迪的门徒中甄选(详见附录第158页)),很明显,圣帕布帕希望代理启迪制度在协会存在期间能继续执行下 去;而GBC的职责只是总管全局。 
我们已经 说过,如果圣帕布帕想的话,他完全可以废除该训示。这种可能性总是存在着。如前所述,那道相反的训示至少要和他起 初确立代理启迪制度时那封亲笔署名信,即·书信一样清楚明确。 奎师那 及其奉献者可令一切成为可 能:

 《时 事日报》通信员: 您 现在是领袖及灵性导师,但日后谁将接替 您 的位置呢?
帕 布帕: 谁将接替我的位置, 奎师那 会诏示的。
(采 访 圣帕布帕,1976年7月14日,纽约

然而,我 们觉得,与其推敲将来会否产生新的训示,或甚至糟糕到自己去炮制什么训示,我们倒不如去遵循自己的阿查亚所给予我们的训示。这才是 万全之策。

26A. “代 理启迪(åtvik) 制度的拥护者们只是不想皈依古 茹罢了。


这种指责基于一种错误的概念,即只有灵性导师必须在世,我们才能皈依他。假若如此,圣帕布帕原有那些门徒,现在便 没有一个能够皈依他了。皈依灵性导师意味着遵循他的训示,无论他在世与否,我们都可以作出这种皈依。
ISKCON的目标是通过人人皆可建立 起来的无限的训示(sikñä)关系,给所有加入者提供 恰当的指导,并大力激励他们。只要现时的GBC皈依圣帕 布帕的那道训令 代理启迪制度自然就会激励 越来越多人对它作出皈依;最后甚至还可能吸引那些紧守这个制度的死硬分子如样遵从。
即使代理 启迪制度的全体拥护者真是那么顽固不化,那么不愿意皈依一位灵性导师,这仍不会令·训令失去其效。据说,祭师(åtvik)派是如此不皈依,故其所为更 应促使GBC迫切遵循圣帕 布帕的最后训示(不是为了什么原因,而只是向人们证实,他们与åtvik截然不同,他们才是真正皈 依那道训示的人)。

26B.  祭师(åtvik)派接 受并宣扬这种哲学,这是因为他们对 ISKCON 内部的各种错误产生了厌恶情绪,正如圣帕布帕隐迹以来(过往二十年)历史所昭示的那样。


我们已清 楚证明了,圣帕布帕确实委任了一批代理启迪者,而且他的训令随后被置之不理。因此,åtvik哲学并不是ISKCON历史的产物;恰恰相反,ISKCON的历史才是人们无视圣帕 布帕那道最后训令只须以åtvik身份行事)的直接反应。鉴于某些人 没经授权就担当了启迪古茹的角色,让我们一睹圣帕 布帕以下这段声言吧:

别受廉价门徒的诱惑,首先必须继续 坚定不移地从事服务。假如你们马上成为古茹,各项服务便会告终。现在有很多廉价的古茹,也有很多廉价的门徒,他们并没有 什么实在的知识,只是粗制滥造出一些新的传承(Sampradaya)。一旦服务终止,所有的灵性进步 就会枯萎。” SPL, VI 1987, 1968817日)



27. “但 要是将来没有启迪灵性导师,谁还可以指引奉献者,给他们服务的责任呢?


我们
将会有一位启迪古茹,那就是圣帕 布帕;而指导奉献者及奉爱服务的形式,则完全与他在世时的形式毫无两样(如通过阅读他的书籍、通过众多的训示灵性导师与其他奉献者的 相互关系)。一九七七年以前,人们加入庙宇都会得到初习奉献者(bhakta)首领、齐颂圣名(sankirtan)首领、游访托钵僧sannyäsés)、厨师 、祭师(Pujari)以及庙宇主持等多方人员 的教诲。那时,能蒙受圣帕布帕直接地亲自指点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事实上,圣帕布帕通 常不鼓励人们以这种形式跟他交流,以使自己能够专心翻译、写作。我们建议,一切活动都应如圣帕布帕一手制定出来那 样继续下去。

28. “帕 布帕有三次说过,你们要有一位在世的灵性导师,但你们的整个立场却基于一个与之恰恰相反的想法。”   


因此,一旦我们稍微倾心于 奎师那便会在我们的内心给予有益的训示, 使我们逐渐取得进步。 奎师那是原始的灵性导师,当我们对的兴趣不断增加时,我们便须接近一 位在世的灵性导师。”  圣 帕布帕 Bg.讲座,1966年8月14日,纽约

因为 奎师那 处于每一生物的心中。事实上,就是我们心内的灵性导师(Caitya-Guru采提亚古茹)。为了帮助我们, 奎师那以活于世上的灵性导师的形式显现。”  圣 帕布帕 SB.讲座,1974年5月28日,罗马

因 此神称为Caitya-Guru (采提亚•古茹),即心中的灵性导师,而活于世上的灵性导师则是神的仁慈 […] 从 里到外帮助你们——内在是心中的灵性导师,而外在则是一位以常人之躯显现的灵性导师。 ”  圣 帕布帕 室内谈话,1974年5月23

帕布帕解释说,在受条件限制的阶段,我们不能完全地依靠超灵Caitya-Guru)的指导,因此他使用了活 于世上的灵性导师这一字眼。我们必须皈依超灵的外在展示,那就是启迪古茹dékñä Guru)。这样的一位灵性导师被 视为灵性世界的居民,主 奎师那 的亲密同游;他以常人之躯 显现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指导堕落的受条件限制的灵魂。通常,这样一位灵性导师会写一些世人所能读懂的著作;给世人所能耳闻的讲座;能为世上的磁带录音机所 录音;也可以留给我们以物质材料为其雕塑而成的圣像(murti穆尔提),甚至可以嘱托由血肉之 躯组成的GBC成员,在其隐迹后继续管理 一切事务。

然而,圣帕布帕
从没教导过,这个活于世上的灵 性导师也总须亲临世上才能当灵性导师。一如我们 所指,假若如此,目前圣帕布帕在世时所收的门徒就没有一个可以被视作他的门徒了。要是灵性导师必须永远亲临世上才能授予我们超然的知识, 那么,一旦圣帕布帕离开这个星球,他所有的门徒就须接受再启迪了;再者,圣帕 布帕那数千门徒过去全没跟他有过什么直接的联系便受到他启迪。然而,他们已经接近、询问、皈依及服务了这位活于世上的灵性导师,并接 受了他所赐予的启迪。大家都接受这个事实;没有人会基于上述的三道引言而辩说他们的启迪无效。


29. “难 道启迪灵性导师就不能是个受物质条件制约的灵魂吗?


如前所述,圣帕布帕的所有教导只有一处特别提及启迪
古茹的资格。《永恒的采 坦亚经》(Caitanya Caritamrta)有一处描述到这点,其中特别涉及有关启迪方面的问题。以下引言明确指出,启迪灵性导师必须是一位纯粹 奉献者(Mahä-bhägavata)。值得留意的是,圣帕 布帕恰如其分地使用了必须只有这些字眼,而没可能还有什 么比此类字眼语气更强的词可供使用了。
古 茹必须处 于奉爱服务的最高层面。奉献者分为三类,必 须接 受一位来自最高层面的古 茹”  (Cc.中篇逍遥, 24.330,要旨)

达至一流奉献者(Mahä-bhägavata)这一最高层面,便应被接受为古茹,并受到如至尊人格神哈 里 般的崇拜。而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担任古茹的职务。” Cc. 中篇逍遥,24.330,要旨

帕布帕所有的引言均
陈述启迪灵性导师可以是个受条件限 制的灵魂,他没那么说毫不令人感到惊讶;否则他便是在传播与灵性导师真理(guru-tattva古茹塔特瓦)相违的哲学了。某些引言 可能会让读者觉得它们认同灵性导师无需解脱这个概念,但这些引言通常分为两类:
  1. 关 于训示古 茹sikñä guru) 资格的引言: 
这些引言往往强调当灵性导 师是如何轻而易举,就连小孩都能胜任,而且它们通常还跟主采坦亚所训示的“ämära ajñaya 这一诗节相题并论。
  1. 论述达至灵性导师地位的程序(而非终极资格)的引言:
 这些引言通常含有“成为” 一词,原因是:藉着“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人就会逐渐进步,才有资格达到灵性导师的地位。如此,人便可“成为”灵性导师。然而,引言从 没指出由此而产生的灵性导师的终极资格,可以逊于一位纯粹奉献者(Mahä-bhägavata);它们通常只是描述这个 程序而已。

  成为”一词的意思是藉着严 格执行某一程序,某事才会发生。例如,倘若我说“只有严格按照医学教授的指导,你才会成为一名医生,”任何有智慧的人都不会将此话解释为:你现在就是一名 医生,或只凭参加医学课程,你便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同样,圣帕布帕的这些引言并无矛盾之处,它们只是陈述一个显而 易见的道理:即通过遵循自己古茹的各项训示,假以时日,你也会变得像他那样有资格。

我们一直都没对这点加以详 述,是因为这种论题我们可另作文章详加探讨;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并非与我们正在研究中的问题——即究竟什么才是帕布帕的真正训示——直接相关的题旨。只因为启 迪古茹必须是纯粹奉献者,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要拥有代理启迪制度,或圣帕布帕就得设立这样一个制度;反过来说, 即使启迪灵性导师的资格只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最低标准,这也不意味着圣帕布帕并没有下令设立代理启迪(åtvik)制度。我们只须检验圣帕 布帕以往所从事过的活动并如样追随,而无需推敲圣帕布帕可能会干什么事情,或本该干什么事 情。本文已专门论述了圣帕布帕那些确切的最后训谕。


30. “直 至圣帕布帕隐迹后多年(八十年代后),人们才想出了代理启迪(åtvik)制 度,因此这制度多半无效。

 上述论点不堪一击,原因如 下所示:


31. “祭 师(åtvik) 派声 称,·书 信训示我们要永远拥有一些åtvik, 因为该信使用了从 今以后一 词。


我们从来没说过要
永远拥有一些代理启迪者,或我 们只将整件事建立于从今以后一词上。以上讲法纯属子虚 乌有。我们所说的只是:
  1. ISKCON内实行代理启迪制度的训 令,是圣帕布帕就未来启迪事宜而发出的最后训示。ISKCON是一场齐颂圣名(Sankirtan)运动,而这运动注定要持 续至今后的一万年。因此,从逻辑角度上说,此训示必须在这段时期内完整无缺地执行下去,除非圣帕布帕或主 奎师那 将之废除,或训示由于特殊 情况而变得无法再继续遵循。即使训示在整整一万年期内得到实施,这也非永远
  2. 我 们的立场并没有只是基于从 今以后一 词。即使不要从 今以后这 个词 , 我们仍可拥有一个圣帕布帕亲手设立的制度,因为他并没有发出与上述训令相反的有关训示,以终止代理启迪制度的继续 执行。故此,即使没有这个词,GBC仍 无权停止此制度的继续执行。

32. “帕 布帕隐迹后,代理启迪(åtvik) 制度便应舍弃,因为圣帕布帕的著作并没有提到此制度。


虽然圣帕布帕没有在他的著作中提及代理启迪制 度,但在他隐迹前约五年,他已亲自实行这个制度了,只是没有正式使用
åtvik这个词而已。然而,GBC当时却根本没有对此做法提 出异议。一九七七年,圣帕布帕再次确认了这个制度,把它正式化,并进一步为代理者们增加了新的职能。

帕布帕以前确立了许多管理制度,其中一些仍然持续至今,但他的著作却丝毫没提到这些制度。另须考虑的一点是:圣帕 布帕的著作并无描述启迪仪式这点,故为何人们要期望代理者们的起名职能,一定要在他的书中被特别提及呢?换言之,若圣帕 布帕根本没有描述启迪仪式的主要部份,在逻辑上,只属启迪程序一小部份的代理起名职能没被提及,也自然得很。



33. “帕 布帕任命GBC为 协会的首脑,统管全局,而这就是他们选择执行启迪程序的方式。


已决议:GBC(管理委员会)为圣恩.C.巴提韦丹 塔·斯瓦米·帕布帕 所创办,并代表其担负国际 奎 师那 知觉协会的管理职责。他就是协会的始创导师及至高权威;GBC必须把他神圣的训示奉作生 命,奉若灵魂, 并承认在各方面完全仰赖其仁慈。GBC必须执行圣恩慈悲为怀所恩赐 的各种训示, 保持其各种教导的纯洁性,并原原本本地将其纯粹的教义传遍整个世界。除此以外,别无它求。(对“GBC”的定义,决 议1,1995年GBC会议记录)

管理制度将按现时体制继续 执行,无须作出任何改变。” (详 见圣帕布帕于1977年6月4日订立的遗嘱)

 GBC(管理委员会)将是整个国 际 奎师那知觉协会的终极管理权威。”  (详见圣帕 布帕于1977年6月4日订立的遗嘱)

注意:管理委员会(GBC)并没有被描述为终极的 权威,而只被描述为“终极的管理权威”而已。GBC只是管理方面的终极权威,而 ISKCON 的终极权威却是圣帕布帕本人以及其各项训示。圣帕布帕的所有训示甚至不可受到作为终极管理权威的GBC所更改。GBC只能 执行圣帕布帕的各项训示,但决不可改变这些训示。圣帕布帕选择了代理启迪(åtvik)制度,以此管理ISKCON的启迪事宜;GBC的职责是确保此制度 能顺利地继续执行下去,而不是将之废除,另立体制并逐渐发展起自己的一套哲学。
标准我已经给你 们颁布了,现在就要设法根据标准的程序时刻维护它们。切勿企图发明、创新或炮制出什么东西。那 样只会毁掉一切。”  圣 帕布帕 巴 厘马 尔丹 及 普斯达克 利 的书信,1972年9月18日)

我已授权GBC去维护我们 奎师那知觉协会的标准,你们必须让GBC万事留神。我在书中已给予 你们一切的指示。”  圣 帕布帕 致 斯 瓦茹帕 的书信,1970年9月13日)

我原本已委任了十二名GBC成员,并划给他们十二个地 区,让其支配管理。但只凭一纸协定,你们就把所有东西都给改了。你们究竟在搞什么名堂,我真不晓得!圣 帕布帕 致 茹 帕努伽 的书信,1972年4月4

我 不在时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难道GBC要 将所有事情都弄砸不成吗 圣 帕布帕 致 罕 萨杜塔 的书信,1972年4月11日)

GBC委员会仅应限于圣帕 布帕给其定立的宗旨行事。目睹代表圣帕布帕的管理委员会在哪一方面进行折衷妥协,我们都会感 到痛心不已,因为圣帕布帕的愿望是:人人都应在该管委会的指导下精诚合作。

让 我们在帕布帕最后的训令的指引下团结合作吧。



  论 

CONCLUSION


希望读者 现已更深刻地认识到圣帕布帕ISKCON未来启迪事宜之最后训令的 重大意义。文中若有任何犯冒之处,请各位多多包涵;但这决非我们有意所为,故请宽恕我们的不足。
本文起始便强调,任何谬误决非我们有意所至,因此各位不必感到我们是在加害于谁,或归咎于谁,以消耗多 余的精力。事实上,阿查亚的逝去自然会引起某些混 乱。想到这场运动至少还可延续九千五百年,区区十九年混乱是何等微不足道。现在应该是我们反省悔悟、吸取教训的时候了。让我们抛弃前嫌,共同努力,营造一 个更加美好的ISKCON

我们认为有必要以审慎的态 度,或许以局部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推行整个祭师(åtvik)制度。为了避免造成不必 要的紧张和混乱,此制度甚至或许能在双方事先拟定的短暂时期内与“M.A.S.S.”制度齐头并进,共同执行。 我们需对这些观点作出周密细致的考虑和商讨。只要我们的目标是重新确立圣帕布帕的最后训令,那么我们便应提供充分 的机会,好使大家都能平心静气地互吐心声,彼此了解。我们必须对奉献者关怀备至,允许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作出调整。假如我们可以引出一个能广泛实施的行动计 划,让圣帕布帕在灵性导师及启迪事宜方面的各种教导和训示,得以系统、条理地呈诸于世,我们深信整个局面就能迅速 扭转——经受最低限度的骚乱,令心 中芥蒂减至最小程度。

一旦承认代理启迪(åtvik)制度就是今后的路线,大 家便需要一段时期慢慢冷静下来,好使双方就此问题而产生的敌意能烟消云散、化解殆尽。我们还应组织一些轻松愉快的灵性节目,方便双方聚首交友。可不幸的 是,目前大家均欠成熟,祭师派或其他人亦然。当然于我们 来说,我们并不相信,若我们在圣帕布帕隐迹时是资深弟子,就一定会表现得与众不同,或胜人一筹;恐怕我们还会把事 情弄得更糟。

据了解,ISKCON有许多奉献者,甚至有更多 资深的奉献者都从未有机会深入细致地对åtvik题旨详加考究。但很不幸,过去 某些åtvik文献的内容足以令人生厌——事实上,文中充满了人身攻 击,却甚少含哲学成份。就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情况来说,这一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即让GBC自己来解决这道难题。摆在 他们面前的,有的是言之确凿的资料证据,如本书。我们深信,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公正恰当的调整。与其长期迫于一伙耿耿于怀、自寻烦恼的奉献者 (个别人可能各自怀有与圣帕布帕那道最后的训令完全不符的动机)的压力而改变初衷,GBC不如当机立断,秉公办事, 这样肯定会令各人心悦诚服,众望所归。

当然,我们也受制于四大缺陷,因此,我们热诚欢迎各位不啬赐教,批评指正。我们最大的希望是:本文的面世能激发起读者对此题旨加以研讨,以便能集思广益, 解决
圣 恩His Divine Grace)离开我们后,ISKCON一直所面临着的其中一个最 令人争论不休的老大难问题。冒犯之处,还望诸君 多多恕罪。所有荣耀归于圣帕布帕


只有帕布帕才能把我们联合在一起。


何为维特维克Åtvik

(WHAT IS ÅTVIK?)
 Åtvik维特维克一词通常有两种错误的释 义:

1)无关重要的祭师,即普通 的神职人员,其职责不过是机械地给人起灵性名字而已;

2)见习启迪灵性导师,他们 在完全具备资格前,只能担任代理启迪者(åtvik)的角色,而一旦够资格, 便可做启迪,收门徒。

现 在,我们就把上述解释,与圣帕布帕赋予启迪代理者的职能作个比较。

先看定义一。“维特维克”是个须具相 当责任心的职位。这点应不难看出,因为圣帕布帕特别选定的十一名奉献者,曾一直在他的使命里身任要职,肩负重任。 这是有目共睹、一致公认的事实。那份名单并不是圣帕布帕信口开河,瞎编出来的。因此,尽管åtvik的大部份职能只属例行公 事,但他们也是最先监察众人有否偏离启迪所须之严格标准的人。说得更形象点,警察的工作主要也是例行公事而已,因为绝大多数市民都遵纪守法;然而,他们通 常第一时间察知罪案何时发生。圣帕布帕时 常关注启迪的情况,只有学生被证实至少在六个月内做到如下数点,即每天念诵十六圈、遵守四项规范守则、阅读他的书籍等,方具资格接受启迪。纵使庙宇主持向  åtvik推荐有其中一个方面未能遵 守的学生,åtvik仍有权拒绝给予启迪。这 样,åtvik便可确保ISKCON仍能 维持圣帕布帕隐迹前所定下的各项标准。

当 然,“维特维克”本人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范守则。而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合格的训示灵性导师(sikñä guru)。代理启迪者与受启迪者存在训示(sikñä)关系与否,完全是两回 事。这种关系或有或无。对一个处于这位置的奉献者来说,其作为代理启迪者的 职务,有别于训示灵性导师的职务,而且两种职务彼此也互不相干;尽管这些职务有时可能会有重叠。圣帕布帕在世时, 新受启迪者甚至无须跟管辖其区域的执行代理启迪者见面。很多时候,启迪仪式都由庙宇主持执行,新受启迪者的名字将由庙宇主持事前选定好的代理启迪者寄给圣帕 布帕;同时,假如当地庙方乐意作出安排,我们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为何代理启迪者不应与新受启迪者们会面,甚至不举行祭礼。

现在让我 们检验定义二。如前反复所述,必须是授 权的纯粹奉献者(Mahä-bhägavata)才能收门徒。圣帕 布帕去世前曾制定出一套制度,规定除他本人以外,谁在ISKCON启迪门徒均属非 法行为。因此,未来除了圣帕布帕本 人,ISKCON没有谁可以在什么时候获得授权去做启迪,收门徒。因此,就算有哪位代理启迪者或有关人员即将达到纯粹奉献者的层面,假如他还希望留在 ISKCON,他仍须遵守“维特维克”制度。一九七七年七月九日,我们接到一道训令,但训令却没表明代理者们可以成为启迪灵性导师。
职能及选举形式:

(a) “维特维克”们接受门徒、 授予被启迪者灵性名字、在念珠上念诵及授予第二次启迪者嘎雅垂·曼陀罗(Gayatri Mantra)——以上活动全代表圣帕布帕执 行(详见附录内“七·九”书信)。这是圣帕布帕精心选取的方法,目的是让一些尽忠职守的奉献者,去监察 ISKCON的启迪程序及启迪标准有否得到正确执行。åtvik负责检验各庙宇主持寄来的 所有推荐名单,以确保准备接受启迪的门徒完全达到奉爱修习程序所需的标准。

(b) åtvik 的意思是祭师,因此必须是位合格的婆罗门(Brahmin)。选举“维特维克”时,圣帕布帕首先提议,“资深托钵 僧”应优先考虑,尽管他也推选其他不属托钵僧阶层的奉献者,(详见附录内“七·七”对话)。那批获选的代理启迪者皆为资深尽责的门徒,以确保启迪程序能在 世上平稳顺利地继续执行。


(c) 未来的“维特维克”可由 GBC推选。选举、惩戒或罢免“维特维克”的形式,实际与现时GBC管理ISKCON启迪灵性导师的形式一致。此举完全处在圣帕布帕赐 予GBC的权力范围之内,因为他们拥有推选及审查更多高级人员(如托钵僧、信托人、区域秘书等)的特权。一九八零年 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发表的“Topanga Canyon”谈话,也坦承GBC有权增补更多的åtvik

总而言 之,我们将完全按照圣帕布帕仍在世时那样执行åtvik制度。各方之间的心绪、态 度及关系等,将与以往短短四个月中的情形保持不变。那四个月是指圣帕布帕从一九七七年发出·书信之日起,至其同年十一 月十四日隐迹之日止。正如圣帕布帕在遗嘱第二段内所强调的那样:


“管 理制度将按现时体制继续执行,无须作出任何改变。(详见圣帕布帕遗嘱之第2 点)



启迪(Dékñä)示意图

启 迪是指一种程序。藉此,人便能唤醒超然的知识,消除一切罪业。精于研习启示经典者知道此程序就是启迪。 Cc.中篇逍遥, 15.108






 

(Appendix)

古 茹(Guru)是 否必须亲身临在?

A GURU MUST BE PHYSICALLY PRESENT?

真身临在与否并非至为重要; 从灵性导师那里接受到的超然声音,才是生命的指南。这种声音致使我们的灵修功成圆满。若与我的分离感非常强烈,你们可以把我的相片摆置在我的座位上,这样 便可成为激励你们的源泉。
圣帕布帕 致 布 拉马南达 及其他追随者的书信,19/1/1967)

但 总应记着:我永远与你同在。由于你总是思念着我,我也总在想念你。尽管我们彼此相隔,身处异地, 但灵性上我们毫不分离。因此,我们只应关注这种灵性的联系。
圣帕布帕 致 高拉桑达拉 的书信,13/11/1969)

因 此,我们应该通过音震进行联谊,而非通过肉身的存在来联谊。这才是 真正的联谊。
圣帕布帕 讲座,18/8/1968 蒙特利尔

有 两种存在的概念,即肉身概念及声音概念。肉身概念为短暂,而声音概念则为永恒 […] 每 当感觉与  奎 师那 和 灵性导师分离,我们只应设法忆记起他们的话语,这样,我们便再不会感到那份分离之苦。这种与  奎师那 和灵性导师的联谊应该通过声音来连结,而非通过肉身的存在达到。这才是真正的联 谊。
(晋升至
奎师那 知 觉,第4章)

虽 然从物质的眼光来看,圣恩——巴提希丹塔·萨腊斯瓦提·塔库·帕布帕已 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底与世长辞,但我仍然认为圣恩永远通过其瓦 尼 (väëé,即他的训示与我同在。联谊有两种 形式,即通过瓦尼väëé瓦 普vapuh来联谊。Väëé意 指言词,而vapuh则 指肉身的存在。肉身的存在有时可以感觉得到;有时则不然,但瓦 尼却永远继续存在。因此,必须善 用瓦尼而非只利用肉身的存在。” 
(Cc. 末篇逍遥,结束语)


因此,我们应该利用训示väëé而非只利用肉身的存在
圣帕布帕 致 苏契·提毗·达西 的书信,4/11/1975)

正如我一直从我的灵性导师 (Guru Mahäräja)那儿获得个人指导那样,无论我亲身临在与否,我 都将继续成为你们的个人指导
圣帕布帕 室内对话,14/7/1977,温达文)

有时,人们会误解,若与从 事于奉爱服务的人联谊结伴,他们便不能够解决经济上的问题。为了回应此种辩论,本节描述:人必须通过哲学逻辑去了解人生的问题,以此和解脱了的人联谊,而 不仅仅限于直接和他们亲身交往。
SB. 3.31.48,要旨)

我永远与你同在。我的肉身存在与否并 不要紧。
圣帕布帕 致 佳耶南达 的书信,16/9/1967)

帕拉玛南达:  “ 帕 布帕,只是藉着遵循您的教导和训示,我们便总是强烈地感觉到您的临在。我们总是冥想着您的各项训示。
帕 布帕: 非 常感谢。这才是真正的临在。肉身的存在并不重要。
(圣帕布帕 室内对话,6/10/1977,温达文

你来信说你一直渴望再次得到我的联谊,但为何你忘了你我总是彼此相连这点呢?当你协助我传教时,我总是 思念着你,而你也总是想念着我。这才是真正的联谊。就如我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我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尽管他已经去世,但我时刻都设法尽一已之所能去侍奉他。因此,我确信他正在帮助我,在灵性上赐福于 我。所以联谊有两种:与真身的联谊及训示上的联谊。但亲身的联谊不如训示上的联谊那么重要
圣帕布帕 致 戈文达·达西 的书信,17/8/1969)

就我的祝福而言,它并不需要我亲身临在。假如你在念诵“Hare Krsna”,遵循我的各项训示,阅读经典以及只进食 奎师那的祭馀( Prasadam帕萨达)等,这就不存在你得不到 主采坦亚 的祝福这个问题。现在我正 谦卑地推动这场由发起的传道使命。
圣帕布帕 致 巴 拉•克利须那 的书信,30/6/1974)

无 论谁,只要培养出对主和灵性导师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他就能完全彻底地领悟启示经典。因 此,你要继续发挥现有的天赋,这样你就会在灵修途中取得进步,达至成功。我确信,即使我不是亲 身出现在你面前,如果你能遵循上述各项原则,你仍然能够履行 奎师那知 觉方面的所有灵性责任
圣帕布帕 致 苏巴拉 的书信,29/9/1967)

尽 管灵性导师没有亲身到临,但我们应该把灵性导师的声音接受为他的临在;我们接受的应该是声音。从灵性导师那里聆听到的训诲才是真正活着之物。
圣帕布帕 讲座,13/1/1969,洛 杉矶

 瑞维提•南达那:  “有 时灵性导师远在它方,可能他在洛杉矶。若某人要前来汉堡庙宇,他自然会 想,灵性导师怎样才会欢喜呢?
帕 布帕: 只 需遵循灵性导师的训示,他便会藉其言词与你同在。就如我的Guru Mahäräja(灵 性导师)已经去世, 但藉着他的话语,我正不断和他联谊。
圣帕布帕 讲 座,18/8/1971,伦敦

正如我工作时,我的灵性导 师(Guru Mahäräja巴提希丹塔·萨腊斯瓦提  总是与我同在。他 的肉身也许不在那儿但他却存在于我的一举一动中。 
(
圣帕布帕 室内谈话,27/5/1977 温达文)

因此,这种情形称为帕拉卡塔prakata”——肉身的存在。还有另一种情况,我们称之为阿帕拉卡塔aprakata”——肉身的消逝。但这并不意味着 奎师那 已经死了,或神已经消逝了。并非这个意思。Prakata也好,aprakata也好,肉身存在与否并不要紧。
圣帕布帕 讲座, 11/12/1973,洛杉矶

因 此,即使肉体上我们遥遥相隔,但灵性上并不存在着分离这个问题。” 
(
圣帕布帕 致 湿阿玛·达西 的书信,30/8/1968)

我曾到贵国传播 奎 师那 知觉的信息;而你们正帮助 我推动这场使命。尽管我现在没有亲临贵国,但灵性上我总是与你们同 在。
圣帕布帕 致 南达拉尼克利须那•提毗 及 苏巴拉 的书信,3/10/1967)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分离。 有两种情形——“瓦尼väëé瓦普vapuh瓦普指的是肉身的存在,而瓦尼则是指通过声音而存在,但它们两者完全相同。圣帕布帕 致 罕 萨杜塔 的书信,22/6/1970)

因此,灵性导师的肉身不存 在时,服务他的训示(väëéseva更为重要。我的灵性导师萨 腊斯瓦提·哥斯瓦米·塔库 的肉身看来已不存在,但因为我尝试服务其训示,所以我不曾感到与他分离。
圣帕布帕 致 卡 冉达拉 的书信,22/8/1970)

我也没有感到与我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分隔别离。通过侍奉他,他的照片同样能予我充分的力量。服务灵性导师的训示重于服务他的肉身。
圣帕布帕 致 萨亚姆桑达拉 的书信,19/7/1970)


遵 循训示,不是遵循肉身

FOLLOW THE INSTRUCTION, NOT THE BODY

 就 与古茹的 个人联谊而言,我只是跟我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 相处过数次,但我从来没离开过他的联谊,甚至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由于我不断遵循他的训示,所以我从未感觉与他有什么样的分离。在印度本 土,尽管我的一些神兄弟常常和我的Guru Mahäräja保 持着个人联谊,却总对他的训示置之不理。这种行为就如国王膝上的小爬虫:小爬虫或许因其位置而变得趾高气扬,但其勾当只是叮咬国王罢了。因此,个人的联谊 并不及服务上的联谊重要。
圣帕布帕 致 萨提尔哈那 的书信,20/2/1972) 

因此,在灵性上,显现与隐 迹并无区别 […]从灵性的角度上说,显现与 隐迹两者并无分别。今天是·维施努帕德 ·施瑞·施瑞玛德·巴提希丹塔·萨腊斯瓦提·塔库 隐迹的日子。虽然我们感到别离的心绪,却没有什么东西好值得悲伤。
圣帕布帕 讲座, 13/12/1973,洛杉矶

我 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 会对你们感到非常、非常满意 […] 并 不是说他已经与世长辞、溘然长逝。这不是灵性上的理解[…]他 一直都在照看着我们。我从未感觉到孤独。
圣帕布帕 讲座,2/3/1975)

训 示(väëé瓦 尼)重于肉身(vapuh瓦 普)。
圣帕布帕 致 塔 斯塔•克利须那 的书信,14/12/1972)

噢,我很高兴你们的中心干 得这么出色。藉着遵循灵性导师的各项训示,尽管灵性导师不再亲身到临,全体奉献者现在却都意识到他的临在。这才是正确的精神。
圣帕布帕 致 卡 冉达拉 的书信,13/9/1970)

灵 性导师能藉其言词深入受苦受难者的内心,给他们贯注超然的知识。只有这门超然知识才能熄灭物质存在的熊熊大火。
SB.1.7.22, 要旨)

有两个词——“瓦尼väëé瓦普vapuh瓦尼的意思是话语,而瓦普则是指肉身。瓦普会终结。这个物质躯体总会终结,这是很而然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严格遵循瓦尼,即灵性导师的话语,那 么,我们便会保持灵修的稳定就灵性上的理解而言,假如你们总是不改初衷,总是与权威的训诲紧密相联,那么你们就会永远保持纯洁清 新。
圣帕布帕 讲座,2/3/1975)

千万不要以为我不跟你们在 一起。肉身的存在并不重要;通过信息(或聆听)而感到我的存在,这才是真正的联系。 ” 
圣帕布帕 致 追随者们的书信,2/8/1967)

接受灵性知识永远不受任何 物质条件的阻碍 ” 
SB.7.7.1,要旨)

超然声音的力量永不因发音者表面上不在场而减弱。
(SB.2.9.8,要旨)

师徒永不分离,因为只要门 徒能严格遵循灵性导师的各项训示,灵性导师就永远与他们同在。这称为训示väëé上的联谊。而肉身的存在则称为瓦普vapuh。只要灵性导师还在世,门徒便须侍奉他的肉身;而当灵性导师的肉身不复存在时,门徒便须服务他的各项训 示。
SB.4.28.47, 要旨)

假如没有机会能直接服务自 己的灵性导师,奉献者便须通过记忆灵性导师的各种训示来服务于他。灵性导师的训示和灵性导师本人并无区别,因此灵性导师不在时,他的训诲便应成为门徒的骄 傲。
(Cc.始篇,1.35,要旨)


他 永远藉着神圣的训示活于世上,而其追随者则与其活在一起。
SB. 导言)

认为外士那瓦Vaisnava)已作古之人实在不可理 喻,因为你们仍活在声音之中。
巴提维诺德·塔库, 外士那瓦阿查亚之歌, 1972 年版

是的,与灵性导师分离而来的极乐,甚至胜过与他相见时所产生的极乐。
圣帕布帕 致 鞠德拉尼 的书信,13/1/1968)

奎师那 及其代表无异无别。一如 奎 师那 能够同时出现在上百万个地 方,同样,无论门徒想灵性导师在哪儿出现,灵性导师就能在哪儿出现。正如通过运用无线电中继控制器的原理,人们就能收看电视节,同样,灵性导师的肉身不是 原则;灵性导师才是原则。
圣帕布帕 致 玛拉提 的书信,28/5/1968)

最好以分离之情去服务 奎师那和灵性导师;有时,直接的 服务会产生某种危险。
圣帕布帕 杜 苏 的 书信,30/12/1967)

书 籍足矣

BOOKS ARE ENOUGH


奉 献者:  “帕 布帕您 不在我们身边时,我们怎样才能够得到您的训示呢?举 例说,有些问题可能会产生
帕 布帕:   “唔,一 切问题都会……所 有的答案都在我的书 籍中。
圣帕布帕 清 晨漫步,13/5/1973,洛杉矶


因此,你一有时间就要用来彻底地研读我的著 作,这样,你的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圣帕布帕 致 乌 彭德拉 的书信,7/1/1976)

如 果有可能上庙宇,那就要好好利用庙宇里的一切设施。庙宇这块地方专门予人机会向至尊主圣 奎 师那 作 出直接的奉爱服务。关于这点,你每天必须总是阅读我的著作,这样,所有的问 题就会得到解答,而且还会为你的 奎师那知 觉打下牢固的基础。如此,你的生命就会晋达完美。
圣帕布帕 雨果•赛勒 的 书信,22/11/1974)

你们每个人都必须在清晨和 傍晚定时阅读我们的书至少两次,这样,所有的问题都会自动得到解答
圣帕布帕 致 拉那蒂 的书信,24/1/1970)

我的著作全面阐释了 奎师那知觉这门哲学;要是还有什 么东西不明白,你只须再三研读它们。天天读书,知识就会向你揭示。 藉此程序,你的灵修生命就会有所进展。圣帕布帕 巴哈努帕 的书信,22/11/1974)

圣 帕布帕:  “就 算与纯粹奉献者只是联谊片刻,这样也会达到彻底的成功! ” 
南达那: 这点也可适用于阅读纯粹奉献者的话语吗?
圣 帕布帕: 当 然适用。
  瑞维提•南达那: 即 使与您的书籍有过少许联谊,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吗?
圣 帕布帕: 同 样有效果。当 然,两者都需要,人须非常渴望得到它们。
圣帕布帕 室 内谈话,13/12/1970,印 多尔

年过八十,我们不再可能期望谁还可活上多久。我将不久人世,因此你们要继承大业。这些书籍将会发挥一切作用
圣帕布帕 室内谈话,18/2/1976)

帕拉姆哈姆萨: 我 的问题是:一位纯粹奉献者,他评述了《博伽梵歌》(Bhagavad-gétä)。 某人从未见过他本人,却只是接触过他所作的评述和解释,这种接触是否等同于和他亲身相见呢?
圣 帕布帕: 完 全相同。阅 读《博伽梵歌》,你就能跟 奎师那 联 谊。至于这些圣人,他们已经作了解释和评述。因此,困难何在?
圣帕布帕 清 晨漫步,11/6/1974,巴黎


我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要说了。一切要说的,我都在我的书里说过了。现在,你们必须尽力理解这些书籍,必须努力不 懈。我在世与否并不要紧。 ”
 圣帕布帕 室 内谈话,17/5/1977,温 达文

若 我去世,你们无需悲伤。我将永远通过我的书籍,通过我的各种训示与你们同在。我将永远以此方式伴随着你们。 ”
BTG 13.1-2,12/1977)

圣 帕布帕是 我们永恒的灵性导师

SRILA PRABHUPADA IS OUR ETERNAL GURU


              记 者: 您 百年后,美国的这场运动会有何事发生?
帕 布帕: 我 永不消逝!
        奉 献者: 佳 亚(Jaya,胜利)!诵主圣名(Hari bol)!(笑 声)
圣 帕布帕: 我 将活在我的书籍里,你们尽可加以利用
(采 访 圣帕布帕,16/7/1975,伯 克莱

    印度女士: 那 位灵性导师去世后,是否仍然作出指导呢?
圣 帕布帕: 对, 依然作出指导。就如 奎师那 仍 在指引我们那样;同样,灵性导师也会指引我们。
圣帕布帕 讲 座,3/9/1971)

灵性导师与门徒间的永恒契 约,始于门徒首次聆听灵性导师的训诲。
圣帕布帕 致 鞠德拉尼 的书信,4/9/1972)

纯 粹奉献者的影响在于:就算有人怀着点滴的信心前来与他们联谊,此人也会得到机会,从《博伽梵歌》及《圣典博伽瓦谭》Çrimad Bhägavatam这些权威经典那里聆听到有关主的信息 […]这 就是与纯粹奉献者联谊的第一阶段。
(《奉爱的 甘露》,第
19 章)

这些书不同凡响,它们都是记录下来的唱颂之声。谁 阅读这些书籍,谁就是在聆听。
圣帕布帕 致 茹 帕努伽 的书信,19/10/1974)

关 于使徒传系(paramparä帕 让帕拉)制度,我们不必对空 缺现 象感到惊讶 […]我 们只须找出一位卓越的阿查亚äcärya), 并追随他的步伐
圣帕布帕 致 达 耶南达 的书信,12/4/1968)

     那拉耶那: 因 此,那些没有机会和您见面或跟您说话的门徒
圣 帕布帕: 他 正谈及这个问题,训 示(väëé) 和肉 身(vapu即 使你没见过他本人,也可以接受他的 训 诲 (väëé)
那拉耶那: 但 他们怎样知道他们是否在取悦您呢?
圣 帕布帕: 如 果你们真的在遵循古茹的训诲,这就意味着他对你们感到满意。假如你们不听教诲,他又怎能感到满意呢?
 苏达玛: 不 仅这样,您曾经告诉过我们,您的仁慈遍布四方,要是我们好好利用,我们便能感到那种结果。” 
圣 帕布帕: 是 的。
佳亚兑塔·斯瓦米: 如果我们对古茹的话语充满信心,那么我们就会自动这么做。
圣 帕布帕: 是 的。我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 在一九三六年去世;而我却在一九六五年才开展这场运动(整整三十年之后)。然后呢?我一直都得到我古茹的仁慈。这就是训 示(väëé了。就 算Guru不 在世,假如你们仍能遵循他的训示,那么你们就会不断得到他的帮助。
 苏达玛:  “那 么只要遵循古茹的各项训示,门徒便根本不会存在着和灵性导师分离这个问题了。
圣 帕布帕: 不 会有这个问题。Cakhu-dän dilo jei。 下一句是什么?
苏达玛: Cakhu-dän dilo jei, janme janme prabhu sei
圣 帕布帕: Janme janme prabhu sei。 因此,哪里有分离这回事呢?是 他启亮了你的双眼,他是你生生世世的 主 人(Prabhu帕 布)
圣帕布帕 清 晨漫步,21/7/1975,三藩市


 玛乌德毗萨: 得 不到一位灵性导师的帮助,基督徒能否只通过信靠耶苏·基 督的 教诲及努力遵循其教义而晋达灵性天穹?
圣 帕布帕: 我 不明白你的问题。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在 这个年代,基督徒没有一位灵性导师,单凭阅读《圣经》及遵循耶苏的训诲, 能否达到……
圣 帕布帕: 阅 读《圣经》便是追随灵性导师。你怎可说他们没有灵性导师呢?一旦你阅读《圣经》,那就意味着你正在遵循主耶苏·基 督的 训示,那就意味着你正在追随一位灵性导师。因此,何来没有灵性导师这回事呢?
  玛乌德毗萨: 我 是指一位活着的灵性导师
圣 帕布帕: 灵 性导师并非灵 性导师是永恒的。灵性导师是永恒的……你 的问题是没 有灵性导师。 你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够没有灵性导师。你可以接受这个灵性导师或那个灵性导师,那是两码事。但你必须接受。就如你说凭 藉阅读《圣经》你阅读《圣经》,这就意味着你正在 追随一位灵性导师,而这位灵性导师的代表,就是主耶苏·基督传系中的某些祭师或牧师。
圣帕布帕 清 晨漫步,2/10/1968,西亚图

你 曾经问及此事的真实性:即全体门徒晋升至灵性天穹前,他们的灵性导师仍要停留在这个宇宙。答案是肯定的,这是规矩。
圣帕布帕 致 佳耶帕塔卡 的书信,11/7/1969)

一九七七年七月九日 书信原件









一九七七年七月十日 书信原件







一九七七年七月十一日 书信原件






一九七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书信原件







一九七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书信原件







帕布帕的遗嘱原本












室内谈话

室 内谈话   一 九七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孟买

 帕 布帕: 我 曾告诉过他,你 不能这样独断行事。尽管你干得很出色,但干起来并非……你 也承认这点。暂停)人们对罕萨杜塔·玛 哈拉杰 怨声载道,你知道这事吗?
塔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我 并不肯定是哪件特别的事情,但我已听闻普遍的
 帕 布帕:  “德 国。在德国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那 里的奉献者。
 帕 布帕: 怨 气冲天。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所 以,变是好事。” 
 帕 布帕: 你 错了,你当古茹guru, 灵性导师),但先得具备资格呀,然后才去做嘛。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噢, 原来那里的人是在抱怨这个。
 帕 布帕: 你 知道这件事吗?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知 道,我有所听闻。我知道。
 帕 布帕: 制 造一些混账古茹有 何用处?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唔, 我深究过本人以及您的其他各位门徒。事实明摆着,我们现在全都是受制约的灵魂,都不可能成为古 茹。也许有朝一日有这个可能吧。
 帕 布帕:  “嗯。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但 不是现在
 帕 布帕: 对。 我会造就出一些古 茹。我会说谁是古 茹现 在你就是阿查亚了。 你获授权了。我 正等待着这天的来临。你们都会成为,全都成为阿 查亚。我彻底隐退,但对你们的训练必须要达到完整的阶段才行。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必 须有净化程序。
帕 布帕: 噢, 是的,必须有此程序。主采坦亚·玛 哈帕布 需 要这个。ämära ajñaya guru hana 。 你们全都成为古茹(大 笑起来),但 必须具备资格。 就那么简单,只需严格追随。”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并 非胡乱选举
 帕 布帕: 那 样不会产生效果。你尽可以欺骗,但不会有什么效果。看看我们的高迪亚修院(Gaudiya Matha) 吧,人人都想当灵性导师。庙宇不大,却都有一个古 茹。 究竟是什么样的古 茹呢?没有出版物,没有传教,只是带回一些食物……我 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 常常说:那 只是聚餐的场所,一块用作饮食睡眠之地。


室内谈话  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七日,温达文

巴瓦南达: 我 知道,日后会有某些人。会有某些人企图把自己以古 茹的姿态自居。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很 多年前就有这种事情发生了。您的一些神兄弟当时就是那么想的。玛达瓦·玛 哈拉杰” 
巴瓦南达: 噢, 没错。哟,他们已准备谋取这个位置了。
圣 帕布帕: 必 须强化管理,提高警惕。


室内谈话  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温达文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下 一个问题是关于未来的启迪事宜,尤其是您不再与我们同在的时候。我们希望知道将来如何进行第一、第二次启迪
帕 布帕: 好的。我会推荐你们当中的某些人。事情定下来之后,我会推举你们中的某些人担任代理阿查亚officiating äcärya(s)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这 些人称作维 特维克阿 查亚åtvik äcärya, 代理阿查亚)吗?
帕 布帕: 维 特维克(åtvik是 的。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那 么)这两者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即授予启迪的人和
    帕 布帕: 他 是古茹。 他是古茹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但 他只是代表您执行此事。
帕 布帕: 对。 这只是一种形式罢了,因为我在世时,谁也不该成为古 茹所 以他们只代表我,遵照我的训令ämära ajñaya guru hana he is他 就是be, 做) 一个真正的古茹但 要基于我的训令。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因 此(那么)(他们)(他们将)(也许)也可视为您的门徒吗?
帕 布帕: 是 的,他们是门徒。(但是)(为什么)视为……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不。他 问的是这些代 理阿查亚åtvik äcärya 他 们主祭,授予启迪(dékñä迪 克沙)。 (他们的)...  那 些获得他们启迪的人,他们是谁的门徒? ”
帕 布帕: 他 们是他的门徒。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他 们是他的门徒(?)
帕 布帕: 谁 在启迪(他 的)(他就是)徒孙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明 白了)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清 楚了)(继续问吧)
斯 瓦茹帕达斯哥 斯瓦米: 我 们的下一个问题,是关于… 
帕 布帕: 当 我命令谁做古茹时,他才可成为正式的古茹就 这些。他才成为我门徒的门徒。( 就 是如此 )  ( 等 着看吧 )


室 内谈话   一 九七七年七月七日 温达文(Vrndavana)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帕 布帕,我们现在收到一些信件,而这些是想接受启迪的人员。您的身体至今仍然欠佳,为此我们已叫他们再等一下。
圣 帕布帕: 当 地的人,资深托钵僧sannyäsés) 可以负责此事。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那 是我们以前的做法……我 是指,以往我们……当 地的GBC托 钵僧都是在他们的念珠上念诵;他们写信给圣恩您,然后您赐予他们灵性名字。该程序应否继续下去,或者我们应 该? 我的意思是,首先,据说灵性导师要承担……唔, 他要承担他 必须通过净 化门徒……所 以我们不想那样,您得,唔您 的健康不是很好,因此,不应该那 便是我们一直要求大家等待的原因。我只想知道,我们是否应再继续等多一段时间。
圣 帕布帕: 不 用等了。那些资深的托 钵僧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因 此他们应继续
圣 帕布帕: 你 可以把一些托钵僧的 名单给我。我会点出谁将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好 的。
圣 帕布帕: 你 能做;克伊檀阿南达 能做;我们的 斯 瓦茹帕 能 做。这三位吧。你们都能给。着手做吧。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假 如某些人在美国,他们是否只应直接写给 克伊檀阿南达   斯 瓦茹帕 呢?
圣 帕布帕: 写 给附近那位。可 以给。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圣 帕布帕: 巴瓦南... , er, 薄 伽梵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薄 伽梵
圣 帕布帕: 他 也可以做,还有哈 瑞凯世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哈 瑞凯世·玛 哈拉杰
圣 帕布帕: 还 有五、 六个人。你划分一下,那个距离最近的人。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那 个距离最近的人。人们无须写信给圣恩您;他们可以直接写信给那个人?
圣 帕布帕: 嗯。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事 实上,他们是代表圣恩您启迪那个人。那些受启迪的人仍是您的
圣 帕布帕: 第 二次启迪。我们要考虑一下,第二次启迪。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刚 才谈的是第一次启迪。好了,至于第二次启迪,就目前来说,他们应该
圣 帕布帕: 不 行,他们必须等待。第二次启迪,此事应该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应 否……现 在有些奉献者写信给您,请求第二次启迪。由于您身体欠佳,我打算回信,叫他们稍等一会儿。我可以继续那样通知他们吗?
圣 帕布帕: 可 以给予他们第二次启迪。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通 过写信给您吗?
圣 帕布帕: 不 用了,可写信给这批人。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这 批人。他们也可获得第二次启迪。这样,奉献者就无需写信给您,请求第一、第二次启迪了。他们可以写信给离他们最近的代表,但所有这些人仍是您的门徒;任何 做启迪的人均代表您执行此事。
圣 帕布帕: 没 错。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您 还记得我保存您所有门徒名字的那本名册吗?我应否继续往里面摆名字?
圣 帕布帕:  “嗯。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假 如有人做启迪,譬如哈 瑞凯世·玛 哈拉杰, 他就该把那些人的名字寄到我们这里,然后由我把名字记录在名册内。好了。那在印度您还想要哪些人执行此事呢?
圣 帕布帕: 印 度? 有我在这。我们要考虑一下。在印度佳耶帕塔卡 在那儿。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佳耶帕塔卡 · 玛哈拉杰
帕 布帕: 你 也在印度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是 的。
圣 帕布帕: 你 可以记下这些名字。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是 的。名字我全都有了。
圣 帕布帕: 他 们是谁呢?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克伊檀阿南达·玛哈拉杰斯 瓦茹帕· 玛哈拉杰 巴 布薄 伽梵 巴 布哈 瑞凯世·玛 哈拉杰佳耶帕塔卡· 玛哈拉杰 塔玛勒•奎师那• 哈 拉杰
圣 帕布帕: 很 好。现在你来分配一下。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七 个,总共有七个名字。
圣 帕布帕: 就 目前来说,七个名字。够了。……你 还可以加上, 拉米斯瓦拉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拉米斯瓦拉 · 玛哈拉杰
圣 帕布帕: 还 有慧达亚南达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是 的,还有南美洲
圣 帕布帕: 因 此,不用等我决定,无论你们考虑哪一位都行……此 事将由你们自行裁决。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自 行裁决。
帕 布帕: 是 的。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包 括第一、第二次启迪。
帕 布帕:  “嗯。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帕 布帕。 我要不要派遣一支灵唱(Kirtana) 小队呢

室内谈话   一九七七年七月十九日 温达文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远 在上个乌 彭德拉 和我就看得出(停顿)
圣 帕布帕: 那 里没有谁会骚扰你。开辟自己的领域,继续担任åtvik(代 理启迪者), 代表我行事。那里的人开始变得富有同情心了。那是块很不错的地方。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对 呀。他说:《博 伽梵歌》的导言已翻译成泰米尔文了,下一步我打算叫人翻译第二章,然后出版小册子即时派发。’”

室 内谈话    一 九七七年十月十八日,温达文

圣 帕布帕: Hare Krsna。有一位来自孟加拉的先生刚从纽约来 到这里吗?(某 人专程从纽约到此,接受圣帕布帕的启迪)。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是 的,圣帕布帕。是卡 摩·罗伊·朝杜瑞
圣 帕布帕: 我 已经指定你们中的某些人代表我做启迪了,嗯?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是 的。事实上对,帕布帕
圣 帕布帕: 所 以,我认为,如果 佳耶帕塔卡 喜 欢的话,他能够胜任此事。我已任命他做我的代理人了。通知他吧。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好 的。
圣 帕布帕: 这 样,代理人已经有了。佳耶帕塔卡 的 名字在里面吗?
薄 伽梵: 已 经有了。他的名字已在上面,帕布帕。 他的名字已在名单上了。
圣 帕布帕: 那 么,我任命他在玛亚普尔 代表我负责此事;你可以跟他一起去。目前我暂停不干了。这样行吗?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停 止什么事情呢,帕布帕
圣 帕布帕: 本 次启迪,因为我已委派了一些门徒代表我干这事了。事情清楚不?
哥里拉吉: 清 楚了。
圣 帕布帕: 你 手上有那份名单吗?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有 了,帕布帕
圣 帕布帕: 如 果藉着 奎师那 的 恩典,我得以康复,那我就要重新开始启迪新人;否则,在这种情况下,硬要我做启迪并不妥当。

室 内谈话    一 九七七年十一月二日,温达文

(圣帕 布帕正与客人们解释先前所讨论的内容)

圣 帕布帕: ....(他 们问) 继您之后,谁将继任成为领袖?(我说)人人皆可继任——我 所有的门徒都可以。假如你想的话,你也可以。(笑声)但问题是你是否愿意追随。他们已准备好牺牲一切,他们将继承领导地位。离开的,也许只是我一个人,但 后来者将达成百上千。有成百上千的人将会继续传教。假如你想的话,你也可以当领导。我们并没有这 位就是领袖了这 种东西;谁追随前任的领袖,谁便是领袖。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嗯。
圣 帕布帕: 印 度人!我们并没有这样的区别——印 度人、欧 洲人什么的
         奉 献者: 他 们希望能有一位印度人当我们的领袖?
圣 帕布帕: 是 的,大家都可以。我的全体门徒都是领袖。他们追随时将根据自己的纯粹程度而成为领袖。如果你想追随,你就可以当领袖了。但你却没有追随。我曾这样说过。
塔 玛勒奎师那哥斯瓦米: “ 是的,他们或许想建议让某个人来接管我们这个运动吧。”
圣 帕布帕: 是 的,嗯。(暂停)领 袖……全 都是胡说八道。(暂 停)领 袖意 味着已成为一流门徒的人。他才是领袖,evam paramparä präptam; 能够全然遵循我们教导的人才是领   袖。 嗯。人若准备好遵循一位真正的灵性导师的训示,那么当领袖并非难事。
 

PYRAMID HOUSE CONFESSIONS

塔 玛勒·奎 师那·哥 斯瓦米 

一 九八零年十二月三日,洛杉矶

几天前, 我感悟到某种东西。[]圣帕 布帕显然说过很多遍,他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古茹·玛哈拉杰)并没有任命什么继承人。 []即使在圣帕 布帕的书籍里面,他也只是说古茹(guru)意味着具备资格的古茹。[

灵感的产 生是由于我心存疑问,因此 奎师那 替我解开心结。事实上,帕布帕从未委任过什么古茹,他只委任了十一位祭师/代理启迪者(åtvik维特维克)。他从未委任过这些人当古茹。近三年来,我本人和其他GBC成员给这场运动造成了莫大 的损害,因为我们将委任维特维克诠释为委任古茹

我会解释事情的真相。我曾对此事作过解释,但解释不当。事情的真相是:帕布帕曾说过,他可能会委任某些 人当åtvik。出于种种原因,GBC们会了面,并到圣帕布帕那 里——我们五、六个人。(这里指 的是一九七七年·二八谈话)。我们问他:帕布 帕,您去世后,如果我们收门徒,他们究竟是谁的门徒,是您的门徒还是我们的门徒呢?

后来,申 请接受启迪人员的名单似雪片飞来,积压成堆。于是我问他:帕布 帕,您曾经提及åtvik一事,但我不知怎么办才 好。本来我们不想到这找您的,但有好几百名奉献者已被提名,现在我手头上只好压着所有这些举荐书。我不知道您打算如何处理这事。帕布 帕答道:好吧,我会委任大批……”然后他就开始任命他们。他 非常明确地说,他们都是他的门徒。我心里十分清楚这点,即他们都是他的门徒。稍后,我问了他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布 拉南 达·斯 瓦米 行吗?我这样问是因为我对布 拉南 达·斯 瓦米 怀有好感。[]圣帕布帕说:不行,除非他有资格,否则 不能胜任。准备打那封信前,我问他 (第二个问题):帕布 帕,就这么多人吗,您是否还想增加一些呢?。他答道:看需要办吧,可以增加其他 人。


现在我明 白他那样做的目的很清楚:他身体有病,不能做启迪,所以,他委任了一批司祭的代理者(åtvik代表他启迪门徒。他一共委 任了十一位代理启迪者,而且,他相当明确地说:谁的距离最近,谁便能够启 迪门徒。这点极其重要,因为启迪并 不是谁靠得最近的问题,而是心之所向的问题。(你)对哪个人怀有信心,你就从他那里接受启迪。然而,祭师举祭时,这就是哪一个的距离和你最近的问题了,圣 帕布帕已讲得十分清楚;他的确委任了他们。因为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所以,他说:无论哪一位åtvik与你们的距离靠得最近,你 们便接近那个人,他们会检验你们。然后,他会代表我进行启迪。问题并不是你必须把信心建 立在那个人身上,绝对不是。信心必须建立在古茹身上。圣帕 布帕说:为了管理这场运动,我必须 成立GBC委员会,我会任命以下人 员。为了继续让加入我们这场运动的人获得启迪,我必须任命一些åtvik协助我,因为[]我本人不能亲自管理每一 个人。

这就是整 件事情的真相,绝对再没有比此更真实的、更具体的凭证了。你们可以打包票,假如帕布帕真的要设立有关灵性导师的 制度,他肯定会在临终前的那段日子里,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谈及此事,原因是,他已无数次提到这事。他说:我的灵性导师(Guru Mahäräja)并没有委任任何人。成为 灵性导师必须具备资格。我们犯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错 误。帕布帕辞世后,这十一个人的地位 是什么?[ 

 

帕 布帕告诉我们,并非只是托钵僧才能当代理启迪者。他委任 了两个居 士门 徒——至少他们能够担任代理启迪 者的职位,以此证实了居士并不亚于托钵僧。因此任何在灵性上具备资格 的人——人们向来清楚,灵性导师在 世时他们不能收门徒;但灵性导师隐迹后,只要你够资格,而且有人对你怀有信心,你就可以接受门徒。当然,他们(准门徒)必须彻底清楚如何区分谁才是合格的 灵性导师。如果你是一位合格的古茹,而且,你的古茹已不在世,你便拥有这种权 利。这就象男性能够生殖那样[]。不幸的是,GBC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马 上(揣测,决定)这十一个人就是甄选出来的古茹。本人可以肯定地说,我们 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企图控制大局。对此,我谦卑地乞求大家的宽恕[]这就是人们受了条件限制 所展示出来的本性。这种本性发展到极点时,下列问题便暴露出来了:古茹啦!噢,妙极了!现在我就 是古 茹了, 而且只有我们十一个人!]。

假如日后 我们打算避免发生更多事情,我感到这种觉悟或悟性非常重要。因为,相信我吧,事情很快就会重演。让人们逐渐淡忘这些事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再次,另一件 事很快又会发生(不论是在洛杉矶这里,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如果你不让  奎师那 真正的灵性力量毫无限制地 展示出来,这些事情不久便会连续不断地发生。[]我觉得 GBC委员会要是不迅速接纳这点,要是他们还不意识到这些真理的话。帕布帕在书面或磁带里均没说:我委任这十一个人当古茹你们无法在这方面给我出示 任何证明。这种讲法并不存在,因为他从未任命过什么古茹。这只是传闻而已。[]假如具备足够的资格,自 你接受启迪那天起,便有权利在你父亲去世后成为父亲。任命一事并不存在。我们并不需要什么样的任命,因为并没有这回事。